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看《春江花月夜》英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透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理论,对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不同英译本的分析研究,阐释其翻译的特色和风格,尤其是对《春江花月夜》的各个英译本对译作在处理格式塔意象再造现象包括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两个方面的做法进行审视。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 《春江花月夜》 英译本
  意象之说起源于《周易 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易传》有“观物取象”。这里所说的“象”是形象、物象,它是一个载体,由它来承载“意”。然而,通常文学上关注的是语言艺术上的意象和意象性。意象之说难以以一种统一的标准衡量,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自明。
  一、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作完形主义,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三位年轻教师,韦特默,苛勒和考夫卡。1912年,他们于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
  本文论述的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则是由南京大学的姜秋霞博士在其2002年出版的《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文学翻译模式分为两步,理解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和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的文字实现。本文将从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两个方面审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三个英译本之间的差异。
  二、《春江花月夜》简介
  初唐长篇诗歌《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最明媚的曲调,“吴中四士”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将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与游子思归的离愁别绪及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慨完美结合,烘托出清幽,宁静,深邃的意境,奠定张若虚唐诗史上“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卓越地位。
  三、心理实现
  根据姜秋霞的观点,译者在翻译原文本的过程,构成了格式塔意象,并以目标语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从格式塔心理学和文本理解的角度,我们可以推测出格式塔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心理实现其实是译者对文本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译者和原文本之间的互动的过程。
  四、语言实现
  在语义层面上看,词语是组成诗歌的最小单位,然而,语义层面上的翻译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从意象,用典的翻译角度探讨语义层面上的诗歌翻译。
  1.意象。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广泛存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由于中西方文化间巨大的差异,意象的翻译成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许多意象处理不当就容易带来意义的错误传达。本文将讨论几个意象:鸿雁,妆镜台。
  (1)鸿雁。
  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the moonlight——许渊冲
  The wild swans and the geese go sailing by! —J.B.Fletcher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句话是说: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此二句表明上是写月光之清澈无边,实则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许渊冲译文将鸿雁 译为message-bearing swans,诗中暗含的游子的思念之情就一目了然,而J.B.Fletcher则译为The wild swans,只是译出了表面的内容,鸿雁真正的内涵却没有清晰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2)妆镜台。
  It should have seen her dressing table of the fair.——许渊冲
  And peep through chinks within her chamber blind;——Charles Budd
  In the deep chamber where her hair she braids——J.B.Fletcher
  对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许渊冲译为dressing table,而其他两位译者都译为chamber,从具体与抽象的角度来说,许译文更具体,而后者则更抽象,只是译出了思妇所在的房间,而没有具体到梳妆台,这与原文有些不符;“妆镜台”这个意象具有情感功能,艺术意象可以催生情感。一般来说,动人的意象,都来自于作者至深至切的审美体验。
  2.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有助于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典故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这使得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如:“青枫浦”
  On Farewell Beach pine away maples green.——许渊冲
  The maples sigh upon the river’s bank.——Charles Budd
  Tracing their winding with its pearly hue.——J.B.Fletcher
  “青枫浦上不胜愁”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五、总结
  本文在肯定《春江花月夜》的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春江花月夜》英译本中对诸多问题如作品中的意象问题的处理,词义和整体结构的把握,文本语气的把握等,诠释格式塔意象在《春江花月夜》的几个英译本中的转换过程,以及译者是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翻译策略来成功再现原诗的优势与特点。
  参考文献:
  [1]黄俊娟.从格式塔意象再造来分析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英文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
  [2]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
  [3]姜秋霞,权晓辉.文学翻译过程与格式塔意象模式[J].中国翻译,2000(1).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Supported by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5ycx113)。
  作者简介:何霞(1992-),女,江苏东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语义韵研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与应用为词语搭配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上的依据。语义韵现已被众多学者用于诸多方面研究,特别是为词典编纂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巨
【Abstract】Polite principle is influenced deeply by a nation’s history,culture,custom and so on,therefor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expressions of politeness and indirect spe
作为我国新兴的高校类型的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干扰,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和谐的人才.培养和谐的人才
【摘要】全球化节奏不断加快,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本土文化该如何应对来自外来文化的碰撞与冲击成为了热点话题。面对文化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多元共存、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应当是归化与异化策略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本土文化 翻译策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世界性潮流,涉及到经济、政治
【摘要】He is being foolish for this moment.这句话既符合语法规则,又有实际的语义内容,被视为一个正确的句子;而它的否定句“He is not being foolish for this moment.”则让人觉得有些不妥。本文将从否定范围、非范畴化、动词分类、动词生存环境这几个角度探讨He is not being foolish for this momen
【摘要】指示语的研究一直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几十年来,人们对划分指示和照应等语用术语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根据Levinson所著《语用学》中对指示的描述,以分析含有指示语的英文例句为主,从语用学角度对指示和照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指示 照应 语用学 分析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语义特征和语言单位进行了不断的研究,随之,指示词语及其指称功能逐渐被语义语用学家所探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传统的语义韵分类法把语义韵分为三类。这种分法是根据语义韵的内涵来分类的。然而,它过于笼统和抽象。文章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以“transparency”(透明度)一词为研究对象,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语际语义韵、语体语义韵、地域语义韵和时代语义韵,使语义韵的分类更加具体和明确。  【关键词】语料库 transparency 语义韵 对比 再分类  【Abstract】Traditional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has long been a fundamental problem for language theorist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major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含蓄、柔软的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语言,作为一种得体的迂回表达方法,在语言交际中十分重要。本文委婉语仅指会话中所使用的委婉表达方式。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使用幽默,因为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会话中的委婉语可以体现礼貌,顾及他人颜面,还能产生幽默效果,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顺畅,若能恰到好处的发挥委婉语的会话幽默效果,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更是锦上添花。  【关键词】委婉语 会话 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