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修行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后,我在南京某个研究院工作,工作地址在郊区,工作内容是定井位。我们需要根据地震波探测到的信息,去研究地下岩层的构造,然后分析哪里可能有石油,最后确定在哪里打预探井。
  父母觉得我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国企、铁饭碗。我却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独自一人的时候,感到深深的茫然和恐惧。我常常爬到楼顶的露台,看着远方的天空从灰蓝渐渐变得暗淡,暮色四合的时候,天空升起的不是炊烟,而是附近化工厂高耸的烟囱肆无忌惮排放的废气。
  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我害怕一成不变,可是离开国企,我又能做什么呢?我拿什么养活自己?
  2008年下半年,我开始复习考研。那是我做过的最懦弱的一件事,因为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更不喜欢搞科研。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的生活也并无规划和打算。我考研,纯粹是为了逃离当时的生活,逃回到象牙塔,名正言顺地再过几年不需要长大的学生生活。
  2009年三月,分数出来,我考了专业第六名,还拿了奖学金。八月份去交辞职报告,很多人觉得我选择继续深造“很上进,有想法”,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对我来说,辞职读研究生,是我当时最容易,也最名正言顺的一个选择。只有我自己明白,当时的我内心是多么软弱。
  第一次辞职是逃离,那一年我已经23岁了,对这个世界仍是懵懵懂懂。
  因为学的专业就业面太窄,研究生毕业后我又进了国企,这一次是留在北京。
  更高的平台,更开阔的视野,更优秀的同事们,入职的时候我是兴奋的。工作的头两年,我甚至觉得可能一辈子就待在这个单位了,像大多数前辈和同学那样。
  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在某个盆地凹陷定井位,而是放眼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勘探规划。2013年,跟着一个重点项目,我也曾甘愿每天加班到很晚,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写科技论文,写专利、专有技术,这些我并不擅长,甚至觉得毫无意义的事,也硬着头皮完成了,拿了很多奖,其实我对那些一点儿都没兴趣。
  作为总部的参谋支撑,工作常常接触高层领导,踩着高跟鞋在各种会议之间飞奔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这样一闪而过的错觉:我的工作多么光鲜、多么有价值啊。
  但到了2014年,我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每天早上去上班的心情就像赴刑场一样沉重。
  我一次次劝说自己:一份工作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下了班你还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工作和兴趣爱好分开,不是很好吗?
  下了班,我确实也没闲着,写文章,听讲座,还参加过很多创业论坛和聚会。
  2015年初,那个冬天,我过完了29岁生日。生日那天,我因为急性肠炎请了假,在家躺了一整天,没有特别伤感,只是不停地回溯我走过的29年人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不快乐?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离开了石油行业和国企的保护伞,我能做什么呢?这个23岁时我回避掉的问题,在我30岁这一年又重新来到我面前,容不得人躲闪和逃避。
  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每天放学后,妈妈都要求我写一篇作文或日记;中学的时候,基本每次考试作文都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读大学时,参加文学社,在学校论坛文学版做版主;工作之余,唯一坚持下来的一项爱好,就是写博客。
  我好像只会写点儿东西。可是,我真的可以把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吗?我能养活自己吗?
  家里人知道我在网上写东西,说我“不务正业”。我给杂志投过几次稿,每次都石沉大海;出书,更是不敢奢求的事。
  但不管怎样,我依然坚持写公众号。每天午休时间和下班后,我就不停地读书、写文章。写了一年,到2016年三月份,才只有三千多人关注。可是居然有了第一个广告客户来找我,收了500块钱,激动得一夜未眠。
  2016年九月份,我再次选择了辞职。这次辞职,不仅是告别一份工作,也是离开了一个行业。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觉得我“疯了”“不靠谱”“瞎折腾”。可是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已经不是那个对人生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这次不是冲动或者逃避什么,而是真正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哪怕它是错的,哪怕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千万人阻挡,我也不会退缩。
  我曾经也信奉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下班后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如果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10个小时,是在不快乐和忍耐中度过,积累了爆棚的负能量,那么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又怎会放松和开心地去创造呢?
  辞职后的每一天,我都如履薄冰,不敢倦怠,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未来会怎样,我感谢过去的六年职场生涯,两份工作,塑造了我,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因为没有过去的那些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
  前路依旧漫长,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修行。愿我们努力成长,不负光阴岁月。
其他文献
朋友A是广州美院的教师,因为喜欢怀石料理,喜欢在艺术餐厅里浏览《罗拔报告》,喜欢文玩和手工艺,因此被贴上“喜欢享乐”“矫情”的标签。同游日本时,她因执意要买永井荷风的散文而被同事称为“高冷矫情”。反之,另一位女友B,因为极爱吃路边摊、热衷烤串和麻辣烫、说话不修边幅、常与各种青年一起玩乐而被大家认为是好相处、率性的女孩。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美好的事物成了不光彩的存在,垃圾食品与快餐文化反而成了诚恳
宋太宗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多是官二代,有真才实学的人很难有出头之日。  吕蒙正是通过状元进入仕途,任监臣、通判、左补阙、知制诰期间,就留心查访人才,并将查访到的人才默默地记下,悄无声息地多方考察,确定是真正的人才后,就会千方百计地推荐,朝廷也会量才录用。随着人才作用的发挥,吕蒙正渐渐受到宋太宗的信任,被提拔为副宰相、宰相之职。  为了掌握更多的人才,吕蒙正任宰相时,订了很多小册子,装在口袋里,
19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中英混血儿华天,身世非同一般:爷爷华龙毅曾被毛泽东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外公也是二战老兵,曾担任太平洋海军总司令;外婆则是亨利八世妻子的后裔;纯正贵族出身的母亲罗山曾担任宝洁公司亚太区董事,如今是英国赛马委员会的高级顾问。  受母亲的影响,华天从小就喜欢上了马术。在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已经跟着母亲在马背上寻找感觉了。1994年,未满5岁的华天就被母亲罗山送到北
英国在16世纪末时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但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倫敦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1600年时人口已经超过了2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在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集中了城市的壮丽建筑;南岸则布满了各种剧院。今天,当年的那些剧院已难觅踪影,却有一座剧院例外。  这座圆形建筑名叫“环球剧院”。它建成于
唐德宗时,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贾耽,任山南东道(治所在湖北襄阳)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因为避乱,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建立了临时行营。贾耽有事要向德宗奏报,便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梁州,不料这一去,竟给他带回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樊泽返回时,贾耽正设酒宴与人饮酒,忽然下属报告有朝廷的紧急文书,他打开一看,诏令樊泽代替贾耽节度使的职务。贾耽看罢,把文书揣到怀中,不动声色地继续喝酒。酒宴结束
无论外貌特征,还是生活习性,在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育雏的中华秋沙鸭都颠覆了人们对于鸭子的常规概念。  有别于普通鸭子嘴巴扁平的特点,中华秋沙鸭的嘴尖而窄。尖窄的嘴前面还带有弯钩,边缘处呈锯齿状,这让它可以生吞下七腮鳗、杜父鱼等皮肤黏滑的鱼类,而且鱼一旦被其捉住,就很难逃掉。  有异于普通鸭子羽毛一身单纯的浅黄色,雌性和雄性的中华秋沙鸭有着截然不同而又同样醒目的“漂亮外衣”。成年雌性中华秋沙鸭头部为
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系列节目《国家宝藏》,引发强烈反响。在首期节目中,有一位来自苏州的“国宝守护人”赢得了广泛关注。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仇庆年。这个被遗忘了半个多世纪的“颜料匠”,第一次从狭小昏暗的工作室里走出,来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饱含深情地向世人讲述中国颜色的传奇。    中国颜色,是北宋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上
易莜辞掉了薪酬优厚的工作,在北京五道营胡同内,开了一家甜品店。  易莜在室内设计了一个山水庭院,店内的桌子和椅子都是原木的黄,陶器是深沉的黑,墙壁是无瑕的白,植物是青翠的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古朴、优雅、宁静而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易莜给小店取名“观品”——有香有色,有花有果,有视觉的享受,也有味蕾的舒展。  如何让自己的甜品店与众不同呢?易莜发现,北京的甜品店千篇一律,都是销售西式下午茶,而中
下午,我从小区门口经过,看到两个孩子在玩八哥。八哥被一根细绳系着,还没有扑腾三两下就栽倒在地上,凄厉地叫着,听着让人揪心。尽管八哥的翅膀已经支棱着,连羽毛都有些散乱了,但两个孩子乐此不疲——把八哥抛向空中,然后跟在它身后撵着。  几次挣扎之后,八哥不动弹了。就是把它扔到空中,它也像石头一样坠落下来,不扇动一下翅膀。牵着八哥的小胖子说:“八哥耍赖,讨打。”说着,他一脚踢在八哥身上,八哥翻了两个跟头才
奥巴马、扎克伯格、爱因斯坦和很多成功人士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他们每天的衣着打扮都是一样的。试想:如果总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时不是西服革履,扎克伯格没穿他那条牛仔裤和那件灰色T恤,会有怎样的效果呢?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成功人士在衣着方面都缺乏多样性?他们肯定是买得起各式各样的名牌服装,而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如果愿意话,完全可以成为时尚的引领者。细细玩味分析,这种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