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变化及虎杖苷的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变化程度与休克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36只Wistar大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休克30,60,120 min组、休克120 min+等渗盐水+输血组(NS组)及休克120 min+虎杖苷+输血组(PD组),每组6只.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电镜观察血小板线粒体形态;Calcein-AM和CoCl2测定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状态;JC-1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探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过氧化脂质(lipid hydroperoxide,LPO)试剂盒检测血小板中LPO;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检测血小板溶酶体稳定性. 结果 休克60 min组血小板ATP合成显著减少(P<0.01),ATP含量随休克时间增加而减少,在NS组中减少最为明显[为正常值的(50.75±9.15)%].休克30 min组出现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模糊消失,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及溶酶体稳定性下降(苍白细胞增多);休克60 min组钙黄绿素荧光减弱(P<0.01).PD组上述各指标都有所改善,特别是血小板ATP水平恢复到正常值的(79.57±8.48)%. 结论 重症休克30~60 min时发生血小板线粒体功能不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检测可作为重症休克诊断和治疗的一项非损伤性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中老年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1.4%[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交通创伤的增加,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的 观察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监测大鼠正常、缺血及坏死脑组织的缺血严重程度,为术中实时监测脑灌注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选择36只SD大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及缺血1,3,6,12,24h组,每组6只,缺血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光谱仪测量各组标本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计算其平均漫反射光谱比值(R630/R545). 结果 缺血时间越长,梗死脑组织的光谱反射率越高,542 nm及577 n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