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婚礼,在"神六"发射架前举行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世人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神六"飞天的前几天,就在飞船发射架前,有一对新人举行了婚礼,这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自1958年建成以来第一次出现的特别婚礼。两位新人都是常年驻守在基地的一线航天工作者。而月老,就是"神舟"航天飞船。
  "能在发射塔前披上婚纱,真的很幸福!"新娘——来自上海航天局801所的化验分析师王蕾说。
  今年29岁的王蕾,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现在801所科技处从事飞船推进系统的调度工作。从神舟二号到神舟六号,她多次进基地,曾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是上海市团十二大代表,还担任了神舟六号上海试验队临时团支部书记。
  1999年,正在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化学系读书的王蕾,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到上海航天局第801研究所试验站,从事推进剂分析化验和发动机试验的三废处理等工作。
  "这可是男孩子扎堆的地方,说不定还要年年关在戈壁滩,你去干什么呀?"父母对于女儿的决定,多少有些意见。"从小就觉得搞航天挺神秘的,所以想进去看看。"王蕾的回答很简单。
  7月28日,王蕾进单位报到。一打听,上海"神舟一号"试验队刚刚在十二天前乘专列北上。与"神一"擦肩而过,成为她现在最大的遗憾。
  2000年10月,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4岁的王蕾作为当时上海最年轻的技术人员,第一次来到酒泉基地。当专列穿过荒山,进入戈壁滩时,尽管方圆数十里不见人烟,但她发现头顶的天空似乎比上海更高、更阔。
  2001年1月16日,"五、四、三、二、一......发射!"在巨大的轰隆声中,搭载着"神二"飞船的长征火箭,在天空中变小,变小,直至消失在视野中。几秒钟后,戈壁滩上迸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王蕾和几十名年轻队员不断跳着,又喊又叫,欢笑声快把整个塔楼掀翻了。
  在指挥现场,王蕾第一次见到了穿着绿军装的杨延峰。憨厚、稳重、对待工作极度认真......这是小伙子留给王蕾的第一印象。
  2002年,按照计划"神三" "神四"飞船将在一年内连续发射。由于师傅退休,25岁的王蕾首次独立担任飞船推进剂的化验分析师。
  就在"神三"发射前,王蕾的工作出现了难题。在加注前的一次氧化剂化验中,她突然发现一项数据超出技术指标要求20多倍,而且连续几次分析的结果离散性很大。在做了数次试验与故障排除分析后,依然找不到原因,而发射时间一天天逼近。
  怎么办,怎么办?首次担当重任,就出意外。王蕾急得快哭出来,心头的压力越来越大。
  "别急,慢慢来。"上海航天局领导知道后耐心安慰和鼓励她。当时的杨延峰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消息,不时打来电话安慰王蕾。经过大半个月仔细推敲和数据对比后,王蕾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又到发射的那一天,照例是一大群人等在塔架前。看着自己辛苦一年半的心血,短短几秒钟没了,王蕾突然不舍起来。这一次,她没有雀跃,也没有欢呼,只用手捂住脸,任激动的眼泪缓缓地流。发射结束后,杨延峰从基地作试处出来,默默握住了她的手。
  半年后,"神四"发射在即。又在那个熟悉的塔架前,两人一起遭遇了戈壁滩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发射前倒数的19天里,别的上海科技人员5天轮一次班。而"王蕾"这个名字,在值班调度表里却出现了19次。
  "没办法,谁叫这项工作最危险呢。要知道,助推器内的燃料稳定,就等于发射成功了一半啊。"作为参与基地总装检查人员之一的杨延峰冒着严寒,陪着女友在发射塔前进行一次次测试。
  就这样,从2000年踏入"神二"发射场,到2005年的"神六",两个航天青年的爱情之树日益枝繁叶茂。
  作为上海神舟试验队的临时团支书,王蕾此次主要负责其所在分队的值班调度,同时也参与"神舟"推进剂分析化验工作。
  这是一项既危险又繁重的任务。推进剂是航天飞船经常使用的液体燃料,易燃易爆、有剧毒。推进剂加注是神舟飞船总装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因为加注后,一切就处于不可逆状态。工作如此忙碌紧张,这对恋人虽同在酒泉基地,见面机会却不多。哪怕是晚上打电话,话题还是"神六"。
   小两口原本打算等"神六"发射结束后再举行婚礼,可总装备部副部长、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员张建启知道他们的情况后,决定让好事成双,大力支持这对航天恋人在"神六"塔架前完婚。副总指挥秦文波知道后,也连连点头。
  对于王蕾和杨延峰来说,婚要结,发射更要准备。直到9月30日上午,王蕾才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匆匆脱下工作服,驱车赶到酒泉市区内,一路走马观花,租定了一件白色婚纱。
  已是少校的新郎杨延峰悄悄出城给妻子买了一颗1万元的大钻戒。基地的后勤人员也辟出了家属招待所的一间房,用最短的时间布置成喜气洋洋的洞房。
  10月1日,是王蕾和杨延峰的大喜日子,也是整个酒泉基地工作者在"神六"发射前唯一的休息日。
  早上,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矗立在茫茫大漠中的“神舟六号”发射架直指苍穹。这对恋人在同事和战友们的簇拥下,款款走近发射架。礼花、礼炮在发射架下飞溅,喜糖也像仙女散花般由空中散落。
  "他们两人的结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结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政委刘克仁少将祝福说。
  有任务脱不开身的“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发来贺诗《大漠爱情赞》:大漠胡杨挺立坚,弱水缓流入居延,激情勇攀两高峰,久胜为王。精心呵护爱情蕾,军地航天好姻缘,待到齐幸神六时,福溢满天。这首嵌体诗,内含“杨延峰、王蕾好幸福”的祝福。
   “你今后会和王小姐同呼吸、共患难、心连心吗?”主婚人问。
  “我会。”杨延峰答。
  "你保证会深爱王小姐,永远不变心吗?"主婚人接着问。
  "我保证。"杨延峰回答。
  新郎杨延峰和新娘王蕾在神舟飞船发射架前深情拥吻。
  第二天,王蕾就脱下还沾着礼炮屑的婚纱,回到上海神舟试验队,而杨延峰则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人又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杨延峰说:“我们两人的结合是神舟飞船牵的线,我们会努力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神六’发射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此纪念婚事。”
  "酒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他一样是航天人,愿意随时到基地效命。"从小在黄浦江畔长大的王蕾这样说。
其他文献
婚姻不是生意,不能靠精明去获得。    A    1999年3月初,在重庆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沈冰阳陪一位战友在江滨公园游玩。两人走到江边的一处峭壁下,这里风大,几乎没什么游人,看见一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江边的礁石上。凭直觉,沈冰阳觉得这个女人像是想寻短见,于是他拉着战友朝那个女人跑去。就在他们将要接近那女人时,女人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水里。沈冰阳来不及多想就大喊一声:“你别动!”趁女人愣神的一
期刊
第一眼看到这种甜品,她就喜欢上了。饮食杂志精美的铜版纸上,放大的提拉米苏,形状和色彩就如一块特别精致的长条小蛋糕,面上铺着一层细细的咖啡粉,那种质感和芬芳仿佛扑面而来。“提拉米苏是意大利常见的餐后甜品,主要原料是手指饼、芝士、咖啡粉和糖。原文是意大利语,英文翻译为‘take me’,中文就是‘带我走’,皆因其为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品,虽然口感醇厚香甜,但在把美味享受带走时,也会把现代人担心的高热高脂
期刊
2005年11月28日,川北某县第一中学住宅区传出爆炸性新闻:退休女校长左修华在卧室里残忍地杀死了同居男友。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县城。    婚姻两次触礁,情感屡屡受挫    1974年左修华以优异的成绩从甘孜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来到这个县城的一所小学任教。到校不久,左修华被州政府选去搞接待活动,美丽动人的她往大厅里一站,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来不及理会周围人的指点,左修华被某局局长的儿子朱志德
期刊
和一个朋友去逛街,路过卖鞋的柜台,她试了一双鞋子,一脸的幸福,竟然舍不得脱下,坚持要把它买下来。我看了看标价,尽管打了不少折,价格还是不菲,再看看那双鞋,实在是普普通通,平淡无奇,心想有钱人的品味真奇怪。  我走到一边去试自己中意的鞋子,她看着我左一双右一双地狂试,说,你挑的怎么全是尖头的高跟的,穿起来多累人啊。我说我花了那么多钱,当然希望买一双使我亭亭玉立的鞋子啦。  朋友说,一直以为你挺潇洒的
期刊
工作、生活中的失意总会侵袭他,你发现他并非你想象般坚强。而你不小心流露的失望情绪又最容易伤害到他。心理专家说,抑郁症都是由情绪低落引起的。你希望爱人健康、家庭和睦美满,那么你需要如何做,才能帮他走出失意的困境?    严青——他的信心是我找回的    去年春节过后,由于人事上的种种原因,老公从单位辞职了。我没有埋怨,而是积极地帮他在网上发求职信。每接到面试通知,我比老公还兴奋,帮他选服装、配领带、
期刊
2005年3月14日,成都华西医院被众多媒体包围,19岁的花季少女罗玮毅在爱心与孝心的碰撞中,勇敢地作出了一个感动中国的决定:自愿无偿为陌生人捐肝。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人体器官移植史上首例既非血缘又非亲属的活体器官捐献者,用善良和无畏演绎了人间真情大爱!    天降厄运,农妇身患绝症盼救助    1986年10月29日,罗玮出生于四川广元市苍溪鸳溪镇,尽管家境贫穷,但善良的父母给了她一颗善良的心,打
期刊
在卫青看来,红颜知己就像素食,外表和荤菜一样色艺双全,味道却清淡平和。面对素食,不会有面对荤菜风卷残云大快朵颐的冲动。  卫青和孟苇结识的时候,一个曾经沧海,一个千帆过尽。两人都自以为割去了爱情的扁桃体,从此不再发炎,于是不约而同地把关系定位在“知己”,相安无事地维持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般松散的联盟关系。  他们会见的地点多选择在功德斋素食馆,在吃遍荷塘月色、黑椒墨玉、毕加索阳光等招牌菜后,孟苇喜欢
期刊
(一)    儿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我问他:“你说说妈妈长得怎么样。”儿子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妈妈长得很漂亮。”接下来我又问爸爸长得怎么样,他边玩玩具边说:“爸爸长得真不容易。”我一听就乐坏了,他爸爸那样儿,瘦不拉叽的纯粹一巩汉林第二。一旁的小保姆忍不住下了个经典的评论:“都说小孩说话有准,今天这不叫准,这叫神!”  有一天,儿子正在听音乐,刚买回来关在阳台上的公鸡很响亮地叫起来。儿子兴奋地在屋
期刊
他的家一贫如洗,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弟妹需要人照顾……13岁他就挑起了生活的千斤重担,一边挣钱一边求学。如今,他带着妹妹上大学。    3岁扛起生活千斤重担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父母、弟妹和他组成的家尽管生活艰苦,但也平静和温馨。  然而,1994年8月底的一天,天降不幸,洪战辉的人生之路从此急转弯。  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一向
期刊
竹炭专卖店经营是新兴行业,不少人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勇于投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王军属于后者,他的故事折射出目前我国竹炭市场的某些现状,同时也给人们提了个醒:老水手也有被海水“呛”的时候。    激情还乡捕商机    王军,30多岁,为人随和,与人交谈时嘴角永远挂着微笑,流露出豁达与自信。这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商人,多年来一直在桂林做服装鞋袜生意,几乎从未失过手。  2004年5月的一天,他上网偶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