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后国企改革拉开帷幕,提高竞争力成为整个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迫切任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改革;工资分配;管理
工资分配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发挥着增值功能、激励功能、配置和协调功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保留功能等作用。加大企业员工工资分配管理改革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一、当前企业工资分配管理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制约工资分配制度发展,对内缺乏公平与激励,“同工不同酬”、“平均主义”的现象普遍,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受挫。
(2)工资分配水平分布不合理,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虽然取决于企业的效益,但企业工资分配水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一些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分配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而部分简单易替代的人力服务操作岗位的收入水平却不低。
(3)工资分配结构评价标准不科学。企业员工的工资分配主要由基础技能、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构成,忽略了对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和劳动价值的反映,使在岗员工的劳动与收入不对称。失去了工资分配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4)员工的工资提升渠道不畅,企业高素质员工的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和限制。
(5)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目前很多企业往往以上一年度的经验数据作为下一年度制定指标的依据,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但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
二、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探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工资分配机制,应坚持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
(2)坚持分配向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骨干倾斜的原则。
(3)坚持向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群众性的小改、小革要效益的原则。
(4)坚持向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倾斜的原则。
(5)坚持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用收入杠杆调节人员流向的原则。
2.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
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一是要有利于引导员工将个人工作目标定位由职位晋升或工资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上,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二是要淡化员工职位等级观念,弱化员工之间非良性竞争,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三是要能有效地解决职位数量低于职工期望的矛盾,使较低职位的职工同样有机会拿到期望的工资,提高人才配置效率又稳定员工队伍;四是实行年薪制,注重激励企业核心员工。
3.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通过科学确定工资分配标准建立正常增资机制。首先,进行工资分配调查,取得相关资料和信息;其次,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对岗位劳动四要素作比较系统的分析,严格实行全面考核,准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資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事项进行科学决策。
工作绩效是员工工资分配激励的基点,科学适用的工资分配制度是要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随业绩增长或贡献加大而进行的工资分配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
三、企业工资分配改革的对策
1.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淡化员工身份界限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初步实现由传统人事劳资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使企业中人的因素活起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打下基础。首先要打破员工的身份界限,把所有员工都统称为“企业员工”,纳入统一平台实施动态管理,通过重新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梳理明确各岗位的岗位性质、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对应关系等内容,实行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凡符合岗位设定条件的企业员工,不分身份均可参加岗位竞争;同时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根据自身特长,既可走管理通道、也可走专业技术通道,为员工的进一步成长打开绿色之门,为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2.优化组织结构,科学评估岗位价值
健全企业组织结构,使岗位和人员设置达到精简合理。要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调研,开展机构流程梳理、岗位职责优化再造工作,对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及资格进行细化梳理,使每个岗位规范化和标准化。确定岗位价值,并以此为标准,以员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为价值导向,结合市场人力资源价格和行业内部收入情况,确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推进“同岗同薪”、“岗变薪变”。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杠杆导向作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业绩评价、激励、能力提升等活动,公正、全面地反映员工完成工作情况,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促进员工发展,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同步达成。绩效考核结果要结合其岗位价值与绩效工资相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并作为人力资源员工动态管理的依据,实行动态升降,消除原有正式工的优越感和工作“惰性”,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阳光工程
要从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入手,加大厂务公开工作,增强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性,真正使工资分配体现劳动者的价值,体现对劳动者工作的认可,推进工资分配的阳光、透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工资分配的监督检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做到重大事项、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等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和企业状况、岗位职能、业绩这三者紧密相关。企业在对待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上,必须坚决而谨慎,深入分析本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才能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工资分配激励体系,并最终将其顺利推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铜矿峪矿)
关键词:企业改革;工资分配;管理
工资分配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发挥着增值功能、激励功能、配置和协调功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保留功能等作用。加大企业员工工资分配管理改革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一、当前企业工资分配管理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制约工资分配制度发展,对内缺乏公平与激励,“同工不同酬”、“平均主义”的现象普遍,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受挫。
(2)工资分配水平分布不合理,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虽然取决于企业的效益,但企业工资分配水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一些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分配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而部分简单易替代的人力服务操作岗位的收入水平却不低。
(3)工资分配结构评价标准不科学。企业员工的工资分配主要由基础技能、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构成,忽略了对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和劳动价值的反映,使在岗员工的劳动与收入不对称。失去了工资分配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4)员工的工资提升渠道不畅,企业高素质员工的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和限制。
(5)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目前很多企业往往以上一年度的经验数据作为下一年度制定指标的依据,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但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
二、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探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工资分配机制,应坚持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
(2)坚持分配向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骨干倾斜的原则。
(3)坚持向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群众性的小改、小革要效益的原则。
(4)坚持向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倾斜的原则。
(5)坚持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用收入杠杆调节人员流向的原则。
2.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
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一是要有利于引导员工将个人工作目标定位由职位晋升或工资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上,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二是要淡化员工职位等级观念,弱化员工之间非良性竞争,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三是要能有效地解决职位数量低于职工期望的矛盾,使较低职位的职工同样有机会拿到期望的工资,提高人才配置效率又稳定员工队伍;四是实行年薪制,注重激励企业核心员工。
3.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通过科学确定工资分配标准建立正常增资机制。首先,进行工资分配调查,取得相关资料和信息;其次,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对岗位劳动四要素作比较系统的分析,严格实行全面考核,准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資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事项进行科学决策。
工作绩效是员工工资分配激励的基点,科学适用的工资分配制度是要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随业绩增长或贡献加大而进行的工资分配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
三、企业工资分配改革的对策
1.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淡化员工身份界限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初步实现由传统人事劳资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使企业中人的因素活起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打下基础。首先要打破员工的身份界限,把所有员工都统称为“企业员工”,纳入统一平台实施动态管理,通过重新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梳理明确各岗位的岗位性质、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对应关系等内容,实行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凡符合岗位设定条件的企业员工,不分身份均可参加岗位竞争;同时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根据自身特长,既可走管理通道、也可走专业技术通道,为员工的进一步成长打开绿色之门,为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2.优化组织结构,科学评估岗位价值
健全企业组织结构,使岗位和人员设置达到精简合理。要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调研,开展机构流程梳理、岗位职责优化再造工作,对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及资格进行细化梳理,使每个岗位规范化和标准化。确定岗位价值,并以此为标准,以员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为价值导向,结合市场人力资源价格和行业内部收入情况,确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推进“同岗同薪”、“岗变薪变”。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杠杆导向作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业绩评价、激励、能力提升等活动,公正、全面地反映员工完成工作情况,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促进员工发展,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同步达成。绩效考核结果要结合其岗位价值与绩效工资相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并作为人力资源员工动态管理的依据,实行动态升降,消除原有正式工的优越感和工作“惰性”,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阳光工程
要从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入手,加大厂务公开工作,增强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性,真正使工资分配体现劳动者的价值,体现对劳动者工作的认可,推进工资分配的阳光、透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工资分配的监督检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做到重大事项、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等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和企业状况、岗位职能、业绩这三者紧密相关。企业在对待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上,必须坚决而谨慎,深入分析本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才能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工资分配激励体系,并最终将其顺利推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铜矿峪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