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故乡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在南方,那里的新年与这飘雪的北方截然不同。
  南方的四季没有北方这么鲜明,过年时的茶园依然一片葱茏。
  虽是早上五点,但袅袅的炊烟已经升上村庄的上空。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偶尔夹杂着几声鸡鸣。
  刚还在睡梦中的孩童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眼睛,似是被这鸡鸣声所唤醒,亦是被这春节的气味所唤醒,脑海里仍然回想着昨夜春晚喜气盈盈的画面。
  街头流浪的大黄猫漫无目的地游荡着,看着满地燃放过的鞭炮的纸屑,看着家家户户贴着大红对联的大门,看着屋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它在想,该回家了。
  故乡的新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必不可少的是年糕。炸年糕、蒸年糕、煮年糕……人们用尽想到的所有做法。孩子们最喜欢的要数煮年糕,一块块白白嫩嫩恰似豆腐的年糕在沸水中上下翻腾,一会儿蹿到这儿,一会儿蹿到那儿,调皮得像只小猴子。煮好后的年糕散发出糯米的清香,用筷子夹起一小块,竟能拉出长长的丝。放入嘴中,滑滑的,糯糯的,黏黏的,甜甜的,黏得人张不开嘴,热得人不停地哈气。
  吃罢早饭,大人们去各家各户拜年,我和弟弟便沿着村外的小路走向山脚,去看满山的茶树。此时的茶叶还不到采摘的时候,它只长出了小小的、油油的、绿绿的嫩芽,等待着新年过后的那场春雨。听过新年的爆竹声,经过新年后春雨的洗礼,开春的茶叶会更嫩,更香,仿佛用手轻掐叶片,茶汁就要往外渗出来。过了正月,茶农便要开始一年的劳作,家家户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会在早上四五点起床,背着竹篓,戴着斗笠,走进自家茶园。
  过年时,去茶园里纯粹是为了玩儿,不过所幸盘旋在茶树下的蛇这时都回家“过年”去了,不然准有谁不小心因为踩到它而吓得大声叫嚷。东山头老张家的茶园里笑声不断,谁叫他家有个小活宝呢;西山头的刘婆婆和隔壁茶园的李奶奶有说有笑,谈论着过年时儿子从外面带了哪些好东西。整座茶山都在新年阳光的照射下演绎着不一样的温情故事。
  山脚的半抱粗的茶树树干上,不知道被谁家的孩子贴上了大红的福字,看得人心里暖暖的。每走一段,就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没有人知道这水的源头在哪儿,只知道它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流过了好多的新年。
  漫步在清晨的田间小路上,伴着仍未消散的晓雾,我曾无数次幻想、无数次希望时间永远地定格在那一刻。不過生活就是不停地向前。抛开心中的杂念,我朝家的方向走去。前方时不时传来一声狗叫,它一定是又听见了远处的鞭炮声,或者看见谁家的孩子穿着让它艳羡的新衣。
  邻居家男孩放的开天雷炸开了天上的云彩,阳光透了出来。回到家,打开窗户,从阁楼上往外看,刚才走过的村庄仍然一片宁静,街上偶有几个走动的人。低头转嗅,茶香伴着清新的空气钻人鼻子。
  每年大年初一,总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窗前的木凳上向外张望。她头发梳得光光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穿着深红色绣着金花的绸缎棉袄,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微笑。每每看见窗外街上有提着行李匆匆而来的人,她总抑制不住内心的期待,盼望着是她尚未归家的儿孙回家给她拜年。日盼夜盼,盼回她的儿孙的那一刻,她张着牙已不全的嘴,孩子般地笑了。
  她能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年夜饭。望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她亲手做的年夜饭,听着家人对她手艺的啧啧称赞,她只是不停地笑,笑得有些腼腆。
  她不在意儿孙的成就有多大,只在意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他们的身体要康健。听着儿孙的拜年话,看着儿孙洋溢着喜悦的笑脸,她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快乐。
  父母在北方工作,我们离家已经两年有余,但对于故乡的新年、故乡人的记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淡忘。
  春来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转眼间,旧的一年已然过去,新的一年欢欣到来。故乡茶园里劳作的奶奶,还有故乡的茶园,你们还好吗?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关于故乡新年的作文。作者在远离故乡的河北回忆茶香飘逸的南国,回忆奶奶做好年夜饭的新年。
  文章开头提出故乡的新年和北方不同,之后开始饱含深情地回忆,回忆故乡新年的人和事。故乡街道上鞭炮的纸屑、大红对联、大红灯笼,以及各式各样的年糕,一下子让新年的味道浓起来。之后,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走到空气清新的茶园,感受茶农们的艰辛与快乐,体味他们在新年到来时的欢乐与希冀。文章后半部分是本文的亮点,本来慢条斯理的回忆因为奶奶的加入变得更加情思绵绵。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思念,却从无南方与北方的地域之分。
  (刘宝增)
其他文献
从空中鸟瞰,我的家乡绝对布满绿色,这主要是竹林的功劳。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虽然我说不出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却同样离不开我的竹林乐园。  我的印象中,竹林总与人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谁家房子旁没有竹林,那真是一件怪事。我的老家就被一大片竹林拥抱着,它们既能吸收夏日的阳光,又能挡住冬日的寒风,还能够阻挡好奇的目光,让老家与纷扰的世俗隔绝,俨然成为一处世外桃源”。正因如
随着社会发展,当下的春节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微信红包、聚餐、商场促销如潮水般涌来,传统习俗却如指间细沙一般,渐渐留不住,令人可感可叹。在年味淡化的背后,我看到了节日氛围的削弱与节庆观念的偏移。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新年第一锅饺子出锅时升腾的水汽,是爆竹炸響时孩子们兴奋的脸庞,是祭祖时香炉中的袅袅青烟,是许久未见的长辈的殷殷关切。年味,是所有人脑海中最动人的回忆。  诚然,在快速发展革新的时代,我
打麦场上,一到夜晚,就是这萤火虫的天下了。  它们一个个闪烁着光亮,就像是遗落在人间的星星,或群飞而起,或独自舞蹈,或飘忽不定,或驻足小憩。仿佛这夜晚就是专门为它们布置好的巨大舞台,点点萤光,就是这绝大舞台上最闪亮的角色,它们的飞舞,将这寂静的夜晚多了几分灵动。萤光下,那些乘凉的人们,静坐或者闲谈,都会有这萤光相伴。孩子们被萤光吸引着,追逐着,他们用手、塑料袋、玻璃瓶捕捉,不停地蹦跳,總会有一部分
人们常常迷失在烟雨朦胧间,陷入回忆中。那滴滴答答的雨,充满着时间的韵味,仿佛是回到过去的引路人。  我便常常捧着时间之雨,任由它带我进入美好的回忆。  只有失去,才知珍惜,一旦珍惜,便开始常常回忆,希望时间倒流,回到拥有过的曾经。而时间一路向前不会倒流,某些失去,便意味着永远不会再拥有。所以,为了摆脱时间,我只能将自己放逐于回忆,让过去永恒。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我坐在窗前,回忆
16岁外出打工,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老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  李明勇,1977年出生于贵州省一座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连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据李明勇回忆,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年義务清除小广告约40万张  在江西省南昌市,今年91岁高龄的魏木金老人,从2001年起开始义务清除路边小广告,18年来已清除小广告约40万张。老人说,他之所以开始上街清理小广告,是受到垃圾广告骗人新闻的触动。起初,他是用手撕,后来改用刀子,一天能清理约700张,这么多年过去,刀子已用坏了十几把。  因为年事已高又患心脏病,魏木金老人的家人常常劝他多休息,但是他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所。一日,校长曹云祥与梁启超谈起导师聘任之事。  梁启超问:“有个人校长不知可曾注意过?”  曹云祥说:“不知是哪位高贤?”  梁启超说:“江西修水的陈寅恪,校长有意聘他吗?”  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启超说:“他不是博士,连硕士也不是。”  曹云祥又问:“那他总该有大作吧?”  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  曹云祥笑道:“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又
“物理”这个高深莫测的名词没有“从小”这个概念,所以我不必回到记忆深处把哪个“从小就不喜欢”的物理老师或是哪堂“从小记忆深刻”的物理课重新抽出来鞭笞一遍。但是在初中那个马尾要扎到头顶正中、走路都高昂着头、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年纪,开始接受每天一堂物理课上必须承认自己像个白痴的打击,我对物理的恐惧便从发梢蔓延到脚趾,枝叶繁茂地横亘了几乎整个少女时代。  非常诚实地说,最初我是信心十足地学习这门课的。初二
苏轼写黄州赤壁,所写并非天下奇观胜景,却能思接千古,领悟物我的有尽与无尽;陆游写小大孤山,地理沿革、人文传说、前人诗词,无所不涉,处处都有趣味;又有陶渊明的南山,寄托着悠然自在的情怀;杜甫笔下的长江,饱含深沉的愁情……  此等山水,别有境界,而这一点象外之妙,正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是说看得见山水之外的山水,听得到声音之外的声音,写得出形象之外的情思与哲理。  《大学》里有一
研究生在朋友圈内评价导师的学术研究为“垃圾”,导师愤然与其断绝师生关系。当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沉潜治学的固有模式与互联网的自由言论发生激烈碰撞时,我们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的“任性”交往。“垃圾”和“逐出师门”均已过火,我们应牢记“理性”,切莫“任性”。  “任性”是一把有毒的利刃,须时时放在“理性”的刀鞘中。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时,经历了数百次实验失败,才最终获得了抑制率为100%的新型青蒿素,从而斩获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