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战略的关键词不是引进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的状况,当务之急是要从基础建设做起,改造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先让既有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海外人才就会在这样的“磁场”吸引下,欣然回归。这才是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争赢的长远之策。
  据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有研究指出,历年出国留学人员中归国的有39万,而滞留在海外的超过百万。
  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甚至可以缓解国内紧张的就业形势,不必“大惊小怪”;但大批高端人才在国内接受完本科或硕士教育,出国留学,然后就留在国外工作,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如果这种局面无法扭转,将对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构成重大威胁。
  这些不过是又一次老生常谈。高端人才流失会带来创造力不足、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社会各方已有共识,无需反复讨论。应该讨论的是,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大学与科研院所加大了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海归杰出人才已经在一些重点学科领域担当领军大任。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单靠“引进战略”无法赢得人才竞争。在人才引进与人才高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存在三方面脱节:
  1.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才引进政策脱节。“已有的人才不是人才,引进的人才才是人才”,这是目前一些大学与科研院所有意无意间奉行的“人才观”。有的单位花几十万、上百万资金去引进一名已经度过科研创造黄金期,而且由于“功成名就”已经缺乏强烈的创造冲动、身兼多职无法全心投入本职工作的人才,却不愿把这些钱给正处于创造力旺盛阶段的青年人才——他们的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急需得到支持,却难以得到支持。由于不注重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人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会因为难以得到同事们的配合,而难以在新环境中取得新成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不时有海归人才高调而来,宣称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将会创造一流的成果,却在几年后黯然而去。
  2.人才的引进与人才的使用、管理脱节。“人才在引进一瞬间是人才,引进之后就不再是人才”,这是一些“被引进”的人才十分深刻的感受。这与一些单位不重视既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脉相承”的。引进人才在办完相关手续后,就变成“自己人”了,此前领导再三登门推心置腹恳谈、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张罗安排的“蜜月期”结束了。那些“被引进”的人才很难理解国内的大学为何如此爱好开会、行政领导的权力为何如此之大。他们中不少人有很浓的“书生气”,很快就“水土不服”。这样的反差和失望,已经在海外人才中流传为“前车之鉴”,在很大程度上使不少高端人才犹豫着要不要踏上回归之路。
  3.引进人才的政绩导向与现代人力资源理念脱节。让引进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要有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即“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有异化趋势——引进人才的层次、数量,被异化为政绩;引进人才所派的“用场”也被异化,把高端人才作为“资源”,去申请课题、经费,去参与评审、报奖,至于人才做科研、带学生的实绩如何,却不是一些单位考查的重点。这种背离人才引进核心价值的功利追求,加剧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浮躁之风。表面上看,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能列出一个拥有各种学术头衔的“优秀人才”的长名单,以及这些“优秀人才”正在从事的各种高级别课题研究的长名单——这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发展成果”,可其中有多少人才是真正有创造实力的?有多少研究是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呢?几年前,丘成桐先生曾对国内高校的人才引进提出强烈质疑。而每当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反思为何无法产生一流成果时,都会指责这种“人才价值观”和“成果观”,批评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看重论文和课题数量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但回到具体的操作中,却还是照走老路。
  不改造现在的用人制度,不注重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不为人才创造可以施展才华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单一的人才引进战略,非但难以让引进的人才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而且极有可能让人才引进战略迷失目标、走进怪圈。所以,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的状况,当务之急是要从基础建设做起,改造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先让既有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海外人才就会在这样的“磁场”吸引下,欣然回归。这才是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争赢的长远之策。(选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关于构建大学生资助管理科学化体系的若干设想。该体系由目标系统、保障
养成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始终。
众所周知,改造薄弱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薄弱学校的校舍、运动场地等办学“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学校内部管理等办学“软”件怎样呢?近日,我们专题调研后发现:  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一,办学思路不清晰,没有明确的、个性化的办学目标,缺乏竞争意识,得过且过,不求提高学校品位,只求学校相安无事。其二,领导班子缺少凝聚力,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改
本文重点介绍岩巷综掘在大断面复杂条件下的快速掘进方式,总结了大断面综掘的锚杆支护技术,为矿井大断面快速掘进提供技术支持。
以传统双T型无源带阻滤波器为基础并加入反馈电路设计了Q值可调的50Hz陷波电路。仿真实验表明该电路Q值连续可调且具有良好的选频特性,能最大程度地抑制50Hz工频干扰。
实验研究了Mg-4Al-2Si合金固溶处理过程中汉字状Mg2Si相颗粒的球化现象及其工艺参数对球化的影响。结果发现:Si沿Mg/Mg2Si界面扩散,使粗大的汉字状Mg2Si颗粒发生部分溶断,并依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