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显示,胆石症有明显的“重女轻男”现象,女性发病率高出男性3~4倍。从年龄结构上看,又以中老年肥胖女性多见。胆石症进一步发展,除了可继发急、慢性胆囊炎,还会引发胰腺炎、胆管结石、肝脓肿、中毒性休克、胆囊癌、胰腺癌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人到中年。尤其是肥胖女性要特别注意养生保健,保护好“胆”。
中老年人胆石症多发的原因
1 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女性,一般喜静少动,运动较少,新陈代谢速度相对比青年人缓慢。控制胆道系统排出胆汁的神经功能也日趋降低,胆囊、胆管的收缩力减弱,容易使胆汁淤滞,使胆固醇或胆色素淤积成石。
2 中老年女性内分泌改变,体内雌激素明显减少,代谢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肝脏酶的作用,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酸、卵磷脂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三者比例失调,增加了息胆石症的概率。
3 饮食不当是诱发胆石症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吃早餐者胆石症的发病率大大高于饮食规律者。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空腹时间延长,胆汁浓缩,析出沉淀,有利于胆石形成。饮食偏荤喜甜者,也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会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汁中胆固醇的沉积而形成结石。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亦会促使胆石形成,因为长期饮酒容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使胆汁排出受阻。酒精还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多,并直接损害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大量胆红素沉积并与钙结合,就会形成胆色素性结石。
4 青少年时期曾经有过蛔虫病或胆道感染史,蛔虫虫体、虫卵、坏死脱落的黏膜等构成核心,加之胆固醇或胆色素随着时间的沉积而形成结石。
5 不良情绪,尤其是抑郁、生气等易导致肝瘀气滞。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容易淤积成石。
6 妇女妊娠期间。由于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上妊娠期饮食胆固醇含量相对增高,因此容易发生沉淀而形成结石。多次妊娠者其发病率更高。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胆石症轻者会经常出现(右)上腹疼痛,影响食欲,妨碍生活起居,重者可突然引发剧烈疼痛,引起恶心呕吐、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甚至引起血压下降而发生休克。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本病发病之初,甚至胆囊内已形成许多结石,平时仍可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对此,要特别提高警惕。若患了胆石症应及早进行治疗,特别是经常反复发作者,最好及时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以免引起胆囊化脓、坏死,甚至诱发胰腺炎而引发危险。
护胆十大措施
胆石症都是在较长时间内才形成的,所以只要平时重视养生保健,注意护胆,就能避免与延缓胆石症的发生,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饮食有节 食物的量和质要适应中老年人的特点,要依据每个人体力活动量的大小,保持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基本平衡;饮食要多品种多变化,注意粗粮与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少吃生冷与辛辣食品,以免助湿生火,使胆汁淤积形成结石;烹调应以蒸、煮、炖为主,少吃煎炸、熏烤类食物;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防止发胖 重视节制饮食,每餐只吃七八成饱即可;重视运动健身,不但有助于减轻肥胖,同时可增加内脏各项功能,有利于胆汁疏泄,防止胆汁淤积。
戒除烟酒 酗酒、吸烟会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而流出胆汁,易促进结石形成,并易引发急性炎症发作。
重视早餐 吃早餐有利于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调节情志 情志畅达有利于胆囊有节律地活动,胆汁排泄通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与减少郁怒、紧张等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劳逸结合 饱食终日、静而少动易诱发结石。
预防感染 防止胆道感染。特别是从青少年开始就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寄生虫感染。如发现肠道或胆道蛔虫,要及时治疗。力求彻底驱虫。
治疗便秘 长期大便秘结,是胆石症和慢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适当增加含丰富膳食纤维的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减少妊娠 妇女减少妊娠次数,有利于减少结石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胆石症,有利于早期进行合理治疗,防止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中老年人胆石症多发的原因
1 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女性,一般喜静少动,运动较少,新陈代谢速度相对比青年人缓慢。控制胆道系统排出胆汁的神经功能也日趋降低,胆囊、胆管的收缩力减弱,容易使胆汁淤滞,使胆固醇或胆色素淤积成石。
2 中老年女性内分泌改变,体内雌激素明显减少,代谢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肝脏酶的作用,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酸、卵磷脂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三者比例失调,增加了息胆石症的概率。
3 饮食不当是诱发胆石症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吃早餐者胆石症的发病率大大高于饮食规律者。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空腹时间延长,胆汁浓缩,析出沉淀,有利于胆石形成。饮食偏荤喜甜者,也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会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汁中胆固醇的沉积而形成结石。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亦会促使胆石形成,因为长期饮酒容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使胆汁排出受阻。酒精还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多,并直接损害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大量胆红素沉积并与钙结合,就会形成胆色素性结石。
4 青少年时期曾经有过蛔虫病或胆道感染史,蛔虫虫体、虫卵、坏死脱落的黏膜等构成核心,加之胆固醇或胆色素随着时间的沉积而形成结石。
5 不良情绪,尤其是抑郁、生气等易导致肝瘀气滞。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容易淤积成石。
6 妇女妊娠期间。由于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上妊娠期饮食胆固醇含量相对增高,因此容易发生沉淀而形成结石。多次妊娠者其发病率更高。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胆石症轻者会经常出现(右)上腹疼痛,影响食欲,妨碍生活起居,重者可突然引发剧烈疼痛,引起恶心呕吐、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甚至引起血压下降而发生休克。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本病发病之初,甚至胆囊内已形成许多结石,平时仍可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对此,要特别提高警惕。若患了胆石症应及早进行治疗,特别是经常反复发作者,最好及时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以免引起胆囊化脓、坏死,甚至诱发胰腺炎而引发危险。
护胆十大措施
胆石症都是在较长时间内才形成的,所以只要平时重视养生保健,注意护胆,就能避免与延缓胆石症的发生,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饮食有节 食物的量和质要适应中老年人的特点,要依据每个人体力活动量的大小,保持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基本平衡;饮食要多品种多变化,注意粗粮与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少吃生冷与辛辣食品,以免助湿生火,使胆汁淤积形成结石;烹调应以蒸、煮、炖为主,少吃煎炸、熏烤类食物;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防止发胖 重视节制饮食,每餐只吃七八成饱即可;重视运动健身,不但有助于减轻肥胖,同时可增加内脏各项功能,有利于胆汁疏泄,防止胆汁淤积。
戒除烟酒 酗酒、吸烟会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而流出胆汁,易促进结石形成,并易引发急性炎症发作。
重视早餐 吃早餐有利于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调节情志 情志畅达有利于胆囊有节律地活动,胆汁排泄通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与减少郁怒、紧张等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劳逸结合 饱食终日、静而少动易诱发结石。
预防感染 防止胆道感染。特别是从青少年开始就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寄生虫感染。如发现肠道或胆道蛔虫,要及时治疗。力求彻底驱虫。
治疗便秘 长期大便秘结,是胆石症和慢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适当增加含丰富膳食纤维的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减少妊娠 妇女减少妊娠次数,有利于减少结石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胆石症,有利于早期进行合理治疗,防止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