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达人
  考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荡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震聋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有人希望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那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个时代开辟人类精神的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还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其他文献
【主题导言】  20多年前,互联网诞生,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于是,时间的桎梏、空间的距离被打破,漫游随着鼠标任意延伸,只有密码,没有了国界,虚拟的世界敞开了胸怀,人们尽情地狂欢。但回到现实生活,环顾电脑周围,没有人、色彩、声音,我们成了“孤独的狂欢者”。网络,带给了我们什么?  【选文一】  没有触屏上网手机,还活着干什么?  小BT  之前,我并不喜欢用高科技手机。什么触屏手机,接个电话还
星期二这天过得好像出奇地快,放学的时候,想想马上就要见到扬森了,弗林斯可真有点儿紧张。  扬森是妈妈的男朋友,他们已经交往三个月了。自从爸爸离开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后,妈妈还没有交过男朋友。所以当妈妈说起扬森的时候,弗林斯很高兴。他多希望她能幸福呀!  弗林斯也还没有见过扬森,因为他的工作很忙。扬森是一个中国人,四年前来到德国,在一家中餐馆做大厨。  “以后我可能要有一个中国爸爸了,这真是一件奇妙
2015年1月1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与比较法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法大“民法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承办的“民法典编纂:问题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学
李好好有一部手机,据说是她上大学的表姐送的,粉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外壳,看上去十分漂亮。  李好好每天都把手机揣在衣兜里,上课的时候关机,只有下课和午休的时候,她才会把它打开。  王小天很想跟李好好借手机,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借一次。不过李好好根本不理他,不管他说什么,她都当做没听见。  这一天,午休的时候,王小天又去找李好好借手机了。那个“借”字还没有说出口,李好好的手机就叮叮咚咚地响了起来。  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