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被排除在TPP外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国内外部均衡尤其是国际收支将遭受冲击: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将对贸易收支产生逆差压力并累及资本金融账户的平衡。然而,中国的经济实力、贸易基础及TPP的内部矛盾使其影响终将有限;可以在中国已有优势基础上寻求应对策略:加速推进本国主导的自贸区谈判与多边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实力,利用自贸试验区、把握具体影响,认清真实目的、审慎权衡。
  关键词:TPP;国际收支;贸易合作机制
  1.TPP谈判背景及目的
  去年10月,美国主导、12国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历经五年多的谈判,终达成基本协议。TPP本质是区域自由贸易一体化协议,追求最大限度的自由贸易,并对成员国的政治体制也提出相应的要求。此外,其统一监管标准覆盖面广,不仅涉及经济贸易层面,还触及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从最初由四个亚太中小型国家发起,到美国加入并积极主导,TPP已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成员国覆盖世界40%的经济规模。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现阶段积极推进该项协议的达成,主要出于如下原因:
  1.1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很大威胁
  TPP協议排除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砖四国正从已有的贸易合作机制中广泛获益;GDP增速更是以中国为首高居上位,远超英美德意法日等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与贸易财富流向,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威胁到后者尤其是美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领导权。因而,现阶段美国设法通过TPP重新书写世贸规则,挤压新兴国家在转型期的发展空间,维持自身经济主导地位。
  1.2美国实体经济需进一步复苏
  自影响深广的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复苏之路一直步履维艰。虽凭借前期四轮QE终于有了恢复的势头,但由于QE内在的不可持续性及美国过大的虚拟经济占比,其实体经济的增长仍前途未h。为使实体经济稳步增长,美需牵头规划新的贸易合作机制。
  2.TPP对中国国际收支可能产生的影响
  2.1经常账户
  TPP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主要在贸易收支方面。作为新时期的贸易协定,TPP的开放程度之高、构建广度之大,都远超传统自贸组织:不仅要消除关税壁垒,还将对非关税壁垒作最大程度的削减。据测算,TPP将开创非关税壁垒削减的先河,相当于减少10%~20%的关税,大大降低成员国问贸易成本。
  由自贸区理论分析可知,成员国间贸易壁垒的消减,将相对推高非成员国产品成本,使非成员国失去相对优势,出口机会转移到成员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种效应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我国与TPP成员国出口产品间的竞争、替代性:我国向北美出口的中低端制造品将面临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增强的竞争替代性;销往东南亚的高端制造品,则将面临日本、美国的强势挤压。这些贸易转移都将为我国贸易收支带来巨大的逆差压力,致使国内产能难以被及时消化。
  此外,因TPP的统一监管标准广泛涉及各成员国内政,一些已存在的贸易合作机制或将被架空。这将对我国已参与的贸易谈判构成冲击,最终影响到贸易收支。
  2.2资本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角度,由于TPP的达成将降低成员国间贸易成本,一些FDI资本为追求区位优势也将随之转移,使我国面临FDI外撤压力。间接投资角度,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机制尚待完善,国内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多方势力共同施压,这些都使得我国的投资环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早在此前国内资金就面临外逃压力;如今TPP将中国排除在外将进一步促使热钱逃离。
  综上,TPP的达成,不仅会引起贸易转移,削弱我国出口能力,而且将导致资金进一步抽离,从而对我国的经常、资本金融账户都产生逆差压力。出口能力的减弱、收支逆差的预期,将阻碍我国实体、虚拟经济的发展。
  3.TPP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有限性
  虽TPP规模宏大,影响广泛,但中国的经贸基础以及TPP内部的固有矛盾使其影响终将有限。
  3.1TPP的内在问题
  (1)成员国政治经济差异巨大,非主导国蒙受利益受损风险。
  虽然TPP的贸易额在全球占比可观,但就内部分布而言,贸易集中度高:贸易额主要由美日两国贡献;而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智利等小型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因制造业欠发达暂时无法搭建起同发达国进行工业品交换的制造业桥梁。不仅如此,由于TPP的各项规定牵涉到各国国内体制、政策、监管等,非主导国国家主权可能因此受影响。一个庞大的贸易合作组织在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将是不可持续的。
  (2)从生产分工、出口消费角度来看,TPP都无法自洽。
  从生产端看,美日两大发达国的产业分工竞争大于互补,无论是汽车业还是电子行业,两国都存在激烈竞争;而非发达成员国的经济基础、生产能力不够雄厚,虽要素成本低廉,但无法达到为美日等发达国代工的产业质量标准。因此欲实现高效的跨国产业分工,TPP将不得不吸收更合适的成员国。从消费端看,仅依靠TPP划定的区域性国际市场,完全无法消化全球最发达的两个工业国的产品;而向体外出口,又将使协议创造的相对优势消失。因此TPP成员国贸易合作的触角仍将向外延伸,而非停止发展。不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TPP都要从体外寻求解决之道,无法真正实现“生产-消费”的闭环。
  (3)全球化为大势所趋。
  据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全球化具有共赢性与必然性,它意味着生产要素、产品服务在更广泛的空间优化配置,达到更高效的均衡。当下,全球经济低迷,只有深化产业分工、扩大国际贸易范畴,才能使福利最大化,走出全球性经济困境。从产业分工中刻意排除了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的TPP,俨然呈现出去全球化的面貌,这将使原本下行的世界经济局势更为严峻,其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综上,目前TPP的内部矛盾及与全球化相悖的创建宗旨,都将使之在不做出根本调整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共赢与发展,从而无法对我国外部均衡产生实质性影响。
  3.2中国的既有优势
  (1)消费快速扩张,市场吸引力强。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增长。当下服务业高速发展、吸收就业能力强,故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并未因制造业疲软而受到太大冲击。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居民平均实际收入增幅仍高达7%,为内需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年轻一代消费观念转变,消费意愿增强,实际收入水平更高,故“代际转移”也对消费增长起正向推动作用。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8月我国零售业消费额实际增速已高达17%,若加大口径,计入服务业,这一数据将达到40%。消费物质基础雄厚,消费需求飞速增长,人口基数庞大,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2)配套产业链齐备,要素质量不断提升。
  数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已为我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产能基础,大型工业园区辐射全国,产业链配套设施齐备,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这些都使得我国生产要素质量不断改善,从而具有接轨国际的能力,为跨国资本流入并盈利提供了优质土壤。
  (3)积极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国同多数TPP成员国已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商务部研究表明:TPP十二国中,新加坡、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已在中国一东盟自贸框架下,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智利也与中国有双边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已顺利进行了八轮,美、墨也与中国保持着长期贸易联系。
  其次,TPP并未明文规定成员国加入后就要与其他国家地区断绝一切贸易往来。虽然对成员国内政的干涉或将架空已有自贸组织,但短期而言,对已存在的稳定贸易格局影响仍有限。
  最后,我国正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仅在贸易领域积极推进合作机制,而且在资本金融领域逐步放宽管制、着力改善外资投资环境:QFII、RQFII正不断放宽,证券投资领域的新渠道沪、深港通也相继推出。
  综上,庞大的优质市场与惊人的消费力、齐备的产业链设施与攀升的要素质量,相对稳固的贸易合作格局与持续扩大的开放程度,都使我国成为全球层面极具吸引力的出口、投资目的地。坚实的经济贸易基础为我国现阶段国际收支良性态势的保持提供了基本前提。
  4.应对策略
  我国应对TPP这一新时期的贸易协定,应借鉴过去、客观分析,在自身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冷静应对变局:
  4.1加速推进我国主导的自贸谈判与多边合作
  美国通过高贸易优惠力度的TPP,在亚太地区划定贸易合作范围,挤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对此,我国需积极推进本国主导的战略性贸易谈判与多边合作,对世界贸易格局从被动接轨到主动影响,积极发挥平衡作用,带来互利效应。具体地,进一步巩固与TPP成员国已有的贸易合作关系,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加快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的建设与发展。
  4.2加快对外开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由于内部市场巨大的消化能力,我国能在一段时间内抵御外部冲击,并利用这段缓冲期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激发经济活力。一方面,借鉴TPP提出的贸易标准,审视自身在市场机制、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要求标准的差距,形成倒逼机制,加快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重点推进对外开放,服务业与制造业并举,引入竞争机制、以开放促改革,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出口能力获得质的提升,实现可持续的出口额增长。
  4.3利用自贸试验区,深入把握具体影响
  利用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对TPP的具体影响进行模拟实验,以获得量化的、更易把握的具體结论,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4.4认清TPP的真实目的,审慎权衡
  美国愿意加入TPP这样一个由四个小国发起的非主流贸易合作体系,由总统直接宣布刻意排除中国的意图、并通过加快谈判达成协议,其目的可能不仅仅是挤压正处于转型期的新兴国家。从国家利益博弈角度看,美国可能还想将TPP作为正处于关键阶段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筹码。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因为中美间国际分工关系较之TPP能获得更大的长期利益。对此,更应认清TPP的真实目的,审慎权衡、冷静处理。
其他文献
1月16日,Facebook发布了社交图谱搜索——Graph Search,这是Facebook自去年5月上市饱受质疑近8个月后做出的最大的动作,扎克伯格亲自主持产品的发布,足见其不容忽视的里程碑意义。  比起1月16日之前媒体猜测的“Facebook会推出自己的手机”这种劲爆消息来说,Graph Search看起来似乎不那么让人兴奋,然而,不要忘记,扎克伯格是一个掌握着10亿用户、以“接管世界为
在英孚教育职场人士海外游学留学全球总裁Eduardo Rubio看来,潜在白领用户难以寻找恰恰是英孚重塑营销思路的契机——让营销更加精准,通过运用社会化网络形成营销闭环。  “壮观的冰山,迷人的亚热带白沙滩、现代都市与质朴田园的美妙组合、独一无二的土著风情。时值春夏,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色的天,耀眼的阳光将云的影子投射到山坡上,湖光山色之外,还能在周末参加“霍比村”一日游,观看史诗巨作《霍比特人》。
在李自强看来,营销与拍电影有着很多共通之处,都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页正因此,虽然在营销行业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未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太远。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为寻找宝藏跨越了千山万水,历经生死,可他一路追寻的财富,其实就在他平常放羊的山脚下。  这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作品《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的结局,对于百事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李自强(Richard Lee)来说,这个故事结局更像是一个隐喻——于个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原材料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中最大。原材料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条件,原材料的使用是企业日常生产的必需步骤。如果企业能够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中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那么在市场中无疑将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当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成本得到了控制则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施采购战略管理已达到原材料的成本控制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