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和情感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奖惩制度和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理想、信念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具备开朗、豁达、幽默的情怀;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奋斗意志影响学生,尽量采用亲切的教学态度、幽默的教学语言,以利放松学生的心态,为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埋下伏笔。
  教学应当从学生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平时可以在课余时间用开玩笑、聊天等方式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教学方式、亲切的教学态度放松学生心情,更有益于学生吸收知识,健康成长。教师应该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书面知识,更要让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善于自主思考。其实历史课程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学会以古鉴今,当学到大唐盛世、康乾盛世时,学生能够了解稳定的政策、较低的税率、开放的国策让国家更加昌盛,从而引申到今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国策国情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提高学生积极性,在不同阶段当采取不同的情感方式,如低年级学生,许多学生会对某些学科持懒散态度,有偏科现象,因为自制力不够强,常常有开小差等行为,影响正常上课学习。这时候教师就要用情感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并且给予肯定的目光,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激励意识,能够主动学习,这样教师就应该多注重主题教育,用亲切的态度使学生能够随着自己的引导自主思考,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在解析中深刻理解,这样就能够从正确角度判断推导出答案,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最好的锻炼。
  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教师能否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至关重要,而“言之以史,动之以情”是个人魅力的最佳体现。教师在讲述任何一段历史时,只有加强自身的情感投入,把喜怒哀惧、爱与憎伴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才能促使师生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实现“观史如身在其中”的美妙境界,可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譬如,我在执教“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的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主题迥然不同的画面:一幅是日本兵在国内樱花盛开的季节,与父母、妻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另一幅是白雪茫茫的寒冬,鬼子在中国杀人之后手拎人头的面目狰狞。接着,引用了西方媒体评论日本的文字“: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军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段文字虽然来源于甲午中日海战之际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时的评论,同样也适用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然后,我又大量引用历史文献中的对日寇的评价,突显我对日本侵华的无比憎恨之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教育;假如只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那绝对达不到提升学生爱国情感之境界。教学改革多渠道,情感教育不可少,艰苦奋斗开拓路,与时俱进阳光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情感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举措,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在教材内容和情感材料的选择之间,做到难易适中,合理衔接,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情愫和情操得到升华。
  历史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有限,一味学习书本会是学生视野局限,思维不开阔。因此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时要注重学生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例如在日常阅读中通过众多人的言论了解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加深理解,避免出现偏激的历史思维。又如在看一些影视剧时,可以将故事背景与学习的知识联系,在有趣的氛围里收获知识。总之注重学生日常知识积累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锻炼学生相关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由此可见历史学习重要性,愿各位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历史学习中和学生一起进步。在日常教学中过于强调或专于集中处理教学重难点,有时会脱离历史事件、人物等的完整性,容易出现以一概全的误区。因此需要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其完整性,在动态中化解教学重难点。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本课主要阐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与完善。如果将每个标志性事件单独阐述,既脱离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又难以引导学生完成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只有完整地呈现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历程,才能从动态中相继化解为什么说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什么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与1832年议会改革标着其不断发展与完善,进而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与其自身结构的特点。完整性体现的层面各有不同,比如历史事物的结构或构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为例。曾有设计者将商业的六大要素完整呈现,以此作为完成本课课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的核心线索,使课标任务一气呵成。
  在课堂上,无论是多优秀的教师都是无法预料到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每节课堂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教师需要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一旦遇到一些无法预设的情况,教师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灵活应对,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和学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感受课堂上生命的成长,促使学生能够取得全面地发展。因此,每位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思考。站在不同的教学角度上以及不同的层次上,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真正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历史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的潜力只利用了10%,人类学家米德认为仅仅用了6%,学者奥托认为只有4%.他们都说明了一点: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个人能做的,比他现在已经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的要多得多。处在早期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而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待,尤其是教师的期望。因此,班主任要把期望的目光放长远些,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做得更好。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育媒体最优化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