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智力 创新 思维 探索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先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方法
  1、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2、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棒每4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学生对分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的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以上例子说明,在课堂数学中,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的常用方法。
  3、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它倾向于首先就一下子以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获得答案(这个答案可能对或错) ,而意识不到他赖以求答案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胆大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課中,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在买卖的过中,掌握了“元、角、分”的转换由此可见,直觉思维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抓好“三基”教学,同时要保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为杜绝可能出现的错误,应“还原”直觉思维的过程,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4、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 解题后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命题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體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  【关键词】 反思 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教学,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语言表达修改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教学,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
【摘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会说、乐说、善说、能说会道。因此要将学生说话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拼音、识字、阅读中把握教学各个环节将说贯穿到底。  【关键词】 说话训练 贯穿 鼓励与关爱 营造  语文,有人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字,有人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学。無论怎样理解,语文是一门语言,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面语言的
【摘要】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象,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也深感困惑。原因有几点:缺少写作兴趣,无写作动机;缺乏写作素材;学生表达能力差,有话写不出;事例不典型,中心不突出等。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口语表达和写话训练结合;采用多種讲评方式,激励为主等。让学生从无言以写到敢于写作,慢慢能写出较好的作文,逐步提
【摘要】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作文内容假、大、空。“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培养他们写出真情实感不容忽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辅导。一是引导,引导他们用心观察生活,注意细节与场面描写。二是允许说实话,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让他们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流露真性。三是鼓励。发现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作文,真诚地表扬。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观察生活 敞开心扉 真情实感  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不爱英语,感觉上英语课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敷衍。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在快乐的课堂上开心地学习。  【关键词】快乐开心学英语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主动比被动的效果好得太多了,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英语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语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把握作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现。文章的思路大致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