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45
时间过的飞快,一晃几年已经过去了,我也从当初刚刚毕业的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学生。
人们经常说我们是学生的老师,道不如说我们互为老师相互学习来的实际。
试想想,确实是学生在提醒自己如何做老师,当学生在课上表现出听课状态不好时,我们明白这个信号在提醒我课上的有问题;当我们批评学生时,学生反过来以牙还牙,这个信号在提醒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一、 学生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成熟
在中国悠久的教育历程中,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过分的神圣化了,认为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不得违抗。在潜意识中只认为学生是"风景"而忽略了自己也是"风景",正如这样一句名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教书育人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知识,也不是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意识,而是建立在责任、信任的基础上的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从而以自信来推动思想和实践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更重要是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充实着自己。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别忘记了自己也是风景。
二、 学生使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
去年我带的八年级(7)的班主任,在一次班级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批评了他,但他不服气还说:班级里玩手机的不止我一个,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当时心里非常的恼火,心里想我说你是对你好防止你为这些耽误了学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所以就带着火气开始了谈话,没几句就谈蹦了,最后只有靠请家长来了结此事。实际上这次对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不要以传统的思想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都是有鲜明个性的,他们的思想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另外情绪比较容易冲动。所以单纯的去限制他的、约束他往往他们的抵触的心里更加的强烈,如果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对话,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我从这件事上认识到,教育学生不能忙着去防堵,要勤于疏导。
三、学生使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老师习以为常的知识和细节的解释是最容易忽略的或者说是成长中的教师注意不到的地方,这些方面的欠缺是要靠学生来弥补的,他们常常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我上班的第二年时,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教学了,所以自认为初中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过程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欠缺的只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已。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一个问题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使我认识到我的知识还有待完善,也初步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意义。学生的问题是:我们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我留心观察了身边的现象也试着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但有些地方我解释不了;他叙述了这样一个事件:我和弟弟都在这里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妈妈会骑那种用油纸蒙上的电动三轮车来接我们回家,当车行驶起来的时候油纸是向外鼓的,车外的空气在流动,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车外的压强小,车内的压强大所造成的,但是车内的空气不是也随着车一起运动吗?怎么能说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呢?我一听她所说的也对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仔细一考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这里一个过程中他转换了参照物,她在说车外空气流动时选择的的参照物是油纸(车),而在说车内空气运动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在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过程时我们的参照物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容易忽略的地方。所以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要强调这里说的流速是相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而言的。我们在课本上也有类似的例子:飞机起飞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相对于飞机是流动的,而且机翼的上方流动速度大于下方的这样才能获取向上的升力;同样我们在上课时演示飞机起飞的过程时,是让飞机静止,我们用电风扇带动飞机周围空气的流动,飞机一样能够获得向上的升力而起飞。从这件事中使我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学生的智慧与潜力是无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我们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的产生,也不会凭空的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学生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塑料尺子被压弯就有了一定的弹性势能,当我们加大力度弹性势能也增加,但当形变量超过了限度后,这部分弹性势能哪里去了呢?物体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就具有了重力势能,当高度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大,当物体的高度增加到脱离地球引力后,这部分重力势能哪里去了呢?我们教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了解他们的想法,我想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只有这样的"初生牛犊"才会去挑战权威的理论,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来使我们获得进步吧。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敦敦教诲,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我们教师的每一步的成长都有着学生的印记,所以说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
时间过的飞快,一晃几年已经过去了,我也从当初刚刚毕业的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学生。
人们经常说我们是学生的老师,道不如说我们互为老师相互学习来的实际。
试想想,确实是学生在提醒自己如何做老师,当学生在课上表现出听课状态不好时,我们明白这个信号在提醒我课上的有问题;当我们批评学生时,学生反过来以牙还牙,这个信号在提醒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一、 学生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成熟
在中国悠久的教育历程中,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过分的神圣化了,认为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不得违抗。在潜意识中只认为学生是"风景"而忽略了自己也是"风景",正如这样一句名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教书育人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知识,也不是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意识,而是建立在责任、信任的基础上的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从而以自信来推动思想和实践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更重要是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充实着自己。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别忘记了自己也是风景。
二、 学生使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
去年我带的八年级(7)的班主任,在一次班级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批评了他,但他不服气还说:班级里玩手机的不止我一个,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当时心里非常的恼火,心里想我说你是对你好防止你为这些耽误了学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所以就带着火气开始了谈话,没几句就谈蹦了,最后只有靠请家长来了结此事。实际上这次对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不要以传统的思想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都是有鲜明个性的,他们的思想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另外情绪比较容易冲动。所以单纯的去限制他的、约束他往往他们的抵触的心里更加的强烈,如果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对话,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我从这件事上认识到,教育学生不能忙着去防堵,要勤于疏导。
三、学生使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老师习以为常的知识和细节的解释是最容易忽略的或者说是成长中的教师注意不到的地方,这些方面的欠缺是要靠学生来弥补的,他们常常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我上班的第二年时,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教学了,所以自认为初中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过程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欠缺的只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已。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一个问题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使我认识到我的知识还有待完善,也初步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意义。学生的问题是:我们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我留心观察了身边的现象也试着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但有些地方我解释不了;他叙述了这样一个事件:我和弟弟都在这里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妈妈会骑那种用油纸蒙上的电动三轮车来接我们回家,当车行驶起来的时候油纸是向外鼓的,车外的空气在流动,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车外的压强小,车内的压强大所造成的,但是车内的空气不是也随着车一起运动吗?怎么能说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呢?我一听她所说的也对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仔细一考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这里一个过程中他转换了参照物,她在说车外空气流动时选择的的参照物是油纸(车),而在说车内空气运动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在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过程时我们的参照物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容易忽略的地方。所以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要强调这里说的流速是相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而言的。我们在课本上也有类似的例子:飞机起飞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相对于飞机是流动的,而且机翼的上方流动速度大于下方的这样才能获取向上的升力;同样我们在上课时演示飞机起飞的过程时,是让飞机静止,我们用电风扇带动飞机周围空气的流动,飞机一样能够获得向上的升力而起飞。从这件事中使我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学生的智慧与潜力是无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我们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的产生,也不会凭空的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学生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塑料尺子被压弯就有了一定的弹性势能,当我们加大力度弹性势能也增加,但当形变量超过了限度后,这部分弹性势能哪里去了呢?物体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就具有了重力势能,当高度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大,当物体的高度增加到脱离地球引力后,这部分重力势能哪里去了呢?我们教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了解他们的想法,我想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只有这样的"初生牛犊"才会去挑战权威的理论,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来使我们获得进步吧。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敦敦教诲,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我们教师的每一步的成长都有着学生的印记,所以说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