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版本《国语》断句歧异例析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读《国语》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家在断句上存在一些差异。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语》的十三种版本(有两种是选本),就其中的九处断句有歧异的地方从多种角度比较同异,进行辨正,试图得出比较公允的意见,有益于对《国语》文本本身的解读。
其他文献
“夺”与“与”    人教版高中第六册《屈原列传》中,编者对“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如此注释:“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此解,乍看似通,但揆情度理,便颇感蹊跷:对屈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想公然抢夺,他没有胆量,此其一;“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同朝为官,看见便抢,太没有风度,此其二;“屈平属草稿未定”, 仅是草稿,尚需改动,抢了没有作
一、A.买不起B.看不起C.对不起D.了不起   上面四个例子中的前三个分别可变成:   A.买得起B.看得起C.对得起   二、A.丢不起B.瞧不起C.经不起   上面三个例子分别可变为:  A.丢得起B.瞧得起C.经得起   以上每组例子中的前三个例子都是“动+得(不)+起”的格式,而且都可以后接名词。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第441页解释说:动+得(不)+起[+名],表示有(
期刊
利用接触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对三辊连轧管机的刚度进行理论解析计算,得出各部件的刚度计算解析公式;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某一规格连轧管机的各子部件进行刚度验算,逐一验证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