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成为当前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力的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被广泛地运用至学科教学实践中。文章重点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结合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分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原则,制定出科学的策略,确保教学成果得以巩固,达到理想化的成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政治;运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相对有效的学习手段,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交流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发言的机会,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学会交谈,拓展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现实的问题,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交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才华尽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掌握提炼语言的技巧,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交流就是心灵的交融和共通,属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能让个性更加张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很多理论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沟通,只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让学生的智慧集中到一起,由此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保证强化有效的合作和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 合作学习的本质概述
合作学习的主体组织形式为学习小组,通过将教学动态因素视作重要的标杆,坚持着相应的导向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借助于教学因素的有效互动,将小组成绩视作评判的标准,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达到理想化的学习目的,完善策略体系以及教学理论。合作学习的源头就是社会心理学家针对学生团体动力影响展开的研究,同时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不断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近十年的时间里,其逐步地衍生为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现已被五十多个国家运用至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因为不同国家对于策略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方法存在着差异,所以出现了较多的分支,某些以掌握技术和基础概念为基本目标,在方案设计方面趋向结构化,还有些则是以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目标,侧重于非结构性课堂活动。合作学习重点表现为学生座位形式转变,分析其本质,主要是借助于横列式到围坐形式的变换过程,让学生树立起互帮互助的信念,在以往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学会相互激励和支持,由此实现团队共进的目的。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需要做好合理的引领,通过分析小组的表现,让他们获取应得的奖励。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运用至教学实践中,使得传统的教育形式加以转变,突破了以往师生间的界限,塑造了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环境之下自主地学习,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火花,运用答辩的方式,辨明是非。
(二)积极转变学习的状态
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运用至初中政治教学中,使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得以转变,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并应用知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分组原则
学习小组的划分通常是根据组间的基本水平加以分析,只有组间水平相近,才能更好地实现共进。组员各自的差异明显,需要教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存在矛盾的同学坚决不能分在一组,需要依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加以调整,確保小组合作成效更加明显。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的人数多是控制在4~6人,人太少不利于合作,人太多合作效果会受到影响。每组需要确定一名组长,需要其彰显出组织能力,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对于学困生而言,应该由优秀的学生积极地帮助,使其逐步摆脱学习的困境,以此也可让优异的学生更加自信。在具体的合作中,小组成员还需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均应该担任特定角色,如操作者和报告者等,小组角色需要合理的轮换,强化有效的互动。
(二)团队建设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便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践以及操作等过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真正彰显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更能满足心理需求,当其中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除了观察学生发言的状态外,还会独立思考,由此产生共鸣,表现出明显的参与积极性。小组组长一般会对活动展开合理的组织以及分工,尤其是课堂发言需要遵循特定的纪律和标准,按照既定的安排,合理阐述自身的观点,当其中一位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成员应该认真思考,在别人阐述完毕,才可表达自身的观点。在一个小组中,不能刻意地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极易影响到团结与协作,每一个成员都是小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荣辱与共,形成强大的合力。小组属于团结合作的集体,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整个集体中的大家需要共同努力,为同一个目标前进。
(三)人人参与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只有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才能更好提升课堂的基本效率,确保教学的成果得以优化。若是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则无法彰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也会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成果。需要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行动中,真正通过人人参与的过程,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由此依照自身所学的知识探讨新问题。初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多是理论,这就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能够让他们真正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勇敢地表现自己,实现个性、能力的多重展示,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出开放性特征,首先表现在课堂形式上,课堂形式呈现出开放性特点,学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四人一组的模式自觉组合。其次是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师依照本节的内容设定出特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疑问,之后让各小组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可以找寻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在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中,制定出科学的对策,最终生成理想的成果,集体共享。开放性原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论是班级内还是小组内,都需要坚持着平等尊重的基本要求,确保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促使着小组彰显出活力和自信,成为富有凝聚力的集体。
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将学习目标加以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意义重大,首先是学习目标体现出的激励以及评价作用,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学习的特殊性,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以及时间,所以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富有价值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需要为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分类指导说明书,将各组需要完成的任务进一步明确。比如在《爱在家人间》这课时的教学实践中,会在学习任务卡上写上:收集古代关于孝亲敬长的故事三则;在日常生活生活中,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孝亲敬长;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等。通过相应的目标指导,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各自投入到搜集资料和整理素材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密切的配合外,还能进行适当的交流,小组间的资源有效共享,收获更加满意的教学成果。
(二)倡导学生们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释放出来,严格按照“短时、多次和有层次”的基本原则落实。个体参与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5分钟,一节课可以适当地安排多次,具体安排的要求有着层次变化。在学生们自主学习实践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或者是小黑板呈现出围绕着课文精心设计的相关问题,此类教学效果相对理想。比如在讲解到《理解权利义务》这个单元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学生应该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怎样行使受教育权;怎样看待“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等。还有一些关于“公民义务”的普及,倡导学生自觉地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相对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助于适当地调控教学的基本进度,能够保证具体的教学成果得以优化。
(三)小组讨论与集体交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科学的讨论,通过取长补短的过程,彰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
1. 寓教于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对自由,他们可以请教自己信赖的朋友,也可以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体现出一种相对轻松且活跃的氛围。通过老师的耐心补充和合理引导,学生会有较大的收获,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确保学习的成果得以优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活跃,但是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还需老师的耐心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引领至正常的轨道。但是,在这种氛围中,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将设定的任务顺利地完成,通过和伙伴的交流以及讨论,使得课堂适度宽松,收获更加满意的成效。
2. 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老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使其可以用心感悟和理解,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只有如此,才可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堂之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情境,使得学生自由地表达所感所想。在讲解到“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时,学生们会讨论很多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方案,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也有些方法并不适合国情,学生会认识到错误点,然后主动地改正认知。又如,《走向未来》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造句,使用“理想是……可以……”练习,小组间探讨得十分激烈,各种比喻的思维碰撞到一起,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巩固学习的成果。
(四)总结与评价合作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老师应该依照课堂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点评和调控,使得不足之处有所改进。教师应该朝着具体的目标精讲,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到相关问题,由此才能更好地改正和完善。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案,在多个方面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让评价更加中肯,使得学生们得以全面发展。比如依照小组的具体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和“组合默契奖”等,适当提供相应的物质或者是精神奖励,使得合作学习迈上新的高度。
五、 结语
政治学科教学中,涉及很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为了收获更加圆满的教学成果,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政治教学成果得以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配合实践的全过程。通过文章的概述,明确了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华.知识落地与能力培养:一案到底胜于多案运用——初中政治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32):28-30.
[2]范丛红.基于政治课堂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以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9.
[3]傅洪明.以生为本的初中政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究——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45-46.
[4]王爱琴.在课堂评价中培养政治核心素养——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教学评价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4):36-38.
[5]何丹艳.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39.
[6]郑敏越.前后联系整合体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及学习高效性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15-216.
[7]王素贞.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式合理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209.
作者简介:
陈胜青,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政治;运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相对有效的学习手段,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交流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发言的机会,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学会交谈,拓展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现实的问题,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交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才华尽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掌握提炼语言的技巧,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交流就是心灵的交融和共通,属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能让个性更加张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很多理论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沟通,只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让学生的智慧集中到一起,由此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保证强化有效的合作和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 合作学习的本质概述
合作学习的主体组织形式为学习小组,通过将教学动态因素视作重要的标杆,坚持着相应的导向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借助于教学因素的有效互动,将小组成绩视作评判的标准,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达到理想化的学习目的,完善策略体系以及教学理论。合作学习的源头就是社会心理学家针对学生团体动力影响展开的研究,同时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不断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近十年的时间里,其逐步地衍生为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现已被五十多个国家运用至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因为不同国家对于策略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方法存在着差异,所以出现了较多的分支,某些以掌握技术和基础概念为基本目标,在方案设计方面趋向结构化,还有些则是以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目标,侧重于非结构性课堂活动。合作学习重点表现为学生座位形式转变,分析其本质,主要是借助于横列式到围坐形式的变换过程,让学生树立起互帮互助的信念,在以往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学会相互激励和支持,由此实现团队共进的目的。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需要做好合理的引领,通过分析小组的表现,让他们获取应得的奖励。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运用至教学实践中,使得传统的教育形式加以转变,突破了以往师生间的界限,塑造了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环境之下自主地学习,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火花,运用答辩的方式,辨明是非。
(二)积极转变学习的状态
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运用至初中政治教学中,使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得以转变,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并应用知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分组原则
学习小组的划分通常是根据组间的基本水平加以分析,只有组间水平相近,才能更好地实现共进。组员各自的差异明显,需要教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存在矛盾的同学坚决不能分在一组,需要依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加以调整,確保小组合作成效更加明显。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的人数多是控制在4~6人,人太少不利于合作,人太多合作效果会受到影响。每组需要确定一名组长,需要其彰显出组织能力,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对于学困生而言,应该由优秀的学生积极地帮助,使其逐步摆脱学习的困境,以此也可让优异的学生更加自信。在具体的合作中,小组成员还需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均应该担任特定角色,如操作者和报告者等,小组角色需要合理的轮换,强化有效的互动。
(二)团队建设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便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践以及操作等过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真正彰显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更能满足心理需求,当其中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除了观察学生发言的状态外,还会独立思考,由此产生共鸣,表现出明显的参与积极性。小组组长一般会对活动展开合理的组织以及分工,尤其是课堂发言需要遵循特定的纪律和标准,按照既定的安排,合理阐述自身的观点,当其中一位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成员应该认真思考,在别人阐述完毕,才可表达自身的观点。在一个小组中,不能刻意地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极易影响到团结与协作,每一个成员都是小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荣辱与共,形成强大的合力。小组属于团结合作的集体,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整个集体中的大家需要共同努力,为同一个目标前进。
(三)人人参与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只有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才能更好提升课堂的基本效率,确保教学的成果得以优化。若是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则无法彰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也会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成果。需要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行动中,真正通过人人参与的过程,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由此依照自身所学的知识探讨新问题。初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多是理论,这就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能够让他们真正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勇敢地表现自己,实现个性、能力的多重展示,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出开放性特征,首先表现在课堂形式上,课堂形式呈现出开放性特点,学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四人一组的模式自觉组合。其次是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师依照本节的内容设定出特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疑问,之后让各小组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可以找寻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在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中,制定出科学的对策,最终生成理想的成果,集体共享。开放性原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论是班级内还是小组内,都需要坚持着平等尊重的基本要求,确保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促使着小组彰显出活力和自信,成为富有凝聚力的集体。
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将学习目标加以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意义重大,首先是学习目标体现出的激励以及评价作用,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学习的特殊性,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以及时间,所以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富有价值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需要为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分类指导说明书,将各组需要完成的任务进一步明确。比如在《爱在家人间》这课时的教学实践中,会在学习任务卡上写上:收集古代关于孝亲敬长的故事三则;在日常生活生活中,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孝亲敬长;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等。通过相应的目标指导,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各自投入到搜集资料和整理素材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密切的配合外,还能进行适当的交流,小组间的资源有效共享,收获更加满意的教学成果。
(二)倡导学生们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释放出来,严格按照“短时、多次和有层次”的基本原则落实。个体参与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5分钟,一节课可以适当地安排多次,具体安排的要求有着层次变化。在学生们自主学习实践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或者是小黑板呈现出围绕着课文精心设计的相关问题,此类教学效果相对理想。比如在讲解到《理解权利义务》这个单元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学生应该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怎样行使受教育权;怎样看待“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等。还有一些关于“公民义务”的普及,倡导学生自觉地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相对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助于适当地调控教学的基本进度,能够保证具体的教学成果得以优化。
(三)小组讨论与集体交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科学的讨论,通过取长补短的过程,彰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
1. 寓教于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对自由,他们可以请教自己信赖的朋友,也可以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体现出一种相对轻松且活跃的氛围。通过老师的耐心补充和合理引导,学生会有较大的收获,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确保学习的成果得以优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活跃,但是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还需老师的耐心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引领至正常的轨道。但是,在这种氛围中,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将设定的任务顺利地完成,通过和伙伴的交流以及讨论,使得课堂适度宽松,收获更加满意的成效。
2. 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老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使其可以用心感悟和理解,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只有如此,才可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堂之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情境,使得学生自由地表达所感所想。在讲解到“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时,学生们会讨论很多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方案,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也有些方法并不适合国情,学生会认识到错误点,然后主动地改正认知。又如,《走向未来》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造句,使用“理想是……可以……”练习,小组间探讨得十分激烈,各种比喻的思维碰撞到一起,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巩固学习的成果。
(四)总结与评价合作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老师应该依照课堂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点评和调控,使得不足之处有所改进。教师应该朝着具体的目标精讲,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到相关问题,由此才能更好地改正和完善。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案,在多个方面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让评价更加中肯,使得学生们得以全面发展。比如依照小组的具体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和“组合默契奖”等,适当提供相应的物质或者是精神奖励,使得合作学习迈上新的高度。
五、 结语
政治学科教学中,涉及很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为了收获更加圆满的教学成果,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政治教学成果得以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配合实践的全过程。通过文章的概述,明确了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华.知识落地与能力培养:一案到底胜于多案运用——初中政治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32):28-30.
[2]范丛红.基于政治课堂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以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9.
[3]傅洪明.以生为本的初中政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究——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45-46.
[4]王爱琴.在课堂评价中培养政治核心素养——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教学评价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4):36-38.
[5]何丹艳.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39.
[6]郑敏越.前后联系整合体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及学习高效性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15-216.
[7]王素贞.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式合理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209.
作者简介:
陈胜青,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