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又是全面提高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与能力的创新。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张扬学生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是小草让它更绿,是乔木让它更高”、“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追求。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生动形象、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无声的课堂,熏陶影响着班内的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学生在参与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掘了潜力,张扬了个性,激发了灵气,培养了特长,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一、协商目标,引领学生特色发展。
一个班集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制定一个班级全体成员认可的班级建设发展目标。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丰富个性,培养创造型人才。统一了工作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班级工作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开学伊始,我们召开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第一次班级理事会,协商班级发展目标。通过全员参与,师生的共同探讨,一个鲜活的目标深入人心:“博采众长,各领风骚”。整个目标引领着师生朝着这个方向特色发展。
二、完善制度,调控学生正向发展。
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学生的,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结合校规校纪和本班的具体情况,由每个学生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班规,再由班干部整理,最后班主任审核,确定符合全体成员意愿的班规。在以后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有的条款不太符合实际,逐步完善。例如:最初的班规里有这样一条:“同學之间互相帮助,不歧视差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虑,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关于差生的含义。何为差生?我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培养。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智力发展落后一点不能定位为差生,思想道德有些暂时性的偏差,也不能定位为差生。所以,经过班级理事会同意,我们把这一条班规更改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例如:上面提到的更改班规的行为,我就以这次更改班规为契机,召开了以“我们班没有差生”为主题的班会。学生非常赞成这一做法,特别是智力和思想暂时落后的学生,卸下了自卑的担子,改变了对自己的评价,以“我不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非常努力,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学生自主制定的班规,大家共同维护,有违反班规的学生,其他同学就主动教育他,班规起到了很好的自育效果。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班规是轻易的,谁都可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美化环境,熏陶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范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我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鼓励学生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班训上墙活动。我让同学们把“博采众长、各领风骚”这几个字作为班训,贴在墙上。美术小组的同学们积极出谋划策,动手操作。几个深蓝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的正前方,八个字的内容生动活泼给人以跳跃感,蓝色又给人以凝重感。这几个字时刻提示着每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
2.优化室内环境,展现班级特色。
喜欢养植的同学从家里搬来了自己养植的花草,摆在了窗台上;更有生命力的是王宇同学把自己养了一年多的小金鱼也搬到了教室。这些小生命给教室增添了生机和温馨,又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心。
3.借助四面墙壁,培养创新意识。
教室有四面墙壁,我们动手布置墙壁,让墙壁会说话,成为无声的教育阵地。我们在墙上挂上启迪上进的名言警句;布置习作园、图画园、趣味数学园、荣誉园等,各个特点迥异的版块,给不同特长的学生以展示才华的空间,并激励其上进。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完全呈现出来了。
四、丰富活动,锻炼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爱护,要主动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因此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造精神的主渠道。
1.特色小组练本领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的特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以我为师,成立了“小作家俱乐部”、“古诗文诵读俱乐部”;我班有一名学生从小就跟奶奶学习剪纸,他是我班的剪纸小状元,由他任老师,成立了“小巧手俱乐部”;另外还有书法小组、美术小组、声乐小组、小篮球队、小田径队、小舞蹈队,等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同学们在这里习文练武,共同提高。
2.专业比武展才华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美术展、文艺展演、运动会等多项比赛,这些成了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平时特色培养的演练场。当他们拿着大红证书贴在班级荣誉园时,那一脸成功的喜悦,是教育者终生难忘的,这时班级凝聚力也悄然无声的形成了。
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是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质,并积极搭建学生张扬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发展每名学生的特长。我们通过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让每名学生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唐亮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一、协商目标,引领学生特色发展。
一个班集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制定一个班级全体成员认可的班级建设发展目标。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丰富个性,培养创造型人才。统一了工作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班级工作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开学伊始,我们召开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第一次班级理事会,协商班级发展目标。通过全员参与,师生的共同探讨,一个鲜活的目标深入人心:“博采众长,各领风骚”。整个目标引领着师生朝着这个方向特色发展。
二、完善制度,调控学生正向发展。
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学生的,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结合校规校纪和本班的具体情况,由每个学生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班规,再由班干部整理,最后班主任审核,确定符合全体成员意愿的班规。在以后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有的条款不太符合实际,逐步完善。例如:最初的班规里有这样一条:“同學之间互相帮助,不歧视差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虑,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关于差生的含义。何为差生?我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培养。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智力发展落后一点不能定位为差生,思想道德有些暂时性的偏差,也不能定位为差生。所以,经过班级理事会同意,我们把这一条班规更改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例如:上面提到的更改班规的行为,我就以这次更改班规为契机,召开了以“我们班没有差生”为主题的班会。学生非常赞成这一做法,特别是智力和思想暂时落后的学生,卸下了自卑的担子,改变了对自己的评价,以“我不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非常努力,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学生自主制定的班规,大家共同维护,有违反班规的学生,其他同学就主动教育他,班规起到了很好的自育效果。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班规是轻易的,谁都可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美化环境,熏陶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范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我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鼓励学生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班训上墙活动。我让同学们把“博采众长、各领风骚”这几个字作为班训,贴在墙上。美术小组的同学们积极出谋划策,动手操作。几个深蓝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的正前方,八个字的内容生动活泼给人以跳跃感,蓝色又给人以凝重感。这几个字时刻提示着每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
2.优化室内环境,展现班级特色。
喜欢养植的同学从家里搬来了自己养植的花草,摆在了窗台上;更有生命力的是王宇同学把自己养了一年多的小金鱼也搬到了教室。这些小生命给教室增添了生机和温馨,又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心。
3.借助四面墙壁,培养创新意识。
教室有四面墙壁,我们动手布置墙壁,让墙壁会说话,成为无声的教育阵地。我们在墙上挂上启迪上进的名言警句;布置习作园、图画园、趣味数学园、荣誉园等,各个特点迥异的版块,给不同特长的学生以展示才华的空间,并激励其上进。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完全呈现出来了。
四、丰富活动,锻炼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爱护,要主动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因此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造精神的主渠道。
1.特色小组练本领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的特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以我为师,成立了“小作家俱乐部”、“古诗文诵读俱乐部”;我班有一名学生从小就跟奶奶学习剪纸,他是我班的剪纸小状元,由他任老师,成立了“小巧手俱乐部”;另外还有书法小组、美术小组、声乐小组、小篮球队、小田径队、小舞蹈队,等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同学们在这里习文练武,共同提高。
2.专业比武展才华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美术展、文艺展演、运动会等多项比赛,这些成了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平时特色培养的演练场。当他们拿着大红证书贴在班级荣誉园时,那一脸成功的喜悦,是教育者终生难忘的,这时班级凝聚力也悄然无声的形成了。
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是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质,并积极搭建学生张扬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发展每名学生的特长。我们通过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让每名学生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唐亮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