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普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普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X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X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 "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其他文献
育龄妇女、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需后备人才的储备。
目的 调查研究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乐都县、互助县等3个县4~18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OH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3个县97 718名4~18岁在校学生按初筛、复筛、彩色超声多普勒确定3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了COHD病种分布,比较了性别、各年龄段及各民族之间的患病率差异.结果 检出COHD 496例.总患病率为5.076‰(496/97 718).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046‰(256/50
据统计,我国近10年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安全事故造成非正常死亡者超过20万人,伤残200余万人,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计6500亿元人民币[1].避免或减少这类突发事件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特别是在事件发生之初能与相关机构、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和准确的信息沟通,采取必要而非草率的行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为国家正常有序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公众和谐生活提供保障。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居民对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和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科登记在册的预防保健服务利用者名单,按各类服务利用者占服务利用者总数的比例,分别在三类服务利用者名单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和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者共计431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社区居民服务利用满意度,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服务利用满意度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研究的结果在化学品和食品、药品、农药、化妆品和消毒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采用,其结果成为制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和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
2006年3月26日,和田市某酒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确认为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积极治疗,患者全部痊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进行沙门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1-2]。
烟草当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40多种为致癌性物质,部分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肺癌特异性致癌物亚硝胺代谢产物在新生儿尿液中的发现,提示烟草对人体可能具有经胎盘致癌性[1].自1986年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父母吸烟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多不一致,笔者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用以探讨孕前及孕期父母吸烟与儿童白血病发病间的关联性。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危害人和动物的肾脏,有A、B、c、D 4种化合物.其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对农作物的污染最严重、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赭曲霉毒素A(ochmtoxin A,OTA).OTA的化学名称为7-(L-β-苯基丙氨基-羰基)-羧基-5-氯代-8-羟基-3,4-二氢化-3R-甲基异氧杂奈邻酮(香豆素)[1].主要产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