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油画课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受到教学和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高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油画人才,就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为每一个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培养计划,使其具备专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思辨能力,在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为步入社会、参与人才竞争打好基础。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审视和思考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文化艺术也朝着更多元化的领域发展,新思想和新技法的融合,也为高校的油画教学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基于此,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防止学生对名画一味地借鉴和模仿,要画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趣味,在实现高校油画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成为绘画名家做好铺垫。
  1 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技法教学和个性化培养中间存在的隔阂
  当前,高校油画教学在审美意识形态和艺术思想方面早已经脱离了原始的临摹方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风格以及现代化主义等,已经逐渐走进了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断拓展的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品质也不断丰富起来,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审美志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能够拔高学生的基础,充分挖掘其审美能力,因此在学生完成部分油画作品后,习惯性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者是几个流派进行分类教学,让特定的组员学习指定的技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油画技能,但是却忽视了一点:个性化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与技法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因果关系。有些画者虽然具备高超的技法,但是在意境和体现个人色彩方面还相差甚远。因此,如果教师一味地为学生灌输技法的重要性,要求學生不断磨炼油画技巧,对于学生油画风格的养成以及个性化体系的培养形成阻碍作用。[1]
  1.2 名家模仿的浪潮依然蔓延
  随着我国美术领域的不断崛起,近几年的青年油画作家层出不穷,享誉国内外,获得了业界好评。因此,在实际的油画教学环节中,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名家作为模仿对象,模仿他们的作品和风格。学生们就会选择相同的素材和作品,然后以同样的形式和技法进行临摹和效仿,虽然油画技巧越来越高,但是风格和流派却缺乏个性,展现的全都是被模仿画家的风格,或者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自己的流派而渐渐失去对油画的信心。但是当前这种机械的临摹和效仿等艺术形式依然存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1.3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形成的阻碍
  当前,高校油画教学模式随着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创新,工作室模式的建立,不仅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获得更系统的训练。但是,这些工作室的建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有更独立的空间进行创作,但是各工作室内容容易形成风格趋同的情况,再加上每一个工作室的训练模式都差不多,因此其指导形式和技巧指导也是类似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和艺术细胞就会被固化,对于个性化审美趣味的培养也十分不利。
  2 关于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
  2.1 树立科学合理的审美意识
  个性是绘画者在以往的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油画人才,教师应该从挖掘学生个性特点出发,以学生当前的心智特点和基础水平为依托,先为学生打好坚实的油画基础,防止学生出现技法虽然纯熟,但是基础并不完善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其能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来对待想要学习和模仿的名家作品,不要一味地临摹和效仿,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升华,在情感上达到超越时代的高度。在基础还没打牢的情况下,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从而为培养出高素质的油画人才奠定基础。[2]
  2.2 完善当前的油画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油画指导过程中,指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指法的教学不能单一和抽象,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审美需求,适当地指引学生形成自身的油画指法。具体来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因为审美也是非常私有化的东西,教师在指法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指导,让学生在保留个性的同时,提高油画技巧。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油画风格有重新定义和认识,在打好基础之后,引导学生欣赏国内外的优秀名作,使其能够在固定的审美趣味上,形成全新的、属于学生自己的风格。例如,教师可以同时让学生欣赏多位名家的作品,鼓励学生在杂糅多个流派之后,创新出新的风格和意识再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才完全属于学生个人,从作品中看出学生的人身阅历和个人感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
  油画作品想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就需要创作者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并将所学、所思和灵感都集中到创作中,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当前高校油画教学欠缺的方面。教师在传授油画基本功和指法之前,应该先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平时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静心修炼,如书法和读书等。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观看艺术展览的活动法,开阔油画专业学生的眼界,提升其文化修养。为了能够让我国油画发扬光大,让学生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平时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可以播放古典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每个月以我国诗歌为主题进行创作,提升其古典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重新对油画创作进行定义,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结语
  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需要教师摒弃传统以欣赏和指法为关键的教学形式,在帮助学生打好油画基础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使学生的作品能够尽可能地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油画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洪雁.对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8(02):110-111.
  [2] 刘佳欣,辛雷.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J].美术与发展,2017(12):19.
其他文献
典籍注释是一历时性转换传意行为,须经注释主体理解与解释两个阶段。典籍注释传意具有客观性.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传意形成主客统一的特征。典籍文本信息的系统性、潜在性、可
我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了“踢猫效应”这则小故事,感触颇深。故事是这样的:某公司老总因驾车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罚了款,心情很坏。回到办公室,他听说销售经理生意没有谈成,便勃然大怒
摘 要:本文以《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为蓝本,分析了情感教育介入成功的过程,并探讨了情感教育对于当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职业教育  《秘密花园》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问题女孩玛丽如何从一个问题女孩一步步蜕变成独立、乐观、自信的孩子的故事。虽然这本书被很多人定义为儿童文学,但其实它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一部对生命充满着热爱和赞
随着围产医学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不同于一般手术病人,她们怀着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怕手术疼痛、出血以及对孩子的担心等复杂心态进人手术室。她们不仅
摘 要: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高职教育国际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教育需要明确职教的需求和变革标准,在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结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协作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构建国际化发展建设平台。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路径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