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写作教学实践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该提倡“真实写作”,常言说,文贵真情。真情从何而来,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和思考中来。而现在的中学生又有几个对自己的生活、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呢?即便是老师让他们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亲人,也可以写得千篇一律,永远是慈祥的奶奶、严厉的父亲、善良的母亲、调皮的弟弟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麻木程度已有多深。一旦老师要求他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的生活时,学生就会发出一阵唏嘘“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可写的?”“没意思,没新意”“烦都快烦死了,还能写出好文章?”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恰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缺乏深度的思考与审视,对自己的生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热爱。当然,这也和现代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有关,如何改变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我本着创新写作教学的新理念与探索,在平时的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在某些方面小有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教学的过程是不能与阅读教学分离开来的,一定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现代中学生,大部分存在阅读量太小,文学与文化积淀不深的问题。每逢写作课时,总觉得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老师催的紧了,就万般无奈的从其他作文书上或者报刊杂志上东凑一段、西拼几行的交上作业应付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种方式,那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自己认为的美文,并从不同角度人手,鉴赏评析,写出鉴赏评析的文字,可从文章的体制、主旨、写作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谈起,也可写自己读后的感受,不一而足。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写作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教学大纲》也指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适应《新课标》及《大纲》对写作教学确立的新理念,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作文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作的激情,每周一次的课外作文训练,从他们的作文中寻求新的闪光点,在作文课上,找出优秀篇目,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因为是自由创作,也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所以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在这里,写作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项硬要完成的枯燥而乏味的任务,而是他们构建美好生活,寻求和书写对生命感悟和思考的过程。
  三、采取新的作文评改模式
  叶圣陶先生历来反对那种“学生写、老师改”,而且还要“精批细改”的做法,主张让学生“多写,自改”。他说过,写作是一项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一定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随心所欲。多写,还要多改。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自改作文,记录作文所得与所失,再让学生们互改作文,吸收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和长处,防范他们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通过自改与互改,让学生们展示作文中的得意之笔,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采取了新的机制,在多鼓励少批评的大前提下,教师从不同角度找出文章的优点,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他们能从自己的每篇作文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与兴趣。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作文的缺点,并一起确定修改方案,大到整体思路,小到个别词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写作教学的创新要本着教学大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总结经验,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而不停的探索。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
期刊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1)在升学考试中多数考生考不出好成绩;(2)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3)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误区:  一、肢解课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堂好课往往也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而一个好的问题又能带动一堂好课。所以,语文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巧妙,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
期刊
在工作中,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拥有爱心,用洞察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一点一滴美好的地方,精心培育,细心呵护。用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成长,用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进步,以此来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用爱心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作为有独立人格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有的学生优点明显,人人都可以看见;有的学生缺点明显,还经常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 “讲学稿+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三年多了,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力地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的转变  首先,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学生打瞌睡或“呼呼”睡大觉现象基本
期刊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意见、观点、情感的过程。沟通不仅表现在个别谈话,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贯串于整个教学管理中。如,在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教师应该抓住班团会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技巧是指一些能促进沟通顺利进行以及增加相互了解的沟通技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期刊
学生的思想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我们种下了种子,并希望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我们并不能时时关照这棵树,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会浇灌打理自己的知识之树。  我们不断强调着“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积累来的东西不及时进行梳理,那么就会像一棵虽枝繁叶茂但却杂乱无序的树,知识要到用到时,学生并不能及时找到,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及时梳理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  在讲字音字形
期刊
16年来,我一直以为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很用心的教师,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些“以为”,在我做了妈妈以后彻底被打碎了。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十个月的时间,我没有睡过一天囫囵觉,孩子稍有异动,我便快速起身查看;面对孩子的哭闹,虽然也会有些抱怨,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他,看看他是冷了热了,抑或饿了,还是尿湿了。不为别的,只为我是妈妈。是啊,作为妈妈,不会因为孩子的顽劣而
期刊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勇敢地申报了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再细读,发现是借物喻人的散文。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上入手选文,和学生演绎一次有意思的“群文”对话吧。就这样,我便在“老百晓在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里逐册搜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很快,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落花生》《白杨》三篇文章上。依据借物喻人类文章的特点,我设
期刊
一、有名无实——高中语文周记的普遍现状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许多教师为此投入许多心血,学生也为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绞尽脑汁。作文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储备水平。因此,提高作文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周记历来被视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途径,但并没有得到师生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在周记上没有花费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对周记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训练规划,没有设置具体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