不同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乳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不同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乳鼠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可靠模型。

方法

将6~8日龄SD大鼠4窝(每窝10只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包括短段型组、常见型组、长段型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乳鼠经肛门推注9 g/L盐水,实验组分别采用经肛门置入不同长度的导管,推注不同剂量、不同浓度苯扎氯铵(BAC)的方法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4、6、8周行大体观察,取全段结肠及直肠,固定、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确定病变累及肠管的范围。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狭窄肠段与相应部位正常肠段c-kit标记的Cajal间质细胞(ICC)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大鼠处理后4周逐渐出现腹胀,粪便颗粒变小。8周处死后解剖发现肠管出现痉挛狭窄,狭窄近端粪便潴留;组织学检查可见处理段肠管肠神经节细胞基本消失,且不同的实验处理方法造成病变累及的肠段明显不同。对照组无上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kit标志的ICC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减少。

结论

经肛门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BAC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3种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的乳鼠实验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为深入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模型基础。

其他文献
作为施工企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管理重心、经济源头在施工项目部,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施工项目开展。由于施工项目部远离企业本部,是企业相对独立和最直接的生产实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而互联网技术更新了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促使平面设计向着现代化、高效化转变。  [关键词] 网络环境;平面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86-02  平面设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