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构想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州、河南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作为个案,同时借鉴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构想
  [作者简介]王惠文(1959- ),女,河南桐柏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广东广州510665);刘凤婷,商丘师范学院体育部。(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43-0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困境和艰难的选择。改革之路怎样走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对有关体育课、体育锻炼等情况的回答,能较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本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同时为改进这些不足,本文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知识、能力和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构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广州、河南12所高校的102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34人,女生494人。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归纳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余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最喜欢从事的活动都为上网,男生参与活动的比例远大于女生参与活动的比例。结果见表1:
  


  在和部分学生座谈后了解到,他们在网上最主要的行为是游戏、聊天;其次是观看体育新闻及赛事转播,看体育产品介绍,进行健康咨询以及与人聊体育等。
  2.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对广州、河南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存在较大差异,男生排在前五位的是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女生排在前五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登山。男生整体上喜爱一些大球,而女生对小球和操类运动情有独钟。同时男女大学生都很喜爱羽毛球运动,这和整个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3.体育锻炼习惯。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态度,结果表明:男生中有93.06%喜欢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女生有68.79%喜欢体育锻炼和体育课。而不喜欢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的原因有:(1)缺少场地或场馆条件差,所以没有锻炼兴趣;(2)不懂锻炼方法;(3)教学模式、手段单一。
  虽然有很多大学生喜欢锻炼,但是在正常体育课以外,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周参加3~4次课余锻炼,每次时间为30分钟以上)的情况不太乐观。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一半的男生能够进行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而女生中能够养成锻炼习惯的仅1/5稍强。结果见表2:
  


  4.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对高校所选择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73.8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没有体现出“健康第一”的理念;70.14%的大学生认为教材的选择简单,教学模式单一,不能达到一般的满意度;61.94%的大学生没有掌握两种以上的锻炼方法和体育技能;36.27%的大学生对现在的体育教学情况意见较大,认为根本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目标;56.42%的大学生认为场地条件是影响自身无法进行长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通过深入了解发现,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高校现有的体育场地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首先,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认识比较清楚,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趋同性,这不仅反映出他们对体育价值认识程度的提高,而且也反映了他们要接受什么样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心理倾向。其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时间结构上较以往有较大改善,但能够在体育课外的余暇时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情况令人担忧。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女生的体育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不能切实根据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她们参与体育的潜能。此外,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都把“上网”作为首选活动,这一方面反映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已经开始远离各种体育活动,尤其是切身进行体育锻炼。这种冲突或矛盾在未来几年内会更为突出,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将是今后体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新的难题。再次,受广州运动氛围的影响,广州大学生对一些小球类运动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切身投入之中。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可以加强大学生团体和社会体育团体的互动,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引领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度,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场地情况等方面,究其根本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还没有把学生放在基本位置上。
  而且,通过分析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赞同按不同水平分层次组织教学;二是一般高校则愿意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巡回指导下,大学生选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个人兴趣爱好、娱乐身心。大学生喜爱学习和锻炼的体育项目,男生依次为篮球、乒乓球、排球、网球、足球、武术、登山等,女生依次为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网球等。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为课外活动和晚上,但晚上锻炼者女生要多于男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一起锻炼和个人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较差,有近2/3的大学生没有掌握两种以上的锻炼方法,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为主导,改变体育教育中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体育实践能力,为他们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重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后对锻炼方法、运动处方、体育人文知识、生理、心理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大学生体育教育必须丰富体育理论教学,突出对他们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尤其是体育和人们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体育逐渐具备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品位,因此,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具体提高生活品位的手段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重点一方面要以增进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并能终身受用的科学知识为主体内容,如健身原理、运动处方原理等;另一方面,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也应丰富理论知识的指导,使大学生不仅能自身掌握运动技术,能懂得所学技术、技能的锻炼方法和作用,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对其他接触人群起到示范和规范作用。
  3.科学选择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感知已经无异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较强。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这一群体的特点,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建立可持续进行的,能够吸引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且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能够突出和显示个性的教材体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比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纳入到高校体育俱乐部和各个体育协会当中,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和对器械要求较高的项目,使他们的体育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对其他同学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而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则要把调动他们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具体兴趣简化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或引进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健身跑、太极拳、羽毛球等,采取选修制或兴趣班制的教学模式。
  同时还要考虑到体育运动的多面性,创造条件选开网球、台球、养生保健等对大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的项目。而对于一些无法开展的贵族运动,如高尔夫球、保龄球等,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给大学生,以丰富他们的视野;对于一些益心增智的项目,如围棋、中国象棋等项目,也可利用下雨、刮风天不能上室外课的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最后,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量在体育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创造本校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促进不同学校的经验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之中。
  4.建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质和量的规定性的评价,它的建立就是要改革现有评价体系的弊病,积极落实“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因此,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把对学校体育教育“面向”的评价放在首位,即学校体育工作是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并以他们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其次,要把社会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标志。评价教育的效果有近期、中期、远期,体育教育自然也概莫能外。因此体育教育的社会评价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近期评价,即对在校学生进行的社会评价;一种是属于中、远期评价,即对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情况由社会给予的评价。后者是对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全面的、最终的检验。最后,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各种体育实践能力的评价。当前学生的体育达标仍然是评定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质的主要依据。这些数据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体育教育质量,至今还众说纷纭。因此,在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时,关键问题是不仅要通过改革单一的体育考试制度,全面衡量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还要想办法科学地测定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水平以及实际参与锻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邱宜均.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4]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竺可桢的一生是近乎完美的:他为人谦逊平和,虚怀若谷;治学则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做官则刚正不阿,唯理是从。可以说,他是中国儒家文化道德理想的一个卓越楷模。而在竺可桢先生接任浙江大学校长的13个风雨春秋中,他更加倾尽心力,以身垂范,将科学研究的至高理念——“求是”精神,一点一滴地灌注到浙大师生的灵魂里。应该说,他为浙江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剑桥”助了最大的一臂之力。      竺可桢字藉舫,浙江绍兴
目的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肝内胆管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肝内胆管未分化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患者,女性,67岁,切除标
针对产品装配信息量大、影响因素复杂、许多参数依赖人的判断和推理等特点,以及多数现行评判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 产品可装配性评判方法.该方法依据产品
一般意义上讲,应用学科指的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方向比较明确,就是某一专门领域或某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新闻传播学、医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其课程设置专业性比较强,在校期间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相对而言也比较强,毕业生就业面可能会比较窄,例如学医的人一般都会在医药卫生领域发展。总体而言,专业技能的训练会帮助他们在面临就业时确立一个比较有利的起点。  对于应用学科的大学生来说,四年大学生涯
目的通过对一组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始增时间及始退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当中。各种社会思潮、观念和丈化相互激荡、影响,大学殿堂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冲击。进行社
[摘要]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喜欢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音乐教育 创新 教育理念 教学手段 创造性  [作者简介]赵露(1970-),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科教学
[摘要]高校后勤企业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提出和不断深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联系密切,具有独特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特色。文章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及其建设中显示的特点、需要把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 后勤社会化 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冯凤麟(1965- ),男,淮海工学院饮食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江苏 连云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