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Fineline Ⅱ EZ,美国波科公司)植入术中及术后3个月参数变化情况,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5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单腔或双腔起搏治疗,心室起搏导线均选用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经左或右侧锁骨下静脉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分别于导线旋入心肌即刻、旋入后5 min、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测试起搏参数:起搏阈值、导线阻抗和R波幅度,并观察术后有无导线脱位、导线穿孔、与经静脉有关的血栓形成及囊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果导线旋入即刻起搏阈值较高,5 min后明显下降[(0.76±0.22)V对(0.39±0.13)V,P<0.001];术后即刻阈值较旋入5 min后进一步下降[(0.35±0.10)V对(0.39±0.13)V,P<0.001]。R波幅度在导线旋入后5 min测试较术后即刻降低[(12.70±4.94)mV对(8.94±4.07)mV,P<0.001]。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导线脱位,无导线穿孔、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旋入心肌5 min后起搏阈值明显降低,故可常规于旋入5 min后进行测试,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导线位置。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在应用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