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转折阶段,新奇感和叛逆精神都比较强,这正是开启想象力最佳时期。因此,写作教学中只要老师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开启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怕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宽广,也就不怕学生找不到写的,怕的是老师读不过来。那么要如何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根据课文材料,运用描写的方式,结合造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描述性的造句训练。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以课文第二小节中描写桃花源环境的有关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按照“这里的________美,你看……”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训练。训练分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性、启发性指导: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杂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云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也快乐地飞来飞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阳光下摇曳。春风拂来,花瓣儿纷纷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进行创造性描写;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描写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参加全班交流。在整个创作和交流过程中,学生意兴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因此,根据课文中的材料,进行描写性的造句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顺着作者的思路,运用续写的方式,推想课文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盖茨尔斯和杰克逊根据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更多的和发散性思维相联系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创造力测验方法,其中第四种方法就是寓言解释测验法。具体做法是,给被试者几个没有结尾的寓言,要求他们对每个寓言都作出三种不同的结尾,然后根据其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创性给分。这样的测试,说到底,就是在测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课上,如果我们对课内外那些结尾含蓄、耐人寻味的文章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有很多成功的教例。例如在教学老舍的《小麻雀》一文过程中,于老师发现,这篇课文的结尾没有明写小麻雀的结局,而学生从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惨遭遇后,感情上有所触动,对小麻雀的关心和同情促使他们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结局如何,于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小麻雀的命运结局。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纷纷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认为小麻雀最后死了,因为它身上有伤,“头挂得更低”,而作者也“不知道怎样才好”,无法拯救它;有的认为小麻雀最终还是活下来了,因为“它确实是没有受多大的伤”,而且,原来卷成一团的身子也“长出来一些”,同时,它明白世上有侮辱损害它的坏人,也有关心同情它的好人。尽管学生对小麻雀的结局的想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推想都有了一定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推想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有些课文,虽然原来已经有了结尾,但仍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换结尾”的训练,尤其是课文中的那些寓言故事,因为这类故事的结尾本身就具有多样性。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在教完《愚公移山》一文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该则寓言改写结尾,并且提出,结尾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运用看过的一些神话传说,将结尾演绎得丰富多彩。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路过此地,正好看见愚公在挖山,孙悟空便走过去问:“老头,你在干什么?”愚公见悟空,吓了一大跳,回转身就想逃。孙悟空拉住他,叫他不必怕。愚公只得抖抖颤颤地说:“我们在挖山。”孙悟空傻笑起来,说:“老头,你挖到何年何月才能挖平呢?”愚公像受到了什么刺激似的,突然壮着胆反驳道:“子孙是无穷的,而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唐僧下马道:“悟空,出家人慈悲为怀,你就行行善,帮这位老人家把山搬走吧。”孙悟空答应了,便使了个移山法,把山移到了别处,从此,这里畅通无阻。愚公在这里建了一座庙,里面放上了唐僧、孙悟空的塑像,庙里香火不断,人们都十分感激他们。尽管这些结尾还显得有些稚嫩,但都较好地体现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三、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专门的想象作文训练
  此种训练方式较前几种训练方式有其特殊的训练意义与作用。从素材来源上看,它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利于学生的深刻认知与处理;从训练的方法看,它依据素材,在自我选材和用材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或想象,便于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进行想象;从训练的目的上看,它是巩固和运用阅读教学中所学的作文知识及已经形成的作文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初中生特别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他们愿意把身边的事物想象得更加美好。
  总之,思绪无边,想象无限。丰富的想象能力不仅是中学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素质!
其他文献
在总结早期版本软件运行经验基础上,阐述了可视化集中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思想,重点介绍了数据库模块、图形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专家系统模块的功能实现
为开发四川省丰富的水电资源,川电将通过三峡地区的输电线东送华中电网,同时,湖南电网也将接受三峡和金沙江的电力.文章建议将原计划新建的湖南与华中电网间的第三回500kV联
一、概念界定  “反思”一词人们较为熟悉,对它的理解也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纳起来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层含义:首先是个体对自身所经历的活动进行了思考回顾;第二是对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评价;第三是根据评价得出的结论进行调节和控制。  学生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性格情趣、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和检查,生成新的认识并指导自身行为的习惯和能力。   反思习惯与反
我们时常讲“温故而知新”,其实,真正想要践行孔子的这句话是需要一定的策略的。特别是初四年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成为所有师生必须研究的共同课题。然而,随着中考脚步的临近,各科都在以知识的罗列或大量做题代替知识的整合,导致复习课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复习效果不理想。这样的课堂,师生都不买帐。那怎样让复习课上得有滋有味?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让语文复习课变得兴致盎然。
提出了一种网络分层和递归算法相结合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网络的分层处理,将其等效为树状目录结构,然后通过对此结构的递归遍历,计算网络中各等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