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复习课”教学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故而知新”教师们已耳熟能详。但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新奇的东西大多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兴趣不高,认为“复习课没劲”。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复习课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什么?我们的认识是,通过复习除了对知识、技能、知识网络等得以进一步熟练掌握,达到查漏补缺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人文性与发展性,即,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喜欢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下面就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总复习)这一课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已学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式题的结构特征。
  (2)会比较熟练地应用已学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的)简便计算,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
  (4)通过复习初步感受简便计算的应用价值。
  具体做法: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简便运算”,“简便运算”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简单举例说明)接着启发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运算定律(或性质)师生进行梳理,系统再现已学知识。然后,从“用”的角度,按层次给出式题,学生完成后指出运算步骤中的相关依据。
  一、直接运用定律、性质简化计算
  
  训练小结(要点):
  1.指出各题可以直接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步骤。
  2.比较第一组如何变到第二组,说说区别(提醒学生注意易错之处。)
  3.启示: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选准方法。
  二、“部分”应用定律、性质简化计算
  1. (20.8-12.49-7.51)×40
  2. (20.8+7.51)÷2.5÷40
  3. 7.51÷2.5×1.25
  (“部分”进行简便计算,同样要注意观察、分析及选择方法。上述三题,教师可适当提示,它们都需要应用加减,乘除运算的性质,方可使计算简便。)
  三、转化后应用定律、性质简化计算
  
  五、应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贝贝家每天喝5袋牛奶,他家一次买了8天喝的牛奶,共花了84元,每袋牛奶几元钱?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应用价值。)
  反思:
  1.关注复习材料的选择。从表面上看,本课呈现的材料跟一般的计算式题没什么两样,但就是这些看似一般的式题,每组题的功能却有不同。将算题按直接运用、只能部分运用定律,以及转化后可以运用进行分类出示,层次分明,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复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在“练中理”、在“理中练”。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了运算定律,接着通过改变各题的运算符号或数据使之不可以直接运用定律、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之处,从而自然得出做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合理选择方法。这样在练中理,理中练,理练相融,夯实了基础,又重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3.突出对简算式题结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扩充算式,使扩充后的算式可以应用运算规律简算;根据不同的应用(简便)进行不同级别的奖励。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扩题,对简便计算的式题结构特征更进一层的认识,这样,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应用运算定律,避免做简便计算时的盲目性。
  4.关注复习课的学习情感体验。学生自然地练,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计算技能,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尤其是自主扩题这一环节,把学习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由于学生对扩题有新鲜感,教师又有奖励措施,使激励机制得到有效发挥,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