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从出生社会底层的男主人公于连与贵族小姐玛蒂尔德的爱情悲剧故事。《新结婚时代》是当代作家王海鸰的婚恋小说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出生农村的何建国与来自北京高知家庭的妻子顾小西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不同时代的凤凰男,其爱情悲剧后面隐含着诸多相同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红与黑;新结婚时代;凤凰男;爱情悲剧原因
作者简介:胡彩蓉(1993-),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化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2
一、不同时代的凤凰男
1.1凤凰男的概念
凤凰男是近些年来产生于国内网络上并且备受热议的一个词语,百度百科对凤凰男的定义,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凤凰男是“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概念的两层层含义:一是出身卑微,二是有所成就。
1.2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出生于小城市维利尔一个木匠家庭,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最底层的阶层。由于受到曾经是拿破仑手下的外科老军医的影响,学习了历史和拉丁文。凭着超凡的记忆力和一定的天赋,能将拉丁文版的《新约全书》和《教皇论》倒背如流,也正是有这个能力,才能到市长家担任家庭教师。渴望改变命运的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家庭教师,他与市长夫人的奸情被揭发后,来到了贝尚松神学院,在这里他努力讨好院长,经由院长的推荐,来到了法国宫廷显贵德·拉穆尔侯爵府,于连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圆滑的处世能力得到了侯爵的赏识,获得了象征荣誉的十字勋章,骑士封号,年收入二万零六百法郎的庄园以及法兰西陆军中尉军衔,到这里,可以说于连已是一个人生大赢家了。
《新结婚时代》中何建国,一个来自山东沂蒙贫穷山村的农村学子,通过自己努力,考上清华大学。但是在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哥哥也同时考上了大学,由于家里太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通过抓阄,最终是何建国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而他哥哥只能在老家种地,可见他家的经济状况是多么的窘迫。拥有计算机系硕士学历的他,毕业后成为了北京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业务骨干,税后年薪十二万,娶到了出生于北京高知家庭的顾小西。从山区走出,能够在北京安身立业。在当代中国社会,他所拥有的是多少从农村出来漂泊在城市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学历,事业,房子,户口,家庭。何建国因此成为了何父的骄傲,成了他在何家村夸耀的本钱,也自然是何家村乡里乡民眼中的天之骄子。何建国也更是那些从农村出来漂泊在城市年轻人羡慕的对象,要知道,现今有多少北漂族过着凄惨的生活,为的仅仅是能在北京追寻他们的梦想,在北京生存。
1.3悲剧的爱情
《红与黑》于连悲剧的一生是跟他两段悲剧的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中于连的爱情悲剧指的是他与玛蒂尔德的爱情,玛蒂尔德是法国巴黎上层社会中宫廷重臣德·拉穆尔侯爵之女。虽然,于连跟这位贵族小姐的爱情是由被动开始:玛蒂尔德厌倦上层社会的追求者,看上了出身社会底层的于连,但是于连也被这位有着高贵出生,智慧和美貌以及大量财产所吸引继而想要征服这位贵族小姐。尽管要背叛自己的父亲和阶级,玛蒂尔德最终还是决定与于连成婚,于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获得了金钱和封号荣誉。可是一切都如昙花一现,市长夫人写信揭发了于连,于连一气之下向她开了枪,市长夫人虽然没有被打死,于连却被关进了监狱,侯爵取消了他与玛蒂尔德的婚约,他拒绝自己未婚妻的帮助,大无畏地走向了死亡。在故事的结尾,玛蒂尔德悲壮地亲手将自己爱人的头颅埋进了用大理石装饰的山洞里面。
何建国的妻子顾小西是北京人,家境优越,母亲是医院主任,父亲是大学教授,都是知识分子,而何建国的父亲确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结婚之前,两人的婚姻就受到了顾母强烈的反对。但顾小西还是不母亲反对,嫁给了何建国。何建国是现代农村孩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顾小西也是普通的城市女孩,正因为爱两人才结合到一起,可是他们的婚姻之路是充满艰辛的,顾母起初的反对和他婚后对何建国的不满就证明了道路的不平坦。此外,何建国的家庭对顾小西及其家庭的不合理要求也越来越多,顾小西因习惯性流产而不能生育,在何父眼里,这样的媳妇已经失去了意义,小西母亲因过度劳累去世,二人最终选择离婚。
二、爱情悲剧的原因
2.1阶级差异
正如前文所分析到的,聪明才能成为凤凰,有所成就才能称为凤凰,于连和何建国的才华、智慧和不平凡的个性正能吸引玛蒂尔德、顾小西这类在温室下长大的女孩儿。可是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的搭配组合,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却都以悲剧收场,根本的原因还是得归结于他们之间巨大的阶级差異。也正是因为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社会背景和地位完全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一样,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定会有诸多不可协调的矛盾。
玛蒂尔德出身贵族,而于连出生于平民阶级,高傲的贵族小姐在内心深处是非常看不起于连的出身,她为同比自己阶级地位低下这么多的人谈恋爱感到羞耻,“这事若被发现,可以肯定是一个永久的耻辱”,[1]玛蒂尔德背叛了她的父亲,背叛了她的阶级,之所以下定决心跟于连成婚,是因为于连写信追求元帅夫人引起了她极大的嫉妒,她的骄傲和虚荣心决不允许她输给任何人,本质上来说,玛蒂尔德真正爱的其实是自己。而于连也被这位贵族小姐的轻蔑折磨得痛苦不堪,“只因为我的出生低贱,就够她责备自己为我所做的事情了”[2]。
顾小西与何建国的结合,是城乡的典型代表。顾小西虽不是出生权贵之家,但相比起何建国,家世和社会地位都比何建国优越,顾小西的父母知书达理,而何建国的父亲有着严重的传统封建思想。顾小西在骨子里还是不喜欢农村,歧视农村的,因此她非常抗拒去何建国老家过年,她受不了何家村存在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可是何建国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双方及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才使得何建国与顾小西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不断升华。 2.2社会支持度
一般对社会支持的解释可概括为两类:一是客观的、实际可见的支持,如经济上的帮助和直接服务;二是主观体验到的情绪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支持、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3]。于连和何建国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凤凰男的爱情之所以是悲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支持度太低。
于连与玛蒂尔德的婚约虽然从客观角度看得到了支持,得到了玛蒂尔德父亲物质上的支持:每年三万六千法郎的收入和骑兵中尉的称号。但是这其实只是侯爵的缓兵之计,其实他是完全不同意女儿跟于连的婚约,在最后写给玛蒂尔德的信中,他写到“我以荣誉作证告诉你,我绝不同意你嫁给那个人;是这个无耻的年轻人本人,逼着我给德·雷纳尔太太写信;彻底放弃那个卑鄙小人吧,只有这样,你才会重新得到一个父亲。”[4]可见于连完全不被这个将来的岳父所接受。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封建贵族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不允许下层阶级的青年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侯爵迫使市长夫人写信揭发于连,而于连内心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性,拒绝了继续上诉,他与玛蒂尔德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何建国与妻子顾小西的婚姻,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度都是非常低的。何建国婚姻中的矛盾,很多都是跟钱有关,他跟妻子的工资在北京都不高,二人的生活开销房贷都需要精打细算地过着,顾家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支持何建国,而自己老家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在婚前就遭到了顾母的坚决反对,理由就是因为何建国出生偏远的穷山村,农村里的父母兄弟姐妹又都是拖累,自己的女儿从小都没有受过任何的苦,条件也好,自然不能嫁亏了。婚后,何建国在顾家的存在感也是非常低的。“什么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什么老丈杆子给姑爷烫酒对饮张罗饭菜,统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他们对他,是一成的不远不近不温不火”。[5]此外,顾小西身边的朋友总有同样的议论,她嫁给何建国是嫁亏了。而在顾小西患上习惯性流产之后,何家坚决要求何建国跟顾小西离婚。
三、结语
作为不同时代的凤凰男,于连和何建国虽然出身卑微,但都有着一颗奋斗的心和优秀的品质,然而他们与孔雀女妻子的爱情婚姻都以失败结局,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是阶级差异和社会支持度太低,每个社会的阶层在不同时代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于连所处的社会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而何建国所处的当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阶层固化这一现象,爱情婚姻悲剧其实是这个社会背景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产物。通过这两段悲剧,我们不得不承认,婚姻中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如果社会对凤凰男的态度是支持和宽容,那么他们的幸福感就会上升。当然,一段爱情走向婚姻并且持续下去,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比如还涉及到双方的性格、家庭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爱情需要经营,婚姻需要经营,对于爱情和婚姻我们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因为毕竟还是有那么多爱情和婚姻都走向了成功。任何人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凤凰男也是,所以社会应给与这一群体更多的宽容。
注释:
[1][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85.
[2]同上:298.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67-70.
[4][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386-387.
[5]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珍藏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0.
参考文献:
[1][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6.
[2]范呈彬.激情和虛荣-论红与黑的两种爱情[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高倩.《红与黑》的梦想解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3(11).
[4]霍晓佩.《红与黑》中爱情视角的解读[J].安徽文学.2009(2).
[5]邵晓芳.浅谈《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悲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4).
[6]孙菁.《新结婚时代》:爱情与“门当户对”观念的PK[J].当代电影.2007(5).
[7]谭鼎莎.试论《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J].外国文学.2010(2).
[8]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珍藏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
[9]杨晓云.婚姻中不能承载之重-对《新结婚时代》的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11(7).
关键词:红与黑;新结婚时代;凤凰男;爱情悲剧原因
作者简介:胡彩蓉(1993-),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化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2
一、不同时代的凤凰男
1.1凤凰男的概念
凤凰男是近些年来产生于国内网络上并且备受热议的一个词语,百度百科对凤凰男的定义,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凤凰男是“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概念的两层层含义:一是出身卑微,二是有所成就。
1.2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出生于小城市维利尔一个木匠家庭,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最底层的阶层。由于受到曾经是拿破仑手下的外科老军医的影响,学习了历史和拉丁文。凭着超凡的记忆力和一定的天赋,能将拉丁文版的《新约全书》和《教皇论》倒背如流,也正是有这个能力,才能到市长家担任家庭教师。渴望改变命运的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家庭教师,他与市长夫人的奸情被揭发后,来到了贝尚松神学院,在这里他努力讨好院长,经由院长的推荐,来到了法国宫廷显贵德·拉穆尔侯爵府,于连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圆滑的处世能力得到了侯爵的赏识,获得了象征荣誉的十字勋章,骑士封号,年收入二万零六百法郎的庄园以及法兰西陆军中尉军衔,到这里,可以说于连已是一个人生大赢家了。
《新结婚时代》中何建国,一个来自山东沂蒙贫穷山村的农村学子,通过自己努力,考上清华大学。但是在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哥哥也同时考上了大学,由于家里太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通过抓阄,最终是何建国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而他哥哥只能在老家种地,可见他家的经济状况是多么的窘迫。拥有计算机系硕士学历的他,毕业后成为了北京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业务骨干,税后年薪十二万,娶到了出生于北京高知家庭的顾小西。从山区走出,能够在北京安身立业。在当代中国社会,他所拥有的是多少从农村出来漂泊在城市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学历,事业,房子,户口,家庭。何建国因此成为了何父的骄傲,成了他在何家村夸耀的本钱,也自然是何家村乡里乡民眼中的天之骄子。何建国也更是那些从农村出来漂泊在城市年轻人羡慕的对象,要知道,现今有多少北漂族过着凄惨的生活,为的仅仅是能在北京追寻他们的梦想,在北京生存。
1.3悲剧的爱情
《红与黑》于连悲剧的一生是跟他两段悲剧的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中于连的爱情悲剧指的是他与玛蒂尔德的爱情,玛蒂尔德是法国巴黎上层社会中宫廷重臣德·拉穆尔侯爵之女。虽然,于连跟这位贵族小姐的爱情是由被动开始:玛蒂尔德厌倦上层社会的追求者,看上了出身社会底层的于连,但是于连也被这位有着高贵出生,智慧和美貌以及大量财产所吸引继而想要征服这位贵族小姐。尽管要背叛自己的父亲和阶级,玛蒂尔德最终还是决定与于连成婚,于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获得了金钱和封号荣誉。可是一切都如昙花一现,市长夫人写信揭发了于连,于连一气之下向她开了枪,市长夫人虽然没有被打死,于连却被关进了监狱,侯爵取消了他与玛蒂尔德的婚约,他拒绝自己未婚妻的帮助,大无畏地走向了死亡。在故事的结尾,玛蒂尔德悲壮地亲手将自己爱人的头颅埋进了用大理石装饰的山洞里面。
何建国的妻子顾小西是北京人,家境优越,母亲是医院主任,父亲是大学教授,都是知识分子,而何建国的父亲确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结婚之前,两人的婚姻就受到了顾母强烈的反对。但顾小西还是不母亲反对,嫁给了何建国。何建国是现代农村孩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顾小西也是普通的城市女孩,正因为爱两人才结合到一起,可是他们的婚姻之路是充满艰辛的,顾母起初的反对和他婚后对何建国的不满就证明了道路的不平坦。此外,何建国的家庭对顾小西及其家庭的不合理要求也越来越多,顾小西因习惯性流产而不能生育,在何父眼里,这样的媳妇已经失去了意义,小西母亲因过度劳累去世,二人最终选择离婚。
二、爱情悲剧的原因
2.1阶级差异
正如前文所分析到的,聪明才能成为凤凰,有所成就才能称为凤凰,于连和何建国的才华、智慧和不平凡的个性正能吸引玛蒂尔德、顾小西这类在温室下长大的女孩儿。可是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的搭配组合,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却都以悲剧收场,根本的原因还是得归结于他们之间巨大的阶级差異。也正是因为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社会背景和地位完全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一样,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定会有诸多不可协调的矛盾。
玛蒂尔德出身贵族,而于连出生于平民阶级,高傲的贵族小姐在内心深处是非常看不起于连的出身,她为同比自己阶级地位低下这么多的人谈恋爱感到羞耻,“这事若被发现,可以肯定是一个永久的耻辱”,[1]玛蒂尔德背叛了她的父亲,背叛了她的阶级,之所以下定决心跟于连成婚,是因为于连写信追求元帅夫人引起了她极大的嫉妒,她的骄傲和虚荣心决不允许她输给任何人,本质上来说,玛蒂尔德真正爱的其实是自己。而于连也被这位贵族小姐的轻蔑折磨得痛苦不堪,“只因为我的出生低贱,就够她责备自己为我所做的事情了”[2]。
顾小西与何建国的结合,是城乡的典型代表。顾小西虽不是出生权贵之家,但相比起何建国,家世和社会地位都比何建国优越,顾小西的父母知书达理,而何建国的父亲有着严重的传统封建思想。顾小西在骨子里还是不喜欢农村,歧视农村的,因此她非常抗拒去何建国老家过年,她受不了何家村存在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可是何建国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双方及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才使得何建国与顾小西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不断升华。 2.2社会支持度
一般对社会支持的解释可概括为两类:一是客观的、实际可见的支持,如经济上的帮助和直接服务;二是主观体验到的情绪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支持、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3]。于连和何建国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凤凰男的爱情之所以是悲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支持度太低。
于连与玛蒂尔德的婚约虽然从客观角度看得到了支持,得到了玛蒂尔德父亲物质上的支持:每年三万六千法郎的收入和骑兵中尉的称号。但是这其实只是侯爵的缓兵之计,其实他是完全不同意女儿跟于连的婚约,在最后写给玛蒂尔德的信中,他写到“我以荣誉作证告诉你,我绝不同意你嫁给那个人;是这个无耻的年轻人本人,逼着我给德·雷纳尔太太写信;彻底放弃那个卑鄙小人吧,只有这样,你才会重新得到一个父亲。”[4]可见于连完全不被这个将来的岳父所接受。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封建贵族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不允许下层阶级的青年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侯爵迫使市长夫人写信揭发于连,而于连内心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性,拒绝了继续上诉,他与玛蒂尔德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何建国与妻子顾小西的婚姻,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度都是非常低的。何建国婚姻中的矛盾,很多都是跟钱有关,他跟妻子的工资在北京都不高,二人的生活开销房贷都需要精打细算地过着,顾家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支持何建国,而自己老家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在婚前就遭到了顾母的坚决反对,理由就是因为何建国出生偏远的穷山村,农村里的父母兄弟姐妹又都是拖累,自己的女儿从小都没有受过任何的苦,条件也好,自然不能嫁亏了。婚后,何建国在顾家的存在感也是非常低的。“什么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什么老丈杆子给姑爷烫酒对饮张罗饭菜,统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他们对他,是一成的不远不近不温不火”。[5]此外,顾小西身边的朋友总有同样的议论,她嫁给何建国是嫁亏了。而在顾小西患上习惯性流产之后,何家坚决要求何建国跟顾小西离婚。
三、结语
作为不同时代的凤凰男,于连和何建国虽然出身卑微,但都有着一颗奋斗的心和优秀的品质,然而他们与孔雀女妻子的爱情婚姻都以失败结局,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是阶级差异和社会支持度太低,每个社会的阶层在不同时代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于连所处的社会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而何建国所处的当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阶层固化这一现象,爱情婚姻悲剧其实是这个社会背景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产物。通过这两段悲剧,我们不得不承认,婚姻中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如果社会对凤凰男的态度是支持和宽容,那么他们的幸福感就会上升。当然,一段爱情走向婚姻并且持续下去,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比如还涉及到双方的性格、家庭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爱情需要经营,婚姻需要经营,对于爱情和婚姻我们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因为毕竟还是有那么多爱情和婚姻都走向了成功。任何人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凤凰男也是,所以社会应给与这一群体更多的宽容。
注释:
[1][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85.
[2]同上:298.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67-70.
[4][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386-387.
[5]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珍藏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0.
参考文献:
[1][法]司汤达著. 红与黑[M]. 邹心胜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6.
[2]范呈彬.激情和虛荣-论红与黑的两种爱情[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高倩.《红与黑》的梦想解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3(11).
[4]霍晓佩.《红与黑》中爱情视角的解读[J].安徽文学.2009(2).
[5]邵晓芳.浅谈《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悲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4).
[6]孙菁.《新结婚时代》:爱情与“门当户对”观念的PK[J].当代电影.2007(5).
[7]谭鼎莎.试论《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J].外国文学.2010(2).
[8]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珍藏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
[9]杨晓云.婚姻中不能承载之重-对《新结婚时代》的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