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施行,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笔者自2009年起,尝试组建电声乐队。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为校电声乐队的组建提供物质条件,同时对电声乐队组建这项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电声乐队的组建
我校的电声乐队“星忆乐队”成立于2009年10月,前身是我校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所进行的社团活动之一,是由原来的校吉他弹唱兴趣小组发展起来的,现每届队员都有10人左右,都是精心挑选出的器乐方面的精英,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辅导员。电声乐队社团的学员分为正选队员和候选队员两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星忆乐队”电声社团的成立为学生全面发展、展现自我才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乐队平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给他们在舞台展示的机会,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乐队的相关活动升华对艺术的理解及领悟,并借助电声乐队合奏的桥梁大胆自信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成立至今以来在老师具体的指导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校园文化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从社团到校本课程的蜕变
音乐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是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各校只是在形式上不同,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课程的资源,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主,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一种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种轻松、民主化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创作,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存在追求专业化教学的倾向,其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音乐课程的改革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音乐课程标准》除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外,还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校本化问题。音乐课程的校本化不仅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
我校的电声乐队创建以后,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校园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学校将原来的电声乐队社团正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范围之内。
三、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让学生们体验生活,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电声乐队训练与磨合,电声乐队的成员们可以参与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参加各种节日欢庆活动。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社会上的演出,逐步形成演出影响力,为学校争得荣誉。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乐队成员都会坐下来进行评价总结,这个活动主要由学生们自我完成,因为每次的舞台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位同学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能主动地聚在一起,将演出的心得讲出来和成员们共享。其实,在喜悦和失落共享的过程中,我们乐队成员内部之间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为了使该校本课程能够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在校园歌曲的创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极和其他文笔优美的教师接触,提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法,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写成校园原创歌曲,再由音乐老师谱曲,供乐队演出使用。由于歌曲是描写自己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排练起来更加积极了,那种乐趣就不自觉的融入了其中。目前,我们的校园原创歌曲已达到十六首之多。不仅如此,我在平时就鼓励乐队成员也要向创作歌曲的方向努力,不少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变得想写、善写了,而且有的文章还登上了报纸。
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电声乐队的创建不仅使我加深了对音乐校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一次拓展音乐校本课程的机会。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和老师都成为了课程的发展者与设计者,在该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与否,对于课程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音乐教师个人的才华和热情也会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得以进发。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一、电声乐队的组建
我校的电声乐队“星忆乐队”成立于2009年10月,前身是我校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所进行的社团活动之一,是由原来的校吉他弹唱兴趣小组发展起来的,现每届队员都有10人左右,都是精心挑选出的器乐方面的精英,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辅导员。电声乐队社团的学员分为正选队员和候选队员两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星忆乐队”电声社团的成立为学生全面发展、展现自我才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乐队平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给他们在舞台展示的机会,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乐队的相关活动升华对艺术的理解及领悟,并借助电声乐队合奏的桥梁大胆自信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成立至今以来在老师具体的指导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校园文化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从社团到校本课程的蜕变
音乐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是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各校只是在形式上不同,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课程的资源,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主,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一种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种轻松、民主化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创作,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存在追求专业化教学的倾向,其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音乐课程的改革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音乐课程标准》除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外,还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校本化问题。音乐课程的校本化不仅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
我校的电声乐队创建以后,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校园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学校将原来的电声乐队社团正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范围之内。
三、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让学生们体验生活,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电声乐队训练与磨合,电声乐队的成员们可以参与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参加各种节日欢庆活动。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社会上的演出,逐步形成演出影响力,为学校争得荣誉。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乐队成员都会坐下来进行评价总结,这个活动主要由学生们自我完成,因为每次的舞台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位同学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能主动地聚在一起,将演出的心得讲出来和成员们共享。其实,在喜悦和失落共享的过程中,我们乐队成员内部之间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为了使该校本课程能够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在校园歌曲的创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极和其他文笔优美的教师接触,提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法,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写成校园原创歌曲,再由音乐老师谱曲,供乐队演出使用。由于歌曲是描写自己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排练起来更加积极了,那种乐趣就不自觉的融入了其中。目前,我们的校园原创歌曲已达到十六首之多。不仅如此,我在平时就鼓励乐队成员也要向创作歌曲的方向努力,不少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变得想写、善写了,而且有的文章还登上了报纸。
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电声乐队的创建不仅使我加深了对音乐校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一次拓展音乐校本课程的机会。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和老师都成为了课程的发展者与设计者,在该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与否,对于课程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音乐教师个人的才华和热情也会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得以进发。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