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物理学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阐述物理学史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为例,提出提高物理学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分析;探究;策略
  物理学史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描述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是关于物理学本身规律的学问。物理学史是学科思想的宝库,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高中物理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物理学史相关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
  一方面是因为课标中物理学史内容属于了解水平。另一方面,物理学史的内容一般安排在专题章节的第一节,很多时候教师将其作为新学内容的开篇介绍、过渡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二) 相关史料挖掘不深,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物理学史课教师大多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科学家探究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可简单了解相关内容,但是并没有体现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巧妙之处。
  (三) 学习过程没有在史料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史料一般比较简单笼统,对为什么会出现认识误区,探究过程中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困难的方法是否严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思辨意识。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为例,从引课、新课教学、总结三个环节提出提高物理学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 高中物理学史教学的策略——以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为例
  (一) 教材分析
  “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在课标中属于了解内容,但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启了一门新的科学,第一次形成物理学史上的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节内容处理好了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运动学奠定重要基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方面:以相关内容历史发展为载体,力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物理知识。
  2. 学生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
  3. 设计核心要点:
  一是要突出物理科学发展中有争议的概念、定律、理论及实验,因为这也正是学生最难接受、最易出错的地方,即教学的难点。
  二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关键性实验或认识问题的误区。
  三是要发掘和展现物理学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研究过程思维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设计
  1. 引课
  做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钢球和纸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钢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体验亚里士多德通过直接经验得到结论的过程。
  2. 新课教学
  伽利略的佯谬。根据实验:同样的两张纸片,一张保持原样,一张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纸团比纸片先落地。
  重点思考三个问题:
  (1)刚才的结论正确吗?
  (2)伽利略当时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问题呢?
  (3)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2000多年,才开始被质疑?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尊重落体运动研究的发展史实,体会逻辑思辨的方法,明确摩擦力和阻力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主要干扰因素。要明确伽利略探究的落体运动是只有重力作用下的落体运动。
  伽利略的探究之路。教师在学生了解大致该过程后针对每个环节提出一些基于史料的拓展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 大胆猜想环节。教材上明确伽利略猜想的结论是物体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实际上伽利略在理解物体下落速度均匀增加时也走了一段弯路,起初伽利略假设下落过程的速度与下落距离成正比,请同学们帮助他判断一下这个假设有什么问题?如果上述猜想合理,说明物体落下的距离加倍时,速度也应该加倍,那么物体通过两段距离的时间一样,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伽利略的思维过程也是曲折复杂的,大胆猜想的同时还要注意猜想的合理性。
  2. 实验验证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研究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困难一:直接测量瞬时速度很困难,伽利略借助数学工具推理得出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验证物体下落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上。
  这个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以便体会伽利略将实验与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的科学方法。
  困难二:计时困难。
  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的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如果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就无法体现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的思想精髓。在这里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思考问题:
  (1)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用的是什么材质的球?为什么在斜面上铺光滑的羊皮纸?
  (2)“冲淡重力”实验是怎么操作的?伽利略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3)在斜面实验中需要测量相邻时间间隔时用称水重的方法是否可行?如果不行,在当时背景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早在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之前,伽利略就对斜面实验感兴趣了,曾提出过下列问题:①为什么物體在陡的平面上运动得更快?②不同斜面,运动之比如何?并得到结论:“同一重物垂直下落比沿斜面下降具有更大的力,这要看斜面下降的长度与垂直下落的长度成什么样的比例”。既然力的大小与斜度成一定比例,落体运动的研究就可以用斜面来代替,按一定比例“冲淡”作用的力,“加长”运动的距离,这样可以比落体更有效地研究运动的规律。
  这个环节力求让学生学会根据运动的性质设计实验,知道“冲淡重力”实验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科学家在前面研究问题的经验积累,这也为合理外推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思辨意识。
  三、 课堂总结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思路,即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体会伽利略创立运动学理论过程既有思辨又有实验,依靠思辨和实验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的方法艰难前行。
  四、 结语
  总之物理学史的教学一定要在尊重历史、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尽量挖掘其中的学科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物理问题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参考文献:
  [1]胡化凯.物理学史二十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宋辅英,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彩虹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2 Unit 5的阅读课文The band that wasnt内容来具体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一、 引
摘要:英语是国际中使用的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中的发展,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英语也成了一门重要的课程。英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学科,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布鲁纳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可以看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教师要
摘 要:一般来讲,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情感形成,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本文主要讨论语言基础知识习得与基本应用能力培养。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如何使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课堂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充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语课本;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
摘要:语文是中职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随着市场对于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中职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主动思考,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问题意识;主动性  一、 前言  在中职校教育和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
摘 要: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动物王国”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恐龙十分感兴趣,他们自发地带来了一些恐龙模型和有关恐龙的书籍,同时,在美工区,孩子们也结合主题,用超轻黏土自制了许多恐龙模型。  关键词:幼儿;兴趣;深度学习;恐龙馆  一、 我们给恐龙造一个家吧  随着模型越聚越多,孩子们提出:恐龙太多了,我们给它们造一个家吧。于是他们在玩桌面游戏的时候以桌为单位合作给恐龙建家。  曦曦一桌玩的是雪花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成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网络化对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本文主要对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来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完善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化;创新  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未成型,所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开展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整合教学实验效果证明,该模式提供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移动教与学空间,能够转变单一枯燥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更能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这种对基于移动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奠定了教学的研
摘 要: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尤为重要。转化是数學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数与数、数与形、几何图形、运算形式之间的转化比比皆是。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转化思想的渗透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转化因素,引导学生培养转化意识,明确转化方向和方法,逐渐培养转化习惯和能力,才能实现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摘 要:在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之中,有效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如何推动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完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互动教学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原则  (一) 翻转课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为目标  在初中信息课堂设计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的学习特质就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亲身感知体验摆弄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建构新知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幼儿游戏的关键,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本文就如何引发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使幼儿的游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展开阐述。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策略  乔治·郝伯特·布卢默认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