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出阅读教学的特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想、说、写三者的思维差异
  想、说、写,这三个都是动词。从思维的角度说,其品质是不同的。
  想是初级的,也是朦胧的。一个问题提出后,所有的人都会想。但想是内隐的,没有痕迹,谁也看不出来想的结果。你想得对或错、广或窄、深或浅、多或少、新或俗,别人全然不知。想也是无法检测和评价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种仪器能直接检测隐性的思维活动,将来也不大可能。只有通过显性的形式才能衡量想的质量,比如说、写、做。有些人凝神、锁眉、咬笔头,从外形上看是在思考,但外人还是不能知晓其思考的质量。
  相对于想,说的思维品质就要高一些,难度也要大得多。说是以想为基础的,没有想好就不可能说好,但能想到的,也不一定能说好。因为从想到说,有一个过程,说有一个恰当不恰当、流畅不流畅、动听不动听的要求。有的人想得非常周密与顺畅,可说出来却杂乱无章,或结结巴巴,或词不达意,或语无伦次,原先想到的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说是外显的,结果可以直接检测。说得不好,想得再好也是白搭。所谓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此类人还相当普遍。
  至于写,它的思维品质又要高一层了。写虽然也是以想为基础的(不一定以说为基础),其难度却更大。说不好时,可以用神态、表情、动作、声调或速度等来帮助别人听懂或猜出你说的意思。写就无法用这种辅助手段。说总是在互动状态下进行的,见别人不理解,你还可以重复和补充;别人不明白时,也会主动提出和询问。可写就不是这样,它是单向呈现出来的,作者不可能站在读者旁边看你一句句阅读,更不可能不时地站出来向你解释。作者与读者通常不能现场交流。读者只能通过一个个静静的文字来了解意思,你写错了,他就理解错了;你写得不清楚,他就不明白;你写得前后矛盾,他就莫名其妙。也就是说,写的要求大大高于说的要求,写出来的文字,必须正确、恰当、明白、通顺,而且必须一步到位。写不但要有集中而鲜明的思想,同时也需要严密而流畅的思维能力。有的人说得天花乱坠,颇有吸引力,但如果把他所说的话转换成文字,看起来却可能味同嚼蜡,为什么?因为听的时候,掺杂了多种调味品:神态、动作、腔调等。当然,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倒是不错,可是,说就不大能说得好。这是演技问题。说,需要一点表演艺术。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水平高的人,其思想与观念是一定能表达清楚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么一种特别的现象:一般听众都能容忍说话者多次出现重复、断续和口头禅等,可一般读者却无法容忍作者的重复啰嗦、不通顺、病句别字等。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对写出来的文字要求更高。
  二、动口不动笔是阅读教学的通病
  明白了“想、说、写”这三者的思维品质差异之后,再来探讨当今的阅读教学质量问题,或许会有清晰的认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这一块是难点所在。大家普遍认为,在阅读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很多,可收效甚微。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常常是云里雾里,不清楚自己答得如何;有些文本,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专门讲过,可在实际检测时,教师也不知道大家会解答得如何。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如今,判断阅读能力的高下或强弱,是以解答阅读题为唯一依据的。这个解答,不是口头,而是书面(我们暂且断定用书面解答来判断阅读能力是合乎科学的)。由此再来反观阅读课堂教学,也许能找到低效的症结:课堂实际与检测依据严重脱离。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以想和说唱主角的,相当多的阅读课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大家仔细想一想”“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不好?谁来说”等,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教师用语。有些课,40分钟全被这样的问答占满了,写被挤到铃声以后的时间里去了。有的阅读课,虽然最后也留出三五分钟写的时间,可写的是什么呢?不外乎这样两类:一是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抄写词语、解释词义等;二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下你的心得体会”“假如你是×××,你会怎么样”等。这两类写,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从文本理解的角度出发的。第二类似乎是,但其实游离了文本,着眼点在写作,与深入文本内部的理解有一定的距离。数学课中,一道例题讲解后,接下来就是同类题目的反复训练;体育课上,一个动作示范后,接下来就是大量的自我训练,直到熟练为止。而阅读教学,只有口头解读而少有书面解读的训练。
  熟悉阅读教学的人都知道,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想,也要求想;至于说,那就是部分学生的事了;而真正从阅读理解意义上的写,通常没有时间安排。这种课堂实际与检测依据严重脱离,怎么可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三、读练结合是突破低效的基本手段
  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应付检测,但这并不是说阅读教学无须检测。科学的检测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能力以书面检测为主要依据的背景下,怎么提高阅读效率呢?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读练结合,当堂训练”。在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之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书面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直接把无形的想和说转化成有形的文句。比如有教师在教了《晏子使楚》之后,留出七八分钟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书面解答下面几题——
  1.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最不中用?
  2.第三个小故事中有两个“水土不同”,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文章最后说:“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里的“不敢不”有什么含义?
  4.如果把这篇文章划分成三段,第二段就是中间三个故事。请你写出第二段的大意。
  5.成功,是智慧与勤奋的结晶。他是一个成功者,所以,( )。
  6.萧伯纳长得很瘦。有一次,他路遇一个肥胖的富翁。富翁嘲笑他说:“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饥荒。”萧伯纳立即回答说:“从你身上,我知道了( )。”
  这些题目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但都紧扣文本内容,而且在解读文本时都可能讲到,等于是示范动作之后每个学生的亲身实践。前面三题深入到了语言内部;第4题着眼于整体,旨在培养概括能力;后两题是文本内容的延伸,起着巩固作用。《晏子使楚》中每一个故事都渗透着逻辑思维的训练,后两题,就是逻辑思维方面的活学活用。学生训练之后,教师又进行了反馈、评价和纠正。这个环节的安排是非常扎实有效的。它是把学生从“想”和“说”的环节推进到更高层次的“写”。写需要冷静和周密的思考,写过的东西,印象也特别深。如果我们的阅读课都能做到这样“读练结合”,那么,学生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思维一定能更加严密,效率一定会高得多。   毋庸讳言,这样训练是比较功利的,但这也是必需的事。因为检测阅读能力的方法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要么不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要谈,就只有这一条路,别无出路。我们反对功利化,但并不是说做什么事都不讲功利。
  四、解答阅读题仍然是目前检测的最好方法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理解、概括、感悟、想象、思辨、鉴赏、诵读等能力,因而,对其检测也就变得相当复杂。现在,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做阅读题,即选择一篇比较典型的文本,再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设计若干题目,让学生书面解答。应当承认,这种方法并不完全科学,原因有两个:一是评价的模糊性很大。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这给判断带来了麻烦。二是有以管窥天之嫌。用一篇文章或语段来检测庞大而复杂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力不从心。但尽管如此,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检测方法,其他没有更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正像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完全体现素质教育,但我们又无法取消这样的考试一样。检测阅读能力是否具有科学性,关键在于阅读题目的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能不能真正检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它是着眼于真正的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说的。这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阅读能力要不要检测?如果回答是肯定,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检测。想来想去,肯定还是做题目。一方面是倡导少做题目,一方面不得不以做题目为唯一检测手段。这对矛盾如何解决呢?如果检测阅读能力的方法没有及时跟进,那么,多读书、读好书的愿望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五、拟好阅读题是有效训练的保证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学生经常进行训练,每个单元学完之后,都会一套一套地发下阅读理解题要学生做。我以为,这种训练,效果一般是不会好的。理由有二:一是这类资料的质量普遍较差,编写者以盈利为目的,胡乱拼凑者居多;二是这种题目与课堂上讲的内容大多不匹配,讲的是东,练的是西。下面是一本教辅资料上抄来的《晏子使楚》阅读题:
  1.分别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同义词。
  侮辱( ) 故意( )
  2.“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根据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一个成语。
  3.楚王一而再,再而三地想侮辱晏子,说明了什么?
  4.举例说明晏子是怎样反侮辱的。
  5.说说你学习了《晏子使楚》之后最深的一点感受,要求在100字左右。
  仔细分析这五道题,可以发现,都没有真正着眼于阅读理解的角度。第1、2两题,属于基础知识方面的。第3题是个不伦不类的问题,不是着眼于主人公,而是着眼于反面角色楚王,答题方向也不明确。第4题表面上是个问题,其实只要重复一个故事就可以了,没有思维含量。第5题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设计的,检测的不是阅读能力,更多的是写作能力。这样的训练,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意义不大。
  阅读教学中的“练”一定要体现阅读教学的特质,所谓特质,就是真正着眼于阅读理解。其题目不应该是着眼于基础知识方面的,也不应该是着眼于作文方面的那种练。因此,拟好阅读题是有效训练的保证。只有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紧扣文本的高质量题目进行训练,才有可能提高阅读效果。好的阅读题必须既有宏观(着眼于文本整体),又有微观(着眼于具体词句);既有文本内容的,又有文本形式的;同时还呈现出一定的梯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基础学科的代表,但语文知识经常被人们冠以“枯燥”“乏味”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语文的兴趣。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活语文课堂已经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如何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高效课堂是传统课堂的升级,它
语文课堂上,“适宜的教学内容”永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和垫脚石。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该“教什么”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略读课文教学既不能像精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逐字逐句地分析雕琢,也不能轻描淡写一读而过,而是应该依据导读和课文特色,抓住重点内容把精彩部分展示出来。  一、根据单元导读定重点  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的,每个教学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读文字,既提出了单元主题,又提示了教学目标和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在《决定》的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中,明确要求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于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至此,解决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学位问题已经正式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仅仅一个月之后,地处湖北孝感的湖北
时下,不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困惑重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学生写起作文来,更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习作与文本融通,为学生自能习作铺设一条便捷之路;习作与活动融通,为学生自能习作推开一扇敞亮之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与文本融通——为学生自能习作铺设一条便捷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
强场物理,是研究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从兴起之初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发展势头。研究进展之迅速、涉及方向之广泛,都彰显着强场物理在世界科研领域里的活跃度。然而,想要在这一日新月異的领域勇立潮头、有所建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副研究员姚金平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幸运的是,她已渐渐摸索到了强场物理中的一条脉络。于她而言,强光之梦始于
母猪良好的生产性能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留群率、母猪生产寿命和稳定性。本文,Egidijus Mickevicius博士将会介绍如何利用母猪的留群率来提高猪场的收益。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7-0003-03  通过生产力的最大化以提高生产系统的总体效益,就是把与猪肉价值链有关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而断奶能力只是价值链中的第一个环节
人工孵化不过是一种模仿种蛋在自然环境中孵化过程的繁殖手段。以自然孵化为基准,人工孵化尽可能接近地效仿是关键。  中图分类号:S81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7-0033-03  实际上,有多种方法可替代人工孵化,如(种蛋)有或无角质层孵化法、巷道式或箱体式孵化法等,每一种孵化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对北京鸭(父母代或祖代)种蛋的孵化而言,Grimaud
传统的培训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成人的学习特点,传统讲解类的培训也难以让学员真正接受。如何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员的兴趣,抓住学员的注意力,引发学员深入思考和深度参与,是一直困扰培训师的難题。根据多年的培训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合理设计与安排培训教学活动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理念上以学员为中心  成人学习有四大基本原则:自愿、经验、自主、行动。成人必须知道为什么学才愿意学,并且即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数学学习当然也不例外。那么,现今的数学阅读状况又如何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六年级老师在网上看到华应龙老师的《审题》一课,感觉非常有趣,于是稍作改进后便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尝试。课堂引入是这样的:  呈现学习材料,一张印有七道习题的作业纸,有两道习题的要求比较特殊:  第1题:请认真地把习题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第7题: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七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其中第5题3分)  1.“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其建筑面积为260000平方米,读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米。  2.一个整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 )。  3.用4、3、2、1、0、0、0这七个数字,写出一个七位数,每个“0”都要读出来,这个数是( ),你写出的这个数中的“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