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消毒的基本方法。①物理性消毒。主要指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干燥、高温等消毒方法。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不但其紫外线有较强的杀毒作用,而且阳光灼热和蒸发水分引起的干燥也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用火焰喷射器对鸡舍地面、墙角等耐火设施烧灼消毒,对杀灭球虫虫卵有很好的作用。在进行疫苗注射、药物注射治疗时,对注射器等器械进行煮沸、蒸汽消毒也是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
②机械性清除。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是最普通、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清扫加上用水冲洗,可使鸡舍环境的病原减少60%以上。因此,饲养人员要经常性地坚持清扫鸡舍.减少脏物堆积。
③生物热消毒。主要用于污染的粪便、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等。即在粪便和脏物堆沤过程中,利用其中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使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则可以杀死病毒、细菌(芽孢除外)、寄生虫虫卵等,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同时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
④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的消毒。在养鸡场也是最普通和经常采用的消毒措施。据实验测定,经过清扫冲洗的鸡舍,再用化学消毒剂有效消毒后,可使病原减少90%以上。
2、化学消毒药的种类。①酚类(如甲酚、复合酚等)。
②醇类。(如酒精)。
⑧酸、碱类(如乙酸、苯甲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
④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
⑧卤素类(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强力消毒灵、碘等)。
⑥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
⑦醛类及挥发性烷化剂(如福尔马林、烏洛托品等)。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①消毒剂的浓度。一般来说.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杀菌力也就越强,但随着消毒剂浓度增高,对活组织(鸡体)的毒性也就相应地增大。故在进行饮水消毒时,应注意浓度问题。另一方面,有的消毒剂当超过一定浓度时.消毒作用反而减弱,如70%~75%的酒精杀菌效果要比95%的酒精好。
②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病毒对碱和甲醛很敏感,而对酚类的抵抗力却很低。大多数的消毒剂对细菌有杀灭作用,但对细菌的芽孢和病毒作用很小.因此在消毒时,应考虑致病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消毒剂。
⑧消毒剂的温湿度。消毒剂的杀菌效力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菌效力增强,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强。在使用甲醛熏蒸消毒时.要求鸡舍温度在17℃以上.湿度在70%以上,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④消毒时间适宜。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效力同消毒作用时间成正比,其作用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作用时间如果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密闭鸡舍带鸡消毒时,若使用挥发性消毒剂时.应关闭风机20~30分钟。
4、鸡场消毒。①大门口及场区的消毒。养鸡场的大门口要建消毒池(宽度与大门口一致,长以能使进出车辆轮胎至少绕1周为宜).用2%~3%烧碱或其他有效消毒液供进出车辆消毒,每周更换1次。场区在保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每周用有效化学消毒剂喷洒1~2次。
②鸡舍及饲养用具的消毒。鸡舍门口设立消毒池,勤换消毒液,供饲料推车、集蛋车车轮和人员脚踩消毒。进鸡前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并同地网、鸡笼等耐水饲养设备、器具、鸡舍墙壁、地面、屋顶一道冲洗干净,用2%~3%烧碱或0.1%~0.2%易克林、0.1%~0.2%强力消毒液、0 1%~0.2%瘟毒消、水浩益等覆盖喷洒消毒,空置2周。在进鸡前3~4天与饲养设备、垫料、器具一起,用固体甲醛(10~20克/立方米.温度25℃,湿度75%以上效果最佳)对鸡舍密闭熏蒸48小时以上.开窗通风。
⑧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场舍应注意洗手、换鞋、更衣,甚至洗浴.减少通过人员传播疾病的机会.
④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成本低、收效大的特点。其作用是:使鸡体表面和鸡舍清洁;杀死和减少鸡体和鸡舍空气中的病原体:沉降鸡舍内飘浮的尘埃,抑制氨气产生和吸附氨气;夏季有降温防暑作用。用几种高效低毒消毒剂交替使用,热天每周2~3次,冷天每周1~2次,发病时,每周3次以上.能有效阻断病原扩散,防止疫病传播。
郑图涛
②机械性清除。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是最普通、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清扫加上用水冲洗,可使鸡舍环境的病原减少60%以上。因此,饲养人员要经常性地坚持清扫鸡舍.减少脏物堆积。
③生物热消毒。主要用于污染的粪便、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等。即在粪便和脏物堆沤过程中,利用其中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使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则可以杀死病毒、细菌(芽孢除外)、寄生虫虫卵等,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同时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
④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的消毒。在养鸡场也是最普通和经常采用的消毒措施。据实验测定,经过清扫冲洗的鸡舍,再用化学消毒剂有效消毒后,可使病原减少90%以上。
2、化学消毒药的种类。①酚类(如甲酚、复合酚等)。
②醇类。(如酒精)。
⑧酸、碱类(如乙酸、苯甲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
④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
⑧卤素类(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强力消毒灵、碘等)。
⑥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
⑦醛类及挥发性烷化剂(如福尔马林、烏洛托品等)。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①消毒剂的浓度。一般来说.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杀菌力也就越强,但随着消毒剂浓度增高,对活组织(鸡体)的毒性也就相应地增大。故在进行饮水消毒时,应注意浓度问题。另一方面,有的消毒剂当超过一定浓度时.消毒作用反而减弱,如70%~75%的酒精杀菌效果要比95%的酒精好。
②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病毒对碱和甲醛很敏感,而对酚类的抵抗力却很低。大多数的消毒剂对细菌有杀灭作用,但对细菌的芽孢和病毒作用很小.因此在消毒时,应考虑致病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消毒剂。
⑧消毒剂的温湿度。消毒剂的杀菌效力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菌效力增强,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强。在使用甲醛熏蒸消毒时.要求鸡舍温度在17℃以上.湿度在70%以上,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④消毒时间适宜。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效力同消毒作用时间成正比,其作用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作用时间如果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密闭鸡舍带鸡消毒时,若使用挥发性消毒剂时.应关闭风机20~30分钟。
4、鸡场消毒。①大门口及场区的消毒。养鸡场的大门口要建消毒池(宽度与大门口一致,长以能使进出车辆轮胎至少绕1周为宜).用2%~3%烧碱或其他有效消毒液供进出车辆消毒,每周更换1次。场区在保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每周用有效化学消毒剂喷洒1~2次。
②鸡舍及饲养用具的消毒。鸡舍门口设立消毒池,勤换消毒液,供饲料推车、集蛋车车轮和人员脚踩消毒。进鸡前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并同地网、鸡笼等耐水饲养设备、器具、鸡舍墙壁、地面、屋顶一道冲洗干净,用2%~3%烧碱或0.1%~0.2%易克林、0.1%~0.2%强力消毒液、0 1%~0.2%瘟毒消、水浩益等覆盖喷洒消毒,空置2周。在进鸡前3~4天与饲养设备、垫料、器具一起,用固体甲醛(10~20克/立方米.温度25℃,湿度75%以上效果最佳)对鸡舍密闭熏蒸48小时以上.开窗通风。
⑧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场舍应注意洗手、换鞋、更衣,甚至洗浴.减少通过人员传播疾病的机会.
④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成本低、收效大的特点。其作用是:使鸡体表面和鸡舍清洁;杀死和减少鸡体和鸡舍空气中的病原体:沉降鸡舍内飘浮的尘埃,抑制氨气产生和吸附氨气;夏季有降温防暑作用。用几种高效低毒消毒剂交替使用,热天每周2~3次,冷天每周1~2次,发病时,每周3次以上.能有效阻断病原扩散,防止疫病传播。
郑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