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从学校方面看,学生或因考试不理想,或因教师言行不慎、方法失当,或因在学习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或因人际关系恶化等各种情况,都可能使学生心理受挫,出现挫折心态,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从家庭方面来看,有些学生或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等;或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且又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致使孩子长时间在家里得不到爱而产生挫折心态。他们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和消极的处世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怯懦、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学生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或放弃追求目标、逃避现实,或迁怒于他人。从社会方面看,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学生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心理便会失去平衡,想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不如回家去挣钱,这样便产生了挫折心态。
正由于学生的挫折心态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教育者在对待学生因挫折心态而引发的消极表现时,就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办法,而应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和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一、教育学生正视挫折
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挫折虽说能使人变得坚强,但如果长期经受挫折或挫折较大,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恰当地解决,则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不良品德的产生或心理变态。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从理论上、生活上和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难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挫折,敢不敢迎着困难上。
二、了解学生在挫折中的期待
对于一个产生了挫折心态的学生,教育者期待他们什么?这是教育者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也是矫正挫折的心态的前提条件。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取得一致的见解,矫正才能有的放矢。因为不论是受挫折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解,还是教师帮助矫正,最终都必须由受挫学生自我认同、内化,才能完成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模式的适时、适度转换,才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正效应。
三、帮助学生释放能量
处于挫折心态中的学生,体内潜藏着一种能量,需借感情发泄来释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创造一种情境,使受挫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他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的不满。比如让他们向自已信赖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倾诉,取得他们的帮助,或开诚布公地与闹矛盾的一方交换意见。
四、诱导学生转移情绪
当学生因挫折而被挫折感所困扰,或者急躁发脾气时,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从而使其冷静,减轻或消除挫折感。比如: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者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消除其心理的积郁。
五、鼓励学生积极升华
升华作用是一种有建设性的积极地应付挫折的方法,其含义乃是认知的某种欲求。如果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引起不良后果,那就不妨改头换面,用一种比较崇高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目标来代替,以弥补因挫折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总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教师一方面要尽力避免让学生受到大的挫折,另一方面也要有意义地使学生经受一定挫折的磨炼,逐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引导他们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正确的态度,选用正确的方式,积极战胜挫折。
正由于学生的挫折心态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教育者在对待学生因挫折心态而引发的消极表现时,就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办法,而应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和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一、教育学生正视挫折
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挫折虽说能使人变得坚强,但如果长期经受挫折或挫折较大,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恰当地解决,则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不良品德的产生或心理变态。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从理论上、生活上和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难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挫折,敢不敢迎着困难上。
二、了解学生在挫折中的期待
对于一个产生了挫折心态的学生,教育者期待他们什么?这是教育者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也是矫正挫折的心态的前提条件。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取得一致的见解,矫正才能有的放矢。因为不论是受挫折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解,还是教师帮助矫正,最终都必须由受挫学生自我认同、内化,才能完成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模式的适时、适度转换,才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正效应。
三、帮助学生释放能量
处于挫折心态中的学生,体内潜藏着一种能量,需借感情发泄来释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创造一种情境,使受挫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他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的不满。比如让他们向自已信赖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倾诉,取得他们的帮助,或开诚布公地与闹矛盾的一方交换意见。
四、诱导学生转移情绪
当学生因挫折而被挫折感所困扰,或者急躁发脾气时,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从而使其冷静,减轻或消除挫折感。比如: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者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消除其心理的积郁。
五、鼓励学生积极升华
升华作用是一种有建设性的积极地应付挫折的方法,其含义乃是认知的某种欲求。如果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引起不良后果,那就不妨改头换面,用一种比较崇高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目标来代替,以弥补因挫折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总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教师一方面要尽力避免让学生受到大的挫折,另一方面也要有意义地使学生经受一定挫折的磨炼,逐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引导他们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正确的态度,选用正确的方式,积极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