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门”,一扇扑朔迷离的门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但始终没有任何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这使得这场“间谍门”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
  
  6月14日晚上10点,悄然离开荧屏三个多月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方静,出现在CCTV新闻频道《世界周刊》节目中。这个普通节目由此引起的关注和解读远远超出了节目本身。
  焦点源自该期的节目主持人方静。
  5天前,一个博客上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沸沸扬扬的“央视主持人方静‘间谍门’”风波。
  随着方静匆忙地在中央电视台荧屏复出,两个小时后,“间谍门”风波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写博“泄露”消息者阿忆,在自己新的博客中写道:“方静赢了,祝一路平安。”至此,喧闹了数天的“间谍”传言似乎告一段落了。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不但立即开博回应传言,随后出现在新浪聊天“澄清”真相,最终以正式亮相荧屏中止。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波澜不惊。而短短5天里,故事的另两个配角阿忆和张召忠等,则接二连三地在第一时间相互回应,却使故事的情节此起彼伏,暗流涌动。
  始终,也没有任何涉及事件的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任由每一个角色兀自地“表演”下去,这使得这场发自民间的“间谍”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尽管当事各方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让事件本身仍然疑云重重,但终以一方“复出”和一方的“服输”作为节点,逐渐平息了下来。
  或许在大家心里,这个错综的故事似乎还要继续下去。
  
  “间谍门”的高潮五天
  
  事情开始于6月9日晚,阿忆在自己的博文《考试作弊已实现了现代化》里似乎是顺手地写下了一句话:“端庄大气的方静妹妹,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拉开了一场匪夷所思闹剧的序幕。
  阿忆原名周忆军,身份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主持人、策划人,可谓声名显赫。他提到的方静同样来头不小,曾先后任央视《焦点访谈》《中国新闻》《东方时空》等名牌栏目主持人,并应邀去过福克斯新闻台、哈佛大学做亚洲新闻分析员和访问学者。
  双方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让这句简单的博文在一夜之间迅速传遍网络,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各大网站纷纷有网友撰文惊呼:方静原来是台湾间谍,并已被逮捕!
  6月11日,方静临时在新浪网开了自己的博客,用一句话简单地表示,此说法“纯属恶意诽谤中伤”,并称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截至目前,这篇短短三行字博文点击量已突破百万。
  第二天,《中国日报》——中国唯一一份国家级权威性的英文日报,刊登了事件的追踪报道,报道援引了《防务新观察》的嘉宾主持张召忠和央视一名工作人员的话,指方静“她被没有像外界传言一样被捕入狱,由于在接受调查,她不再主持节目了”,工作人员还表示,传言方静是被一位来自台湾的“小她8岁的”男士劝诱从事间谍活动,并从那里得到了钱。
  同一天,方静接受了凤凰网的电话采访,表示了对“间谍”传闻的愤怒,并称将以“诽谤罪”起诉阿忆,但拒绝解释自己最近几个月来,为何在公众面前“失踪了”,她表示原因“不方便透露”。
  第三天,随着事件主角方静主动并高调为自己辩护,事件开始朝着莫名奇妙的方向演进。《中国日报》报道中的“报料者”之一张召忠突然在博客中否认,自己曾说过“方静正在接受调查”,称自己不了解方静为人,并表示“如果方静真的有问题,有关部门会进行调查的”;阿忆则继续就此事在博客中发文,表示自己从未说过“方静是间谍,只说过她泄密”,并表示“间谍”不等于“泄密”。
  同一天,方静出现在新浪网进行视频访谈,并表示,“我所得到的一切的荣誉是祖国和人民给予我的,所以我没有理由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灵魂”。
  6月14日,方静通过《世界周刊》“复出”荧屏。似乎以一种“官方”的方式宣告了“间谍”传言的子虚乌有。两个小时后,阿忆在博客中写道:“方静赢了”,同时他删去了那篇坚挺数日的始作俑的博文,这似乎意味着“间谍门”事件“尘埃落定”了。
  
  真相与疑团
  
  《世界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一档新闻类周刊节目,一直由新闻中心的康辉主持。
  6月14日晚播出的节目是方静第一次主持该节目。细心的观众发现,提前制作完成的导视小片中,配音仍是康辉。按照正常的节目制作流程,方静的主持镜头应该是在节目制作完成后临时加进去的。
  据方静后来对凤凰网透露,她是在13日晚上7点多才临时接到的台里命令,并于晚上10点半赶录出来的。方静称,从接到命令,赶到台里,再到中间化妆之类,时间加起来总共不到三小时,所以当晚的节目她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做前期准备。
  显而易见,14日《世界周刊》对方静的意义恐怕绝不仅仅在于“第一次主持”该节目,更在于它作为终止不断疯长谣言的最有效手段。看出央视急于结束此风波的急迫性。
  《中国新闻周刊》因此前联系过方静,在14日晚节目播出同时,也收到了方静发来的“请收看《世界周刊》”的“通知”。
  果然,各大媒体在节目播出后纷纷刊出“方静现身央视,粉碎间谍门”“间谍门事件收场”等为题的报道。然而在众多网友看来,这一澄清策略并没有完全消除事情的疑点。一个网友在论坛中激烈地表示:“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要给个说法!”
  不论这个传言风波来自无中生有,还是讳莫如深的原由,始终仅由当事人各方自说自话地往下演的这一出并非“绯闻”的事件,实在有些蹊跷。
  首先,无论方静、《防务新观察》栏目组或者央视相关部门,始终未对主持人方静自3月1日最后出现在荧屏上后的“消失”,作出任何明确的解释——哪怕在“间谍门”事件的高潮阶段。
  而在《中国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的先后报道中, 都提到央视《防务新观察》栏目工作人员对双方记者提供了解释,但内容大相径庭。前者称,“她已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可能是因为间谍问题”。后者则表示方静3月离开节目是“出于健康原因”。两篇报道刊出后,方静均未对其发表态度。
  她在12日接受凤凰网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只能这么说,我的工资卡上(发)到现在——5月到6月份,说明我现在还是央视的正式的员工吧?”在第二天做新浪聊天时,她说到自己能否回到央视上班须“取决于台里领导”。
  此外,阿忆的博客更是讳莫如深。除了澄清自己“从未说过方静是间谍,只说过她泄密”,并“对方静个人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以及最后表示“方静赢了有什么不好?”却始终没有针对博文内容进行道歉和解释。
  加上没有任何部门出面表示,并作出澄清,使得事情本身变得充满想象。
  
  假想并未终止
  
  值得回味的是,去年境外媒体爆料称,经济学家吴敬琏“卷入美国间谍案,并已被带离调查”,身处风波中心的吴敬琏一直低调处理,直到四天后才现身辟谣。传言偃旗息鼓。而此次方静“间谍门”不同,不但当事人高调澄清,相关各方似乎也都急于撇清传言,一个接一个地出来回应并否认“方静是间谍”这一假说;但其言辞却模模糊糊、前后矛盾,反而刺激了网民的好奇心,从而推动整件事朝一个越来越离奇的假想方向发展。
  “间谍门”事件爆发一天后,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基本都删除了有关阿忆声称方静是间谍的新闻。与此相对,网友们开始疯狂传播这一消息。各个搜索网站上,“方静间谍”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大小论坛中只要是关于方静的帖子,都迅速升为热门帖。百度贴吧的“方静吧”从2006年8月15日到 “间谍门”事件开始之前,帖子数量仅不到5页;而6月9日至今,所发的帖子数量迅速飙升到64页。
  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威力让这件事的民间传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局面。在真相不清的情况下,网民展开了各自的猜想——
  有的网友怀疑这是个串通的炒作行为,并开始计算究竟有多少家媒体从“间谍门”中渔利;有的说方静是“卷入了央视内部新旧势力权力斗争”;有的更是兴奋地将此事与电视剧《潜伏》相联系,指方静是“被小其8岁的台湾男友策反”;大量博客转载的一条消息将此事流传得有鼻子有眼:“方静涉嫌间谍案于5月12日夜晚10点左右在央视大厦被国安人员带走。据悉,方静是在去美国深造的那一年在美国被策反的,迄今为止已有18年之久!”
  另一方面,作为新闻的始作俑者,阿忆也被施与口诛笔伐,很多网友指责他“在忽悠所有的中国人”, “抹黑了北大,应负法律责任”。
  很多网友似乎尤其热衷于享受这样的猜测,扮演着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的角色。同一时间里,每个人的猜疑和揣测使得事件真相变得更加迷离扑朔。
  到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政府方面或相关部门依然保持沉默;方静究竟会到哪一个栏目继续主持还未定论;阿忆也已声称自己“不会辩解”;央视方面也三缄其口。而在真相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公众对“间谍门”进行的各种假想还远远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畅游在风险投资的海洋中,科学天才克雷格·文特尔一次次用他的经历证明:真正的科学研究不用非要请政府“埋单”    对于世界上众多深居简出的科学家来说,在实验室里的发明创造若能发表在《科学》和《自然》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就足够名垂青史了;而到了让政府兴师动众、主动质询的程度,许多人或许就觉得过分了。  但克雷格·文特尔似乎不这么认为。  迫于来自总统奥巴马和全社会的压力,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5月
当年村民挖野菜吃树皮修复的土楼,成为了中国第36处世界文化遗产。本抱着大欢喜的土楼人,为了自己的收益权而抗争,却被抓了。村民们抱怨:如果不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本来生活得挺自在的    46岁的黄菜香每天早上醒来,从文昌楼的大铁门望去,就是自家种的300棵柚子树,三月,柚子花开,香气漫山。黄菜香的丈夫黄克冲,在山里还种了100棵梅树,150棵柿子树。  这里是福建南靖县田螺坑,是中国第36处世界文化
一个人可以带动一个剧种往前走吗?赵本山和郭德纲做到了,有人也寄望于周立波为上海滑稽带来的新生,可他似乎并不想背上身后那个沉重而落伍的“包袱”    一个人真的可以带动一个剧种往前走吗?  大力推行东北二人转的赵本山现在有34个弟子。今年,他终于将毛毛和小沈阳带上了春晚的舞台,而后者也在一夜成名之后,即将在北京开始自己的二人转专场表演。  郭德纲在1996年组建了“德云社”。在北京天桥乐茶园等小剧场
60多年来,核时钟见证着世界在“核”与“和”之间徘徊的身影,也提醒人类警惕核武扩散和末日核战造成的威胁,虽然核武扩散的步伐一直没有停顿    人类距离世界末日还有多长时间?  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核时钟给出答案:6分钟。核时钟的另一名字是,末日钟。  “我不确定全球第一次核安全峰会是否会带来实质性的好消息,也不知道美俄刚刚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是否能顺利获批、执行,还有难以遏制的核扩散、伊朗核危机……
河南南阳9名男童失踪案调查    河南南阳9名男童先后离奇失踪,随即而来“挖眼割肾”的社会谣言,当地警方却迟迟未立案。直到2007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内参获悉此案并作批示后,河南警方自上而下经过“不惜一切力量”8天9夜的努力,9名失踪男童最终得以和亲人团聚  2007年11月25日,星期天,早上6点,河南省淅川县城关镇西湾村三组的一间出租屋内,42岁的李焕英起身去附近的丝毯厂织毯子
柳红的《八○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那段激情岁月。  此前查建英引领人们重温了人文社科领域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由于采访对象多为“文化人”,体制外的色彩比较鲜明。  而此次柳红的视野则聚焦于经济学界,提醒人们80年代不仅仅是由一系列文化现象和政治事件所组成的,官学两界经济精英们相互激荡而生成的波澜壮阔的改革潮流,才是型塑80年代图景的主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柳红试
因为地震,这些原本就是孤儿的藏族孩子,生活再次面临改变。在灾难发生之后,他们踏上了各不相同的避难之旅    15岁的藏族女孩才仁措毛独自从篝火旁走开。因为低原反应,她有些头疼。这是一场“次加”,也就是对歌比赛。篝火对面,4名藏族男孩来了个前手翻。手掌撑着的是松软的泥土,而不是他们熟悉的草根与石子。  这里是北京怀柔的一处度假村,来自青海玉树则热福利院的15名藏族孤儿在4月20日到达北京后,暂居于此
10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结束了为期8天的欧洲之行。此次他足迹踏及希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和德国等五个国家,参加了70多场活动。随访的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介绍此行情况时表示,温家宝“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做各方工作”,宣示了中国的政策主张,提升了中国与往访国双边关系水平,推动了中欧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发展。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名国际问题专家看来,温家宝此行的收获主要体现在签订了一
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如同两弹一星,是那个年代基础科学的“卫星”,“国际阶级斗争”的前沿    “文革”期间,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荒漠中,曾有过一片极为罕见的绿洲,这就是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    在胰岛素相关项目上,国际上先后出过3项诺贝尔奖。英国诺贝尔奖得主霍奇金,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上历30多年而未克。  胰岛素研究是世界科学的高地,也是中国科研的福地。1965年,落后的中国在世界上抢先完
中央电视台7个频道在奥运会17天里的表现,将决定普通老百姓能拥有一届怎样的奥运会    2008年元旦,CCTV-5更名为CCTV奥运频道,全力准备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届时奥运期间,更将有7个中央台下属频道转播奥运会赛事及相关报道。  北京奥运会的门票很难买,买不买得到全凭运气。去现场看奥运,仍是一件费心伤神难以如愿的事。因此,中央电视台7个频道在奥运会17天里的表现,将决定普通老百姓能拥有一届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