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声乐队纳入课本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施行,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笔者自2009年起,尝试组建电声乐队。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为校电声乐队的组建提供物质条件,同时对电声乐队组建这项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电声乐队的组建
  我校的电声乐队“星忆乐队”成立于2009年10月,前身是我校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所进行的社团活动之一,是由原来的校吉他弹唱兴趣小组发展起来的,现每届队员都有10人左右,都是精心挑选出的器乐方面的精英,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辅导员。电声乐队社团的学员分为正选队员和候选队员两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星忆乐队”电声社团的成立为学生全面发展、展现自我才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乐队平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给他们在舞台展示的机会,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乐队的相关活动升华对艺术的理解及领悟,并借助电声乐队合奏的桥梁大胆自信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成立至今以来在老师具体的指导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校园文化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从社团到校本课程的蜕变
  音乐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是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各校只是在形式上不同,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课程的资源,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主,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一种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种轻松、民主化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创作,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存在追求专业化教学的倾向,其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音乐课程的改革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音乐课程标准》除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外,还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校本化问题。音乐课程的校本化不仅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
  我校的电声乐队创建以后,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校园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学校将原来的电声乐队社团正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范围之内。
  三、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让学生们体验生活,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电声乐队训练与磨合,电声乐队的成员们可以参与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参加各种节日欢庆活动。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社会上的演出,逐步形成演出影响力,为学校争得荣誉。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乐队成员都会坐下来进行评价总结,这个活动主要由学生们自我完成,因为每次的舞台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位同学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能主动地聚在一起,将演出的心得讲出来和成员们共享。其实,在喜悦和失落共享的过程中,我们乐队成员内部之间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为了使该校本课程能够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在校园歌曲的创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极和其他文笔优美的教师接触,提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法,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写成校园原创歌曲,再由音乐老师谱曲,供乐队演出使用。由于歌曲是描写自己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排练起来更加积极了,那种乐趣就不自觉的融入了其中。目前,我们的校园原创歌曲已达到十六首之多。不仅如此,我在平时就鼓励乐队成员也要向创作歌曲的方向努力,不少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变得想写、善写了,而且有的文章还登上了报纸。
  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电声乐队的创建不仅使我加深了对音乐校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一次拓展音乐校本课程的机会。电声乐队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和老师都成为了课程的发展者与设计者,在该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与否,对于课程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音乐教师个人的才华和热情也会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得以进发。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活动教学给品德课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老师都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于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设计活动,甚至认为活动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量,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导致高耗低效的现象。    问题一——“活而不实”    “活而不实”是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脱离目标不实在  镜头:在一节《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它强调了细节的重要。细节,微小而细致,它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但细节的影响,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一言一行的举止,教师一丝一毫的关爱,都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正所谓“细节关大局”。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虽微,却很值得我们关注。  一、细化常规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1.细节是闪光点,往往
随着人们对婚姻的重新定位,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离婚子女即单亲子女日益增多。有些父母离异后,对子女的关注就不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常规管理增添了新的压力和难度。为了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用爱抚慰受伤的心灵  班级有个可爱的女孩小A,原本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自从父母离异后,变得不爱与人交谈,敏感、怯弱,成绩也直线下降。看到这种情况,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我们活动的每一个点,都会和互联网链接在一越。在我校,电脑是每位老师开展工作的必备工具。在学生们家里,电脑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高年级学生往往掌握了比较“精湛”的电脑技术,查阅资料,编辑文档,收发邮件,甚至制作幻灯片,电子相册,样样精通。大家都在互联网上“居住”,相遇便是难免的事。
一种人性的表现,只有在一种价值标准的参照下,才有好坏之分的,就像一个人不站在镜于前,是不知道自己的头发是零乱的还是整洁的。判断学生的人性表现,主翼是以老师的价值取向为标准的。如果老师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那么以这样的标准去判别学生的表现,就难已准确判断学生的表现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问题。也许。本没有问题的学生也被说成存在问题了。因此,有时。并不是学生身上存在问题,而是老师的观念存在问题;并不是学生是问题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手持杖兮脚踏云,神雕舞兮白龙马。太白金星危站立,天蓬元帅气势佳。玉皇大帝俯身看,王母娘娘服侍他。哪咤脚踏风火轮,观音菩萨手持花。风风火火复纷纷,烟雾缭绕映彩霞。酒仙持杯对空邀,仙灵凡人一席话:‘君莫哀怨世事乱,古来代代皆如此。惟有内心清如水,管他运气佳不佳’一壶美酒走天下,诗画琴棋秋冬夏。大山名川皆为家,月夜秋水心广大。仰头举杯复斟酌,各路神仙连告辞。云卷云舒空虚无,假做真时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这是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由于教师的业绩确定具有复杂性,因此,教师的绩效如何考核,是一个令学校管理者颇为头疼的大问题,也是教师关注度最高、意见最大的问题。根据本地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从教育的规律出发,处理好五大关系。    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
一所以高考成绩闻名的某县中学,在2009年高考前夕爆出丑闻: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苗某,一直在用作弊的方式制造所谓的“优异成绩”。苗某不但在重大考试作弊,就连平时的普通考试都要作弊,常人或许觉得不好理解,而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成绩出来之后,她总是及时地与家长“煲电话粥”,家长们被她的“喜报”糊弄得团团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队伍中有多少苗某这样的的害群之马,在此不敢妄言;但在考试时,教师通过
奥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杨德尔的《第五个》展现了儿童情绪与认知的特征,一种以感性为主导,略带神秘与未知、恐惧与兴奋、孤独与渴望并存的情绪形式。这样的情绪形式是生命的心智原型。心智原型按心理学家荣格所述,是由生命的无数意识经验积攒而来,并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在人类延续着。尽管一个个小动物获得新生般从关着门的,黑漆漆透着灯光的小屋子里走出来,那个断了鼻尖的小木偶依然怀着越来越忐忑不安和孤独的心情,等待自己
在去郧县南化镇罗堰教学点的路上,邹贵芬从教学点打来电话,因山洪暴发,滔河涨水,沿途中的一座桥被冲垮了,山路泥泞不堪,让我们不要去了。一位女教师在深山里坚守了33年,上万次地背着学生过河都过来了,我们去一趟怕什么?下车上船欣赏了近50里的库区风光,再下船走了近10里的山路,终于来到了白云深处的罗堰教学点,见到了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播种希望的邹贵芬老师。    脊背搭起求知桥    “我刚送完孩子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