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穆尔登额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t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央时分,我从森林中的一幢小木屋里走出来,攀上一座山峰,去看“穆尔登额”。这是一句满语,即天边晨星。在山峰的周围,正在接受时光漂白的墨云冥雾像一场天然森林大火过后野地上落下的厚厚一层灰烬,一颗颗晨星似埋在灰烬里还没熄灭的火星,晓风轻轻吹拂,它们在灰烬中一闪一闪地发光,幽如豆火,在黎明的鼠皮色里若隐若现。这时候,我看见一颗大而亮的行星尾衔东方地平线,临高启明。于是,这一幕景象便印在我心中。许多年之后再度回忆森林木屋村的这次同学会,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照片之外的这幅“穆尔登额”。
  满语,用满文书写。有人将满文比作穿越历史时空的流星体,留下一条璀璨三百年岁月的光迹,隐身而去。时下,说满语、识满文、能书写满文的人仍晨星可见。
  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满文的窘涩。
  我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当兵,还乡后见县民委办公室写着双语门牌,左为汉字,右侧书写着我在草原上目染了三年的蒙古文字,当时我对家乡新宾的历史知之甚少,盲翁扪钥,找人去问蒙古文字与家乡有何渊源,结果被打脸,知情人告诉我,这是满文,满文是参照蒙古文字的字头创制的。我家乡新宾的佛阿拉城就是老满文的诞生地。知情人并没有羞辱我,我却有点抬不起头,内心的尴尬一直伴随着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就感到脸上发烫。这种内心的纠结就像隐私,我没有公开,却在暗中悄然探询满文的前世今生,以此来弥补自己的无知。
  还记得我第一次倾听满语朗读的心动。
  家乡还有一座赫图阿拉城,这座古城因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后金政权而青史垂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赫图阿拉城南门下,台地上有一所启功先生捐助的满族小学,校舍被一道柴栅墙圈起来,栅栏上爬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几幢教室是用砖和石头加黄泥垒起来的,屋檐下露出一个个椽子头,麻雀从椽边的小窝里飞出来,落到房脊上叽叽喳喳叫。这年春天,大雁从南方归来,小学校里有一位中年男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们朗读“曼珠,乌克素啦”,我仿佛听到大雁在长空中吟唱鸣啭。孩子们双唇抖动练习发大舌音,让我想起儿时与小伙伴在苏子河里洗澡的往事。孩子们每人嘴里含一口水,仰起头,对着太阳眯起双眼,舌头翻卷着嘴里的水,发出“嘞嘞嘞嘞”的声音,看谁持续的时间长。满语大舌音就是通过舌头在发音部位颤动发音,教学中还真的有嘴含一口水练习大舌音的“呛水法”。一位音乐老师说,完美、纯正、连续的舌尖震颤,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美妙超出你的想象。
  还记得我拿着手书的满文字体比对家乡山水的那份兴致。
  家乡的佛阿拉城现今只剩下遗址硕里岗,这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城在公元1599年圆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民族文字梦,老满文在这里几经阵痛,像一个婴儿在盘有火炕的“口袋房”里落草,像一支歌,先在硕里岗上唱,随后走下山岗,唱遍了整个民族。清史馆校勘奎善在为《国语志》撰写的卷首《满文源流》一文中这样形容满文:“满洲故里多山林,故文字矗立高耸,如古树,如孤峰。”他说的满洲故里即我的家乡新宾,这片土地一如奎善所描述,群峰峻拔、大树参天,又与满族先贤有翰墨缘,老满文的两位研制者——额尔德尼与噶盖一缘一会,撑起老满文的骨胳;这时,一个土生土长的语言神童已经悄然来到二人身邊,只是尚未引起人们注意。被后世誉为满族圣人的达海出生在佛阿拉城西北不远的烟囱山下觉尔察地方,年仅四岁就跟着父亲艾密禅来到佛阿拉城追随努尔哈赤,成为额尔德尼的弟子,九岁即精通满、汉文义。三十三年后,达海遵照皇太极的旨意,凭借新宾人文地理赋予他的聪颖和灵性,在沈阳完成了对老满文的充实与改造,让新满文借天籁之音,潜山岳之形,圈点字头,箭标句逗,建构了满族语言的新体系,成为有清一代的国书。
  我为自己能够出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而骄傲,家乡山水秀,犹怀翰墨林。我找来直立书写的满文字体,像鉴宝一样行走在家乡的山水间,在满文字体里寻觅家乡景致,用峰峦树木比对相似的满文字体,兴致勃勃。烟囱山,满语呼兰哈达,立在峰间的那根高高的像烟囱的石柱形似满族先人的图腾柱,犹如满文的一个字头。苏子河满语为苏克素护别拉,我在她的九曲十八弯的形体里找到了满文的字牙、字圈、字点和字尾。我踏察辽宁屋脊岗山“足音空谷”的脚印峰,“微距”木奇古榆树雄浑苍劲的身影,往返于历史与现实、文字与风光之间,感受着形似与神似,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与满文的美结构在一起。
  人都有遗憾,有些可以弥补,有些只能叹悔。我一直生活在新宾这座历史文化浓郁的古城,一出溜便人过中年,看上去已经很像一个文化人了,对于满语满文仅仅是知道个大概而已,既不会说,也不会写。有一年我写传记文学《代善》,想知道主人公名字的含义,只好求人给翻译。县内有三两个这方面的专家,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送包烟,请人喝一顿小酒,人家都给面子,只是我心急,恨不能马上知晓“代善”的意思,但有些满语词汇专家也非张口就来,还要回去查辞典才能翻译出意义。代善满语意为“哭闹,捣蛋”,求人等人的滋味险些酿出我同样的孩子气。这之后,我每用一个满语词汇便求人一次,等得心焦,久而久之脸皮越变越薄,嘴也张不开了,几曾下决心要自学满语满文,只是当时满哪儿也找不到教材,就近也没有学习班,互联网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便泄了气。
  那时,我觉得自己与满文有缘无分,便转头忙碌生活去了。进入互联网时代,我隔三岔五就能从网上以及少数纸媒和书箱里读到一些用汉字标音注义的满语词汇,这些词直观、形象、生动、鲜活,与大自然关系亲密,如蟫叶黏霜、蛛网黏絮,能让我产生许多联想,缘情体物,于是我在电脑里自建一个文档,不经意地收藏这些词汇。网上时常有热心满族文化的人挂上各种汉译满语帖子,我四处拼取,探骊得珠,这里采摭几句谚语,那里收获一段俏皮嗑,一条一条地攒,像儿时积攒一分二分硬币放进储钱罐一样,我的文档里渐渐有了一点库存,虽九牛一毛,微不足道,但为文需要时打开文档挑选,“贤能”为之用,乐在其中。春山如笑的季节,有一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进城市周边的一处草莓采摘园,在园中随心所欲地采摘,满载而归。梦醒后,我突发奇想,给我的收藏文档取名“穆尔登额”,变收藏为搜集,搜集汉注满语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我用“穆尔登额”这个名字提醒自己,你要搜集的文辞寥若天边晨星,持而宝之,贵在坚持,一片如草莓采摘园一样供自己随意撷取的汉译满语词汇小园子才会金桂飘香,如你所愿。   当然,我没有把这种搜集当成一个专业,只做业余的“淘宝”者。
  人间有书海。我将一只小舢板划到茫茫的大海上,像搜索先人百年前投放的漂流瓶一样寻找,得知世上曾有过一种活泼有趣的教材,民国之前流行于满族私塾的话条子——右侧书写一个满语单词或例句,左边用汉字标音注义。我没有找到整本的话条子,只找到一句满族土语“趟子直”,仿佛看见一匹彪悍的骏马“一马三箭”地奔跑成一条直线,一溜烟,不拐弯儿;世上有遗宝,我又去做“拾荒者”,在家乡的一条河边拾到一本掉页飞边的《满语地名考》,身边这条河的流水声似满洲先人射出的哨箭发出的啸声,哨箭满语“占贝”,这条取名“占贝”的河流让我看到了满语描绘的各种水姿,有流水湍急不结冰的地方,秋水消减露出的潲脸儿,鱼游在水下造成的水纹,还看到一条船那么大的狗鱼。传说中满族先祖乘着船那么大的狗鱼沿着松花江来到长白山地区。满语“苟仁尼玛哥”意为像船那么大的狗鱼,这只“祖先之舟”带我心游万仞,悬想示现;乡间有野趣,我又像一个山村里的孩子,去剜野菜,拾稻穗儿,在田野里看见一个唱曲的少女。茶茶咳勒,满语即少女唱曲;远方有梦想,我追寻着一阵悠扬的琴声来到北京的一个满语沙龙,在这里碰到一位寻找“雅图翰”的东北姑娘。雅图翰,传说中的满族古筝。琴声引出我歌唱的欲望,于是,我为家乡唱了一曲《遥远的赫图阿拉》:
  日出长白依格啦
  月落呼兰哈達
  苏子河边围柴栅
  马蹄行歌山对答
  汗王的城在山岗上
  启运的鼓响天下
  啊,遥远的赫图阿拉
  天眷满洲力亚
  我梦寐的故乡
  给我姓氏哈苏里哈拉
  在我的唱词里,储存在“穆尔登额”里的词汇你方唱罢我登场。伊格啦,是满族民歌的衬词。满洲力亚,满语意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我唱第二段的时候,又用了亮红朵子和嬷嬷人,亮红朵子是人参花,嬷嬷人是满族民俗剪纸的俗称。
  亮红朵子开红花
  嬷嬷人做年画
  传说中的雅图翰
  茶茶咳勒弹着它
  古井的水一掬乡心
  绿树村边话桑麻
  啊,神鹰飞过赫图阿拉
  我穿旗袍回家
  享受吉语忂谣
  带回祝福呼突里波也阿
  我的“穆尔登额”在我的生活里寥若晨星,又灿若晨星。每当我感到自己想象乏力的时候,就会打开它,挑选一个黏着乡土气息的既陌生又新奇的满语词汇,让它统领着鲜活的语素进入我的心灵工作室。这时,我就像坐在一面山坡上,山野里吹来的阵阵清风会拂去我的审美疲劳,激发起我对美感的新一轮追求,诱发出我新的想象。
   责任编辑 冬至
其他文献
七月的草原,清晨四點天就开始大亮了,阳光从窗户照进来,万物又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天。一般这样的早晨我就会自然地醒过来,因为我要去熬奶茶,做早饭。这时妈妈早已起床,她去赶牛了,妈妈要挤将近二十头牛的奶。因为是本地牛,每一头牛的产奶量特别少,十多头牛能出四十来公斤奶。这里的牛吃草原上经过雨水浇灌而生长的草,喝二三十米深的深水井打出的水,这样的牛产的奶,做出的奶干、黄油是最好吃的,也是最天然的。  我算计着
期刊
正月初三,伊莲娜和弟弟开车去给住在H市城郊的阿英兰拜年,确切地说是给阿英兰和康老爷子拜年。阿英兰是伊莲娜母亲一位没过五服的堂兄的遗孀。虽然堂舅去世多年,但这些年来,伊莲娜每年过年时都要带着点心礼盒来给舅妈阿英兰拜年。  阿英兰住的这幢楼是去年新建的高层。电梯稳稳停下,阿英兰的屋子是直对电梯口的201号。姐弟俩径直摁响了门铃,在开门的那一刻,如果见到阿英兰肯定要用民族传统方式蹲安拜年问好,要是见到康
期刊
约会的时候,你总是要一杯水,他常说不必省钱,你总是笑笑。离开的时候,你对他说:“简单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  因为简单了,所以纯粹着。  青瞳和阿伦在同一个高中,但是青瞳不认识阿伦,阿伦也不认识青瞳。他只知道那个叫阿伦的姑娘有点可爱,跟大多数女孩子不太一样的是,她的语文实在让人头疼。她知道那个叫青瞳的男孩有点淘气,跟大多数男孩子不太一样的是,他比他们更淘气,听说他把同桌
期刊
梦停了,在他乡  不断的眺望  时间的齿轮撕咬着心绪  是季节遗留的思念  在那座陌生的城市上空扩散  形成了霾,令人窒息  深夜中  偷窥梦中的你  静静的,生怕惊扰你  幸福偷偷地爬上了嘴角  视为了一生的期盼  你说,最美是呼伦贝尔  从此生活中就充满了草原的清香  远方不在遥远  愛以春的姿态优雅地走来  轻吻我的脸颊  我要如何与你相见……
期刊
铺开岁月的画轴,聆听梦在远方,悠悠化作一缕馨香,只一霎,便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季节的转角处,冬已掩去一片葱茏。岁月深处,一抹春天的记忆,铺成的是柔情,还是眷恋?  梦想与阳光结伴  曾经的年少轻狂和稚嫩的外表将我的梦想编织得五彩斑斓,远大而向往;曾经的青涩面颊和纯真的微笑,将充满阳光的我渲染得淋漓尽致,无忧且无虑。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个温暖舒适的季节,她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像母亲一样的
期刊
我们栖居于这大地之上。  1958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至今已是甲子春秋。  这片草原充满了希望。那片芦苇青黄摇曳,河水清亮的辉河湿地,雏雁正振翅飞翔。西博山父亲般慈爱,祈福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我们要去祭拜神圣的敖包,辽阔富饶的草原是我们的家园,平静抑或奔腾的河流是我们的血脉。你会沿着一条条道路前行,有时不得不停歇片刻,再一次凝视可爱的家乡。你会在一个湖泊前久久驻足,无论你是谁都会被它吸引,奔向
期刊
早就想给母亲写一篇文章,但拖了很久。想起来,她老人家非常可怜,为儿女倾尽所爱,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有一次,她把记载着过去苦难岁月和现今幸福生活的小记录本递给我说,里面写着她一生经历的诸多事情。我接过来,如获至宝,欣喜不已。小册的记录虽然简单,却很齐全。  我的母亲不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她因为生活困难,小学还没毕业就当了牧民。可她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姐姐上学时,我们也期盼着当学生,母亲教会我们蒙
期刊
现代诗的自我教育,是一个老问题,但也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看网络上对现代诗的大面积抨击,以及理由的驴唇不对马嘴时,有此想法。在重读到《探索诗集》中,那些三十多年前的诗文本,和袭小龙先生那篇《诗人探索着的世界》时,再转头看现状,甚至都有些“杞人忧天”般的绝望。而张凡修的诗歌,却提供了一个体现足夠难度的、典型的,而结果令人欣喜的案例。  在诗歌现场的人都知道,截止目前,张凡修出版了《丘陵书》《土为
期刊
关于读书,我欣赏一种说法:读书的意义在于“看见”。读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它像开启了“天眼”,让人在平淡琐碎的日子中,看见万物的表象之下,思想的托持之上,有暗流涌动。我喜欢这种思维行走的自由,如同呼吸。  安居不用架高堂,遍览良书意趣长。宋人黄庭坚把读书的好处看得特别直观:“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就是“相由心生”的意思。有了书的滋养,心灵安宁的人,气
期刊
雪绒花是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雪线以上的一种植物,寓意着勇敢和重要的回忆。樟子松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有的品质。而我们北方人常见的雪花恰如雪绒花般美好、纯洁,与樟子松一同见证着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努力拼搏、奋发有为的成长与付出!于是便有了这美丽的相逢。  啊,我以无限的向往终于依在了你臂膀之上,你以无比的坚强承载了我扑向你怀中的渴望。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呀!  雪绒花,翩跹地依在樟子松高高的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