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之殇:与官司同在的扎克伯格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vl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多年前,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总统下台;四十年后的今天,将数千万民众信息泄露的扎克伯克却没有就此倒下。由此可见,“政治阴谋”的戏码已经在美国演到疲软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抑或倒退,脸书打造的王国是否会因此而势衰,也许还得看扎克伯格有没继续与官非狭路相逢的“机会”。
  2017年的奥斯卡颁奖会上,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公然在脸书上调侃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为特朗普的“网红”形象又加了一层笑料。这在美国娱乐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新鲜的是,这位在世人眼中带有某种荒诞喜剧色彩的总统,实际上与脸书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说白了,就是脸书公司将用户名单泄露给当年处于竞选阶段的特朗普团队,为其迈入白宫添上了关键的一截台阶。
  特朗普上台一年之后,丑闻曝光,换来的是脸书公司股价短期内狂跃13.52%,与此同时,作为“罪魁祸首”的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不得不向公众道歉,还要站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听证席上,应付参议员们的轮番拷问。
  官司,对于一位年纪轻轻的传奇富豪来说并不陌生,陌生的是作为与比尔·盖茨齐名的“创业偶像”,这回他要与人掰扯的不是单纯的利益分帐,而是人权社会的终极敏感点——隐私权。
  一、“刷脸”刷出新世界
  假如你对扎克伯格不太熟悉,那么2010年公映的传记片《社交网络》可以让你对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大卫·芬奇执导的作品里头,几乎精准概括了这位网络技术奇才的发家史,那就是无心“刷脸”刷出了新世界。
  14年前,当扎克伯格还是在哈佛计算机系就读的普通青年的时候,他喝到半酣,突发奇想要搞一个大学部校花网络竞选,就这样顺手搞了一个唤作“Facebook”的社交软件,旨在跟一帮荷尔蒙蠢动的校友拓宽自己的女人缘。这率性而为的举动,一不小心就成就了他的脸书王国,短短数年时间,下至平头百姓,上至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统统向扎克伯格的脸书递交了个人信息,由此打开全新的“刷脸”之门,全世界的网友都因脸书的存在而得以用最轻松便捷的方式亲密接触起来。
  作为交友平台,脸书具备人们想要的一切社交条件,你总能根据用户注册的资料找到一款同好,由此将交际圈变得愈加丰富。时至今日,全球脸书用户已逾20亿,平均每天有超14亿人登陆这个平台,这数字已超过全美总人口的四倍之多。有近一半的美国人靠它来获取新闻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说“苹果之父”乔布斯为数字时代的加速来临提供了“航空母舰”,那么扎克伯格的脸书则为人们对新时代的依赖提供了最美味的“禁果”。
  看过《社交网络》的观众都知道,影片是以一场官司作为开场,通过当事人扎克伯格的叙述理清他创业的前世今生;孰料一“片”成谶,扎克伯格在发迹的十多年里,终究与官司形影不离。最初与之对簿公堂的是当年的合伙人兼挚友爱德华多·萨维林,二人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携手创业,萨维林负责运营脸书业务,扎克伯格负责产品开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如此完美的组合却没能走到最后。因为微妙的利益纠纷,他们产生了间隙,萨维林甚至为此在东海岸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成了他失势的开始。而扎克伯格也使出了区别于“理科宅”的伎俩,为了让老朋友出局,他减少了萨维林的持股,以创建新公司的名义收购了旧的公司,将新股份派发给员工,却没有留半毛钱给萨维林。他甚至通过邮件形式命令律师想方设法把萨维林的股份稀释到10%,这才有了后来“兄弟反目”的戏码出现。
  而那一年,扎克伯格才20歲,其城府之深,已然证明他将来也一直会是个“狠角色”。
  将萨维林成功赶出脸书的地盘之后,扎克伯格独霸天下的时代开始了,他花了八年时间让脸书在IPO中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成功融资150亿美元。到了2016年,扎克伯格以555亿美元的身价荣登《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第四位,也就是说,他是全球史上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到了2017年,他的净资产已经膨胀至667亿美元,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真当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张意气分发的年轻面孔,刷遍世界,也刷出了数字时代的全新偶像。
  二、最完美的人设
  是偶像就总得有人物设定,扎克伯格的成就也注定要让他成为新纪元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在世人眼中的比尔·盖茨是德高望重的人生赢家,乔布斯是偏执天才,那么扎克伯格则代表了新生代最朴素的价值观——断舍离。
  没有自己的房产,一直住租来的小公寓,屋子里只用有一个床垫、两把椅子和一张餐桌。早餐吃的是麦片,经常眷顾的“美食”是肯德基,每天走路或骑单车上班,生活伴侣也并非金发长腿的大美人儿,却是外貌平平的华裔女校友普莉希拉·陈。两人持续了九年的恋爱长跑,在扎克伯格28岁那年终成眷属,婚礼也是很随性地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家中举行,没有任何铺张的痕迹。种种现象都表明,这位CEO对于“物欲”看得很淡,跟他在经营公司时表现出的“狼性”截然相反,低调的极简生活让“炫富”这种事彻底与其绝缘,赢得了年轻人的一致认可。
  “亲民”令扎克伯格的偶像形象深入人心,早在2013年的Glassdoor最受喜爱CEO年度排行榜中,他获得了最高分。有调查显示,脸书员工的自尊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据说扎克伯格给公司成员灌输的理念是“互信互全”。
  那么,如此节俭的扎克伯格把钱都花在哪儿了?2014年,他将价值10亿美元的硅谷社区基金会股票捐了出去,尽管当时有人指出此举是为了避税,却仍然没有消减人们对他的狂热崇拜。次年,扎克伯格的第一个女儿诞生,和所有富豪一样,他顺势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捐出了价值约450亿美元的脸书股票,相当于把99%的财产都押上,成了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此举令先前对扎克伯格持怀疑态度的盖茨夫妇都伸出了大拇指,赞他“不再是业余的慈善家”了。
  作为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妻子陈也为丈夫的人设镀了金光,她努力取得儿科医生的从业执照,开办了学校,成为慈善公司的当家老板娘,并利用这一平台将触脚伸到了包括教育、医疗,乃至司法等各个系统,甚至撂下了要在女儿有生之年“治愈所有疾病”的豪言壮语。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扎克伯格的人设都堪称“十全十美”,直到2018年3月的一桩重大事件,将他打落凡尘,不得不面对偶像光环陨灭的事实。
  被一百万美元打败
  将扎克伯格彻底打败,只用了区区一百万美元。
  事情是这样的,2013年,美国亿万富豪罗伯特·梅瑟与剑桥数据分析公司前职员威利有了勾连,梅瑟豪气地向剑桥数据投入了1500万美元。凭借这段交往,威利结识了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的执行主席斯蒂夫·班农,将他扶上了剑桥数据副总裁之位。值得一提的是,班农正是特朗普竞选团队的精英之一。
  在竞选美国总统这件事情上头,从来都是“欲得天下,先得民心”。特朗普团队要获胜,必须得耍尽手腕操纵民心,这就得利用剑桥数据公司的心理学术来暗中帮忙了。于是乎,团队瞄准了英国剑桥大学库甘发起的一次脸书问卷调查,这份关乎个人性格的问卷调查,吸引了多达27万脸书用户的参与,参与调查的人必须同意调查方摸透其个人及朋友圈的脸书资料。查问卷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针对脸书特意开发的,只要有人下载APP,其相关的其他300个好友的个人信息也就同时被获取。剑桥数据给了库甘一百万美元,将这些资料买走了。
  这些性格分类资料是否能影响总统大选,不得而知,但特朗普是真地当选了。
  事件曝光之后,扎克伯格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逼得他不得不发表声明称脸书公司“有责任保护用户的数据,如果不行,那就不配为大众服务。”
  发这样的毒誓显然没用,事件依然如滚雪球一般愈滚愈大。因为早在2011年,脸书就承诺保持极高的数据保护标准,如有违反规定,公司得向被泄露信息的用户个人支付最高四万美元的罚金。也就是说,如果拿这27万用户的实锤来算,扎克伯格就得花数十亿美金来摆平。
  英国政府数据保护专员也适时向媒体表示,部门正在申请针对剑桥数据公司的搜查令,要将数据泄漏的根源一查到底。
  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出来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最终确认的是,已经有近8700万脸书用户的数据流出,威利自己也承认,这些资料被用来对用户进行心理操控战术,影响他们在美国大选中对候选人的态度,最终达成让特朗普上位的目的,至于资料被复制了多少,流传到了哪里,连剑桥数据的人都不清楚。
  脸书用户愤怒了,他们纷纷删除帐号以示抗议,在这个注重个人隐私大过于生命的国度,信仰崩塌的后果极其严重。就这样,脸书股价一夜间蒸发了590亿美元,年仅34岁的扎克伯格也被推上了听证会的证人席。
  这一次,“断舍离”套路没有用了,他不得不放下摆酷的架子,一改T恤衫、牛仔裤的固有打扮,西装毕挺地出现在国会大厦。扎克伯格应该清楚,道歉是没有用的,当初对付合作伙伴的“狼性”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他只能在长达五小时的听证会上为自己辩护,期间还不停有愤怒的围观群众冲他高喊:“你的用户协议真他妈烂透了!”
  但是,扎克伯格没有完全向公众低头,他拒绝辞职,表示自己造下的孽自己来承担;也没有请专家为他的自我辩护作应对练习,而是做出老老实实的样子,就事论事回应所有的疑问。44名议员的强势质问尖锐而敏感,甚至会出现“是不是我得付钱,才能保证个人信息不会被脸书出卖?”这样的问题。而扎克伯格的回应也极度“政治正确”,表示:“用户们有绝对控制权来决定自己分享的信息可见的人群。”
  一系列积极而准确的反应,奇迹般地给了扎克伯格一线生机,在听证会过程中,脸书股价竟上涨了4.5%,这可是比电影《社交网络》更为戏剧性的一幕,也表明了投資人对其重建信心的趋势。
  两天的听证会,十个小时的接力问答,让扎克伯格在人生最辉煌的阶段经历了一场残酷大考验,最神奇的是,比尔·盖茨再一次站在了他的一边,充分肯定了他在这次危机处理中的绝佳表现。
其他文献
他像一阵风暴一样席卷了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世界,然而又像烟火那样短暂,在仅仅2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麦当娜的前男友、安迪·沃霍尔的高徒、史上最具才华的涂鸦天才、时尚缔造者……单就一个头衔,已经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他一个人却拥有了如此之多。他是平民天才,一夜爆红的明星,在他之后年轻的一代无不憧憬他的成功,深信有才能就一定能被认可。这或许是他对艺术领域最没有争议的贡献了。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
土壤侵蚀是对国家发展的长期威胁,但更多对眼前利益的考量还是占了上风。  土壤侵蚀并不只是资本主义农业的问题。拥有肥沃黑土的俄罗斯草原,在原生植物被清除后,也发生了土壤快速侵蚀。早在16世纪,俄罗斯聚居点周围就有很深的冲沟;然而,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并未减缓20世纪苏联农业工业化的脚步。1929年颁布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包括将大草原转变为工业化农场的直白号召:“只有当我们用拖拉机和犁将这块有着千年
走在城内,巨大建筑空壳提醒着行人这是一个二十年前犹在战争中的国家。然而新兴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城市的角落各处发芽和演化。  贝尔格莱德一如它的历史一般庞杂而有趣。米洛拉德·帕维奇在《风的内侧》一书中有关于它高低错落的街道的描写,人物也一如既往地仿佛由历史的碎片拼成。这位自称“最后一位拜占庭人”的作家,总是细微地捕捉各种传统在不同的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碰撞和演变,而人又如何在这样的直接物理世界和更大格局的政
人们喜欢一切小小的可爱之物,如一朵小花儿,如小猫小狗。可是,对于身边的小事,很多人却并不在意。  因為职业关系,我喜欢观察人。在学校,我观察学生。去菜场,我观察菜农和菜贩子。出游时,我观察行人。  教过一个女孩初中三年,记得她上课时,总是坐得笔直,双眸闪着星光一般,求知若渴。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她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对,这个细节我特别欣赏。因为学生多不记得任科老师姓什么,统统以
骗取补偿  【案件档案】  单位:江津区某镇林业站  “蛀虫”:原站长张某  行为:伙同某村四名村干部骗取退耕还林补偿款  【案情回放】  2012年12月,67岁的张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会在监狱中度过。  2002年,江津区某镇镇政府向某村下达了1600亩退耕还林指标。  时任该镇林业站站长的张某,负责落实此事。  工作过程中,张某发现,该村在实施完退耕还林后,还剩有351.4亩指标没有
印度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是什么?“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用水量。”随着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它将毫不留情地追求国家利益并染指流向印度、哈萨克斯坦、老挝和柬埔寨的水资源。真相是这样吗?  印度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是什么?“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用水量。”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布拉马·切拉尼如是说,“随着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它将毫不留情地追求国家利益并染指流向印度、哈萨克斯坦、老挝和柬埔寨的水资源。
一  第一次知道“寻乌”这个地名,是在2011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看到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调查研究》,作者习近平。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全文。  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用130字的篇幅提到了江西寻乌县:“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
如果说美国想要通过卫星群占领太空领域的制高点,那么俄国的“非对称”太空策略则是发展反卫星武器作为其“杀手锏”。  一提起反卫星武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幅激光摇曳的星球大战画面。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地球之外的空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太空的探索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随着人类真的走出地球,来到太空,却将这片美丽神秘的空间变成了一块军事较量的领域。在各种太空武器中,反卫星武器正逐渐成为
休·格兰特饰演的是英国自由党领袖杰瑞夫·索普,和本·威士肖饰演的诺曼·斯科特相爱相杀。  头戴礼帽、挺拔身姿一身西装风衣正装的休·格兰特和五官深邃抱着一只猫的本·威士肖站在一起时,一股英剧特有的暧昧、吸引、不可言说却又心照不宣的同性间的情感自然流转。  真实的英式丑闻之一  他们出演的是BBC的新剧《英式丑闻》,一部源自真实历史事件的3集迷你剧。休·格兰特饰演的是英国自由党领袖杰瑞夫·索普,和本·
尽管经历了IT泡沫的破灭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今天的硅谷仍然是全球第三大高科技工業园区(仅次于纽约大都会和华盛顿都会区),全美逾40%的风投集中在硅谷,这里集聚着上千家高科技企业和22.5万个以上的高薪高科技职位,每一个新兴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园在创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免俗地要对镜顾盼一番——“我很像硅谷,不是么?”  1971年,专跑半导体和电子口的加州小报记者唐纳德.霍夫莱(D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