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科学 敬畏自然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王晋康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87篇,代表作有:《生命之歌》《天火》《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拉格朗日坟墓》《三色世界》《义犬》《豹》《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少年闪电侠》等。截至2014年,共获得18次全国科幻银河奖。2013年获“大白鲸世界杯幻想儿童文学奖”的特等奖。此外还获得过世界华人科幻大会星云奖2010、2012年的长篇小说奖,2011年度的最佳作家奖、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等。
  记者:“他用500万字构筑中国科幻的新里程碑,他的一系列经典作品既有史诗品格,又有现实担当,更有超越时代的前瞻。”这是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当时给您的颁奖词。那么您是否小时就喜欢看科幻小说?您认为对您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有哪些?未来,科学和自然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处呢?
  王晋康: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不是从小就喜欢看什么科幻小说,只是到西安交大上大学后,看了很多科幻小说,因为看了太多太多,你要说现在哪个对我影响最深,真的不好说。
  在我们那个时代,就是每个孩子都有非科学的观点和信仰,比如说我也曾相信世界上有灵魂,也相信世界上有人拥有腾云驾雾的能力。这些糊涂观点后来接触科学以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首先,科学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可以让我们坐飞船上到太空,让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到七八十岁,让我们有“千里眼顺风耳”。记得我对科学第一次感到震撼,就是得知我们眼中七彩的颜色,原来只是因为电子波频率不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想知道红光,知道它的频率是多少就行了,蓝光、紫光也就这样,当时心目中那种美好的信仰被裂解了,但实际上我们又了解到大自然深奥的、简洁优美的机理,这些机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它足以能够震撼一个少年的心灵。
  其次,正像一枚硬币永远有正反两面,科学也有局限,不要幻想随着科学越来越先进,人类就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科学给人类带来太多太多的恩惠,汽车、飞机、空调、抗生素、手机等等,实在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每一个现代人,每一个毛孔都浸透着科学。但是科学也带来了核弹、电脑病毒、生化武器等等。有人经常说,科学是无罪的,就像拿刀子杀人,不能说是刀子的罪。但是科学往往会放大灾难的程度,一架飞机的失事常常伴随着几百个冤魂。不妨看一看“911”事件,那是一件令人发指的兽行。但从战略策划的角度来看,它实在是一件“杰作”,因为恐怖分子都是处在文明的低层次,但是他们会利用高科技社会的教育系统去学习驾驶,然后驾驶高科技的飞机,去撞高科技的摩天大楼。当时一个报道说他们在美国学习驾驶技术的时候,甚至不学怎样降落、怎样起飞,只学怎样驾驶。
  最后,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直觉和理解能力。比如说时间会随速度而变慢,空无一物的空间会因为质量而扭曲,11维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蜷曲的弦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在人们观察之后就会塌缩?另外对于宇宙的终极思考有时候也会悄悄地腐蚀我们的科学信仰。比如说科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解释了大自然固有的,那种非常简洁、优美的机理,但是这个机理是怎么来的?是上帝规定的吗?这些东西科学还没有办法回答。
  记者:2016年春天,阿尔法狗以4:1大胜围棋圣手李世石,也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春天。请您从科幻作家的视角来谈谈人机大战。
  王晋康:我今年已经69岁了,在我20年前的作品《生命之歌》就描述过,机器围棋选手战胜人类选手,这个算不上预言,它只是一个叙述。因为在大多数科幻作家眼里,在围棋领域,机器智能战胜人类是早晚的事。阿尔法狗应用的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法,叫增强学习算法,也叫做无监督深度学习方式。就是说,它从任意初始状态开始可以与外部环境持续交互,不需要人类的监督,通过不断试错和累积回报的途径来学习,这一过程类似于生物进化。所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计算机智能已经开始走向生物进化了。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说过,一旦计算机智能发展到了可以自我复制、进化,那它就到了一个节点,那现在是不是到了这个节点呢?
  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牵扯到更深层的问题,就是说你相信不相信上帝?相不相信所谓超自然力?超自然力就是超出人类理解能力的、不符合任何物理规律的、人类永远不可能具有的,如果你相信这个的话,那你就相信去吧。但是如果你不相信上帝的超自然力,那么你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从哪里来的?归根到底,它就是从最简单的海水里面的一个原子团的自我复制逐渐发展来的,它就是属于不同物质复杂的进化,但最终进化超过那个程度以后,它一定能够产生一个飞跃。既然如此,那么机器智能当然能够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
  记者:我们这代人基本是看《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我们是非常相信科学的。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一类的科学巨匠,他们刚开始都是尽心研究科学,但到了晚年,他们都是投入到宗教当中。一个美国朋友曾跟我说过,无神论者在这个世界上活得会更艰辛一些,您怎么看?
  王晋康:我认为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宿命论。科学最重要的就是对自我的怀疑,即使最经典最伟大的定律,只要在理论上出现一个原来的理论解释不了的事实,那就有上千个科学家争先恐后地扑上去,力争把原来的理论推下去。比如说2012年,欧洲科学家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的现象,但是随后否认了这个事实,非常典型的说明了科学本身拥有自我校正的力量。相比而言,哪种宗教允许这样的怀疑,宗教就是你的信仰,它不允许怀疑,你不能追问。既然上帝是大能、仁慈的,为什么他刚开始就没有创造美好的世界?当然,西方的宗教也在与时俱进,有一个开明的神学家,他说我们要承认《圣经》的语言性,实际上就是说《圣经》的东西只能当语言看,不要把它当成真的,这种态度我就很敬佩。很多科学家到最后信仰宗教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确实信仰的宗教,人格化的神,相信有上帝,上帝有魔力,这是一种信仰;另外一种就是相信科学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靠宗教来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这是两个概念,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   真的,无神论者活得是要困难一些。我在《生命之歌》中描写过主人翁少年时代的感触,那个感触实际上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有天晚上突然意识到我是会死的,长大后会死的,等我死了以后,这个世界上还会存在,还有蓝天白云还有绿树红花,但是这些东西我都看不到了,这些东西我没法避免。我再努力都避免不了,所以那时候非常纠结,当然随着年龄再大些,我现在都把它看开了,明知道每走一步,都向火葬场的烟囱走近一步,但是我们照旧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记者:我读过您很多书,中学阶段就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然后我比较好奇的是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假如有的话,他们是否像人类一样进行有性繁殖,想听一下您的看法?
  王晋康:可以说,宇宙中存在外星人这是一个大概率问题,我曾在一本小说中说,如果你在沙漠中没有看到一根草,你可能相信这个沙漠里根本就没有草;但是你只要看到一根草,就可以断定这个沙漠里绝对会有草。既然说地球上有人类的话,宇宙那么大,为什么就不能有外星人呢?但外星人很可能跟咱们目前认为的完全不一样,不要说形体不一样,甚至形态都可能完全不同。他们可能是气态的,也有可能是某种能量的集合。哪怕他们进化成了智慧生命,由于种种原因,外星人到达地球应该是小概率事件,我不敢说他们没有到过地球,只能说现在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说,现阶段发现外星人的概率不是太大。
  我个人认为在外星如果有生命的话也是有性繁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性繁殖容易产生遗传变异。人类出现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基于一种基因的遗传变异,基于一种遗传错误,因为有了遗传错误,人类才能不断变化,便于适应。如果环境永远稳定,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环境永远稳定,那么无性繁殖也是存在的。再就是,如果人类真正能够有和谐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现在人为地选择基因,那么生物多样性就没有用了,将来人类发展肯定就变成单性生物,但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很可怕。
  记者:您对最近2017年在哈医大要搞的换头术怎么看?
  王晋康:我得给自己做个广告,看看我的《转生的巨人》,恰好讲的就是这个事情。话说日本有个首富,他为了不交遗产税,他就把自己的大脑装到一个儿童的身体里,这时候因为大脑是整个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说这个新人还具有原来的财产权,不用交遗产税。我觉得目前医学的发展应该是快到可以换头的阶段了,其实我也写过一些换大脑的科幻文章。相比换大脑来说,换头术就简单多了,只要血管、神经接对了,手术相对就容易多了,我相信换头术的医学应该是快到成功的时候了。
  记者:你认为科幻作家是否需要承担科学普及这一工作?科幻和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王晋康:科幻界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科幻不承担科普,也不承担科学预言的功能。科幻作家其实就是文学作家,你让科幻作家做这些事就是让公鸡下蛋,但是在作品中间稍微普及一些科学常识,做一点科学预言,这是可以做到的。我认为科学与科幻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孩子对科学不生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种下对科学的爱,这种爱是一颗很小的种子,但是到某一天它们会长大。我在大学作报告,确实有学生跟我说过,就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科幻小说才去报生物、物理专业,我说你千万不要因为对科幻的喜爱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但是如果真的在他心中种下对科学的爱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大树。这就是科幻和科学的关系。
其他文献
当我还是矮个短发的时候,前排的倪小杉就有了亭亭玉立的身姿和一头飞扬的长发。她经常在大夏天穿一件白底桃红的连衣裙,扎一束高高的马尾辫。  她每天踩着铃声跑进教室,在一片讶异的目光中回头问我,嗨,第几页?她急促的喘息和明亮的眼神,时常让少年时候的我莫名不安。有时,我呆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她便会一遍又一遍地回过头来问我,第几页?问你呢,到底第几页?  事情的结局总是让人出乎意料,还未等我回过神来告诉她第
2016年2月11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战鹰翱翔捍卫海空安宁》的文章中提到,2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我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附近发现不明目标,东海舰队派出数架战机进入防空识别区巡逻。报道虽未公布不明目标的相关信息,但外媒纷纷猜测,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不明目标可能是美军F-22“猛禽”隐身战机。自诩难以追踪的美国最先进隐身战机F-22,真的已经“神话”不再了吗?  不断被拔高的“猛禽”  上世纪9
有句俗语叫“条条蛇都咬人”,是说不要因为自己被蛇咬了就觉得倒霉,因为蛇都咬人,寓意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功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不过话说回来,生活当中蛇咬人的事件的确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夏季,这不前些时日江苏的一位68岁老人手上被蛇咬了一口,因为伤口不太明显没太在意,结果蛇毒侵袭了全身,差点丢了性命。当毒液与血液相遇,到底会发生什么,你知道吗?  多样的毒蛇和毒液  蛇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而且以毒液作
我很“安静”  与我的亲兄弟东方红2号比起来,我实在算是个安静的“美男子”。我的身上装满了精密探测仪器,这些仪器设备越是精密就越显娇贵,受不得太过嘈杂的声音干扰。与此同时,恶劣的噪声污染也会给工作的人员带来不良的环境体验,影响他们的休息和作业。因此,为了让我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设计者用心良苦地做了系统的全船减振降噪分析和优化设计,对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验证并在工厂FAT(出厂验收测试)试验中进
探索  木星迎来小伙伴  经历总计1 795天的飞行,“朱诺号”于2016年7月4日进入木星系统,观察木星和它的卫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拜访木星最让人信服的理由之一,就是因为它的卫星,木卫二、木卫四和木卫三都可能在冰壳之下存在大型的液态水海洋。而且,正如你可能了解的,在地球上,哪里有液态水,哪里就会有生命存在。因此,在整个太阳系中,木星的冰卫星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探索  木星迎来小伙伴  经历总计1 795天的飞行,“朱诺号”于2016年7月4日进入木星系统,观察木星和它的卫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拜访木星最让人信服的理由之一,就是因为它的卫星,木卫二、木卫四和木卫三都可能在冰壳之下存在大型的液态水海洋。而且,正如你可能了解的,在地球上,哪里有液态水,哪里就会有生命存在。因此,在整个太阳系中,木星的冰卫星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指出:“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多媒体对于深化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  邮箱:jiahou@yeah.net  魔灯:www.jeast/moodle1/  今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将开始关注一个全球化的共享开源软件——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学习管理系统,中文译名为“魔灯”)。  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Management System)是指具有组织、呈现、发送、评估、跟踪、管理学习内容和
中国的创业者都在物色新一代人的掌门人,接他们的班,把企业持续经营下去。    唐骏高调离职引发的关注不亚于一个娱乐明星跳槽——实际上,从当年的吴士宏,到李开复,到唐骏,这些职业经理人中的明星人物的职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限于商业和经济领域,而折射出更多的东西。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飞认为,顶尖经理人的明星化预示着职业经理人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高管明星化    《新民周刊》:
现代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摩天高楼和混凝土建筑,似乎都是违背大自然规律而建,不过一些具有新观念的建筑设计师、科学家、工程师和城市规划师正在不断凭借着丰沛的想象力,将大自然里很多常见的元素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从飞鸟的灵巧翅膀到海参的特殊结构,从回声优美的山洞到保持恒温的蚁穴,都是他们建造时尚、可持续发展城市灵感的来源。他们设计出来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与普通的建筑大不一样,有很多还具备了独特的功能,真称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