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he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己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而教育改革又当以课程改革为要,课程改革又以小学课程改革为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1],小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以面向世界的小学课程体系,以此为平台,着力开创小学教育改革新路。
  关键词:小学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0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往往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才能落实,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以课程改革为前提。我国小学课程历来偏重学科知识,学科门类较多,内容交叉、重复,虽然新尸轮小学课程改革将加强综合课程建设,淡化非工具性的分科课程,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仍然存在[2],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根据它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改进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小学教育水平。
  一、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
  1、由高度集中统一向灵活性和自主性的转变
  课程管理体制包括国家进行课程管理的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和运行制度等,它是一个涉及课程改革全局的重要问题,是促进课程其它方面改革的必要保障。当前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中,也逐步认识到不同模式的利弊,并走向了融合。我们的改革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当前以实行集中分散模式为宜,将课程设置权、教学计划编制权、教学大纲制定权和教科书管理权等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权力的纵向分配,这样可以使中央、地方、学校各自找到合适的位置,既保持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又给予了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课程管理自主权,使统一性和灵活性得到有机的结合[3]。
  2、课程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4]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小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3、从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课程向综合化多元化的转变
   开设综合课,有很多好处:第一,有利于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能容纳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跨学科的内容,教学比较灵活。第二,既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避免重复,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他们对世界整体认识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的迁移。第三,有助于造就基础知识全面而不偏废的、对社会对未来适应性较强的合格公民[5]。
  二、现阶段小学课程改革的着手点
  1、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小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呼唤综合型的小学教师。这种综合型的小学教师要求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新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多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除了有关学科、教育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有科学、艺术的基本知识。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研究主题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获得丰富、详尽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过程中将要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才能指导学生。综合课程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具有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具有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等等。
  2、形成面向世界的小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课程理念:将面向世界的意识、对世界多元文化初步理解、初步的面向世界交往能力三者有机渗透在课程实施之中,实现课程目标达成与丰富升华各学科人文价值相得益彰。课程目标:博采中西方教育之长,为我所用。学生热爱祖国并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身、心、德、艺、智及现代公民素养诸方面协调发展,具有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全球化需求的人才的基础素质。
  3、 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化
  课程结构的整合化就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突出课程类型、设置以及内容的综合,从优化课程结构入手,充分发挥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整体效应和作用。可以预见,新的小学课程体系的结构将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因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是个连贯的整体,所以构建小学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可以减少课程门类,扩大师生实践的时空;全面整合小学学科及活动课程,能够体现现代课程思想;廓清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概念内涵,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加强非正式课程或隐性课程的建设如美化校园自然与人文环境、协调校内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端正校风、学风等,可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沟通;课内课程与课外(社会)课程相联结;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相渗透;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学生。
  结语: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6]将课程改革提高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其力度和决心前所未有。潜在课程的创新, 体现在发掘外在与潜在的教育因素,构建有形与无形的素质发展大学堂, 涵盖学生学习、 生活、活动诸方面, 促进学生身、 心、 德、 智、 艺、 现代公民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琳. 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改进建议[J]. 教育导刊,2009,12:35-36.
  [2]刘树忠. 试论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2010,06:41-42.
  [3]林美玲. 小学课程设置变革浅谈[J]. 教育评论,2012,03:73-74.
  [4]廖哲勋. 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J]. 教育研究,2012,07:59-65.
  [5]陈志沛. 新中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李彦荣. 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和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今后的高职教学改革中应该坚持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重点;  【中国分类号】G71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高职教育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
摘要:我们通过媒介来了解世界,以此把握世界,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告诉我们洞穴里囚徒以影子为真实的世界,媒介影像和洞穴影子异曲同工,而我们一如洞穴囚徒般感知世界,本文就从洞穴理论来看媒介呈现的甘肃印象。  关键词:洞穴理论;甘肃印象;囚徒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地下洞穴中有一群被捆绑的囚徒,他们背对着洞口不能回头,洞外有人经常拿着假人或假兽,让它们做出动作,而这些动作刚好通过洞外的
期刊
客家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中的一种,梅县客家话是其中的代表.在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中,梅县客家话的一部分口语词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使用频度逐渐降低,甚至有一部分词正在慢
现代汉语新词是现代社会的印记,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大量汉语新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对其进行分类,综合,整理,
目的鉴定Rh系统ce复合抗原抗体抗-ce(抗-RH6或抗-f),制订患者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对6例抗体筛选阳性且Rh表型分别为DCc Ee(4例)、Dcc EE(1例)、DCCee(1例)的患者血浆采用LIS
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厂,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地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直接穿过,跨过低栏就上车.这时,一位年轻的香港警察走了过来,
1.石河子园林绿化养护中心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的重要议题,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事业单位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及如何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成为当代事业
期刊
传统是当今时代的高频词汇,在中国儿童文学变革中,它的发现和确立都是对传统观念的彰显,特别是当下哲学作为资本主义危机的“补救药”,传统的多种面向使得讨论向多元化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