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四勤”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前年开始,我校开展“导学练”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导学练”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效地尝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导学练”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做到“四勤”。
  一、勤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地重要!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指导学生勤于读书,并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把要学的课文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认真揣摩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课文后,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初读中,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学生每读一遍,对这封信的内容就多了一层理解,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孩子失去亲人后极其悲痛的心情,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二、勤品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想你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且课堂气氛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在勤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段落中的中心句、课文中的中心段为着眼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作者的情感倾注、思索作者的人生体验。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细节描写,细细品味,体会到了字里行间作者对漓江水、桂林山的赞美与珍爱之情。写漓江的水时,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当读到最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诗句时,一幅山和水交相辉映的山水画映入眼帘,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探知,这就是勤于读书而又勤于品味的结果。
  三、勤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学问如此,读书亦然。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倾向。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回答不准确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往往给予简单处理,或者代替学生说,或者请其他同学说,不善于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其思维水平也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是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语言和思维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进行,没有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只要进行思考,就有语言参与。同时语言的存在有赖于思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停止了,其语言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因此,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勤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拓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要对知识进行积累和巩固,因为只有积累巩固了,在学习中才能加以运用,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运用。为了使学生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在进行了阅读教学的前三步之后,练习便成了最后的也是最不可缺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勤练”,让学生完成拓展训练,拓宽知识面,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在拓展训练的过程这中,学生见得多了,理解深了,自然就巩固提升了。拓展训练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语文教学也有了深度,激活了学生对文本的思维,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这种训练并不难,它可以是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可以是给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也可以是看一幅相关的图画;也可以是仿写一段话,仿写一首诗;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听一首歌;也可以是让学生看一段视频……
  每教完一篇课文之后,我都指导学生拿起笔来练一练,久而久之,孩子们既养成了良好的练习习惯,又能让他们说写出自己的感知、感受与感悟,从而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勤读”,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让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而读后的“勤品、勤思、勤练”则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其他文献
自2007年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运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的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后,这种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星火燎原般的飞速发展。2012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如火如荼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一直在苦苦追寻教育改革的中国教育看到了希望。翻转课堂所依托的学习理论能
期刊
一、中国足球的现状  足协副主席张吉龙说:“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足球一直处于摸索,探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也搞职业化,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10多年过去,中国足球还是在原地打转。  二、中国足球水平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中国足球管理制度的缺陷  1.体制落后,伪职业化,商业运营极差  职业化后,行政指令依旧横行,“伪职业化”倾向明显。特别是目前运营中超联赛的中超公司,表面上是独立的公司法
期刊
一、有效利用起生本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学生由于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家庭,又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生活经验、兴趣、思维方式上呈现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课堂言行及表现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具有很深的潜在价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能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对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促使其向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转化。师生、生生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期刊
一、现阶段学生厌学种种现象  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消极状态。表现为对学校课堂、教科书、课内外作业、教科书的知识扩展的一种长期抵触和排斥状态,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不堪。  二、形成学生厌学的各种因素  1.学习动机的缺失  我国现在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教育制
期刊
习惯,顾名思义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反复训练培养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必要的,预习是把金钥匙。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预习,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会预习并养成良好预习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
期刊
一、引言  识字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这几年来年我一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玩
期刊
一、围绕单元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把单元主题比作一根“藤”,教学中的文章、课外阅读搜集来的与主题有关联的文章,就好比“藤”上的“瓜”。运用顺藤摸瓜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构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路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如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多彩的儿童生活、名人故事、美丽的秋天、细心观察、中华传统文化
期刊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讲到身体内部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去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现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等,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