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模式之语文教学“五读”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学期初,通过反复研究,我校初步探索出语文"五读"教学特色,即"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本色,形成了以"自学、质疑、读议、表演、拓展"为基本教学模式的新型课堂。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
  关键词:语文"五读" 通读 悟读 品读 演读 拓展读
  本学期初,通过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复研究,我校初步探索出语文"五读"教学特色,即"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本色,形成了以"自学、质疑、读议、表演、拓展"为基本教学模式的新型課堂。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体现"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五读特色呢?具体有如下做法:
  一、把握课文大意--通读
  通读,是把课文读通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是"五读"特色的起始环节,属于感知性阅读阶段。一般是在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记字形,读顺句子,读通全文。要做到读书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读破句、不指读。通读后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 抓住重点词、句、段--悟读
  悟读,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去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悟读"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体验与领悟阶段,采用的读法是略读、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综合性阅读方法。
  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通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议论"等形式去实现"悟读",在"理解"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三、剖析遣词造句的意味--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独到性进行品味、欣赏和评价。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品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增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价值。
  读议课文时,一般是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体会表达方法的运用,探讨读写技巧,从而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性。正是"读了又思,思了又读",反复品读,才能入情入境。"悟读"与"品读"往往可以灵活结合在一起,在品中悟,悟中品。
  "品"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换词换句,通过词语、句子的比较形式,感悟这样表达的好处。比方"非常"一词可以换成"很"、"特别"、"尤其"、"格外"等类似的词汇。"那还不容易!"换个说法就是"这很容易。"
  其次还可以品读重点词句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在《蜗牛的奖杯》一课,三个成语"遥遥领先"以致"得意洋洋",最后"天长日久",蜗牛就和奖杯粘在了一起。让学生领悟要正确对待荣誉,不断进取,否则将会退化,落伍,甚至被淘汰。
  四、内化文本,活化文字--演读
  演读,就是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能培养学生各个感官的综合技能,训练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实现技能的转化。成功的表演是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化与活化,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其趣味性更能增强学习效果。
  所以说,"演读"是阅读教学的升华,它使无声的教材语言成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实现了课文教学的最大效能。
  五、超越读本,知识外延--拓展读
  "拓展读",就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的拓展训练。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的训练。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放飞想象,借助课文中所渗透的的知识向外延伸,让学生走出读本,走进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培养创新意识。
  拓展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来延伸。
  课前拓展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交流资料,又如学习《三顾茅庐》时,每位学生都看到了《三顾茅庐》这篇文题目的左边有一枚邮票,不知大家对这三国演义的邮票有多少了解?布置预习任务,进而知识共享。
  课中的拓展大多是在学习课文内容上的延伸或表达方法上的拓展练习。比如《放小鸟》一课,学习文中小鸟的形象描写,写一写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这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拓展,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
  课后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联系课文自主拓展,扩展他们的视野,将语文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可以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读议全文后,创造一个机会:"如果现在你是小骆驼,遇到小红马的直言,你会怎么做,又怎么说呢?"从而加深了科普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对待别人在你面前所说的话,更好的认识自己。
  总而言之,"五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通过"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五读特色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2]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却觉得课被我上得自己都不喜欢,不知道如何让我的语文既让学生喜欢又能学到东西,还能应付目前的中考,我希望我的学生全面发展与考试成绩双丰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呢?又只讲求分、分,一切都是分。领导就要升学率和不出事,老师只想证明自己的学生分数有多高,以此来体现自身价值。  为了真正实现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减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
期刊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在教学中,师生相互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的课程中,教学昭示著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及发展给予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知识积累,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等,因此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那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就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一﹑阅读是一种习惯,要逐日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习惯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指导、持续不断地引领、天长日久地熏陶。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  1﹑师生诵读
【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古诗教学,而忽视新诗。诗歌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还要掌握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准确把握诗歌内涵,特别是应把重心放在对诗歌意境的剖析上。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的方法。  【关键词】诗歌教学 古诗和新诗 深层意蕴  诗歌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历来重视对儿童的诗教。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摘要:新課程标准在我国教育中深入开展,各种学科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更是全面展开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时,要重视把握好写作教学的特点,全面的进行写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  一、初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