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基于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9例)和观察组(眼球按摩护理,39例),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天、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t=0.649、0.719;P=0.518、0.475);术后3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t=9.444;P=0.000);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94.87%)比对照组(58.97%)高,差异显著(x2=15.517;P=0.000)。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期间,结合眼球按摩护理,除合理控制血压外,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术后护理;眼球按摩护理;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青光眼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危害性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光眼患病率是1-6%,其已经发展成为导致人类失明的一种疾病,疾病发作期间仅有23小时至49小时,其容易造成患者在短时间内彻底失明,同时合并呕吐、头痛及恶心等临床病症,对患者日常活动造成显著影响[1],基于此,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青光眼患者术后行眼球按摩护理效果进行探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实验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基于双模拟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0例和19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7岁和32岁(50.36±5.84)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2例和17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是65岁和30岁(50.29±5.79)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告知患者合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卧床休息时间控制在1天至2天,告诉患者起床时,确保动作轻柔,防止跌倒现象的出现。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增加易消化、清淡食物的摄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避免便秘的发生。保持乐观、平稳心态,禁止情绪过多波动。对术后眼部纱布固定状况监测,包括松紧度,禁止用力触碰眼部。术后1日,遵医嘱更换药物,并滴注眼药水,从而缓解炎症,对感染状况合理控制。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眼球按摩护理。详情如下:通常情况下,在术后无出血指征、形成前房、眼压超过10mmHg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让眼球向视线下方看,在换着上眼睑部位放置护士拇指并于眼球紧挨,于滤过泡旁边利用合适力量对眼球压迫,持续按压2秒,停留3秒,该动作持续1个周期,对眼压是否下降观察,同按摩前相比,滤过泡隆起显著,在前房出现变浅现象后停止操作。术后第3日开始进行眼球按摩,每日两次,每次进行大约5个周期,术后第4日,增加眼球按摩频率,并告知患者每日进行2次,每个动作进行15个周期,术后第5日,按摩次数增加1次,进行30个周期,按摩7日。加强对护理期间操作力度,也就是让患者眼球感受到压力。为患者出院后眼球按摩进行指导,介绍按摩注意事項,防止不合理按摩导致并发症。护理人员眼球按摩前,应加强对眼前房状态的关注,并对是否出现出血现象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束按摩后,告知患者多休息,出院后,坚持继续按摩,分别于晚间睡眠前开展,定期随访,并告知患者复查,以便对患者眼压状况及时了解。
  1.3 观察指标
  对3天、2周、3个月眼压变化状况、功能型滤过泡状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实验结果准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两组对比经P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天和2周眼压差异较小(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下表1。
  2.2 功能型滤过泡状况
  对照组中,23例出现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是58.97%;观察组中,37例出现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是94.87%;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x2=15.517;P=0.000)
  3 讨论
  青光眼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眼部疾病,通过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手术治疗后,患者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而早期眼球按摩与手术成功存在紧密联系,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及早实施眼球按摩护理,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提高,长时间按摩可避免瘢痕现象的发生,确保眼部滤过畅通,并对眼压合理控制,促进手术成功率提高[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眼球按摩技能,并进行培训,规范护理人员操作,使其可以熟练掌握相关内容,术后眼球按摩期间,将准备工作做好,并根据步骤开展,从而确保显著滤过效果,同时加强对不影响眼部其他位置生理功能的关注,按摩期间,对按摩力度合理调控,实施前,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因为眼压控制需要长时间坚持,出院前,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并告知患者定期按摩。
  据有关资料显示[3],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眼球按摩,有助于眼压合理控制,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术后3个月眼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功能型滤过泡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
  综上,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期间,结合眼球按摩护理,除合理控制血压外,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焦冠丽.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6):937-939.
  [2]袁庆会, 张晓利, 吕刚, 等. 眼球按摩联合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 41(4):295-297.
  [3]陈雅莹, 张宇燕. 青光眼的眼球运动改变[J]. 国际眼科纵览, 2019, 43(2):79-8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重症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選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共计44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重症护理,共计44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造影系统类CT成像技术(DynaCT)引导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患者治疗前均行DynaCT扫描,依据DynaCT成像制订椎体穿刺计划,术后再次行DynaCT扫描了解骨水泥充填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对照组24例患者术前不进行DynaCT扫描,直接2D定位行穿刺,术后再次行DynaCT扫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血液透析病患5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行预见性护理。两组病患透析次数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参照组透析次数3456次,低血压发生率20.08%,研究组透析次数3458次,低血压发生率为7.26%,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对规范化疼痛护理对胃癌晚期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择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晚肝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前组患者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组患者标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NRS)以及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来我院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胶质瘤术后患者护理中采取全程无缝隙干预的效果。方法:盲选于我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间)行胶质瘤手术的100位病患实施探究分析,应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50,基础干预)和观察组(n=50,全程无缝隙干预)。对入选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情况及生存品质、家属认可度进行比较探析。结果:观察组择取对象癌因性疲乏、生存品质评分及家属总认可度与对照组结果数值比对均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的乙肝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意义进行全面的探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患者来我院治疗的年限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内。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8)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8)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