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节日文化 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我国节日文化,不仅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品德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德育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实施幼儿德育教育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日文化;幼儿;德育教育
  我国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每个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精神与内涵,包括感恩精神、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都与幼儿德育教育有着较高的契合度,能够将其应用其中[1]。因此,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一、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培养幼儿感恩精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家庭的团圆与美好格外重视,许多节日文化有团圆的内涵,如春节、中秋节等。尤其是我国的中秋佳节,更是被称为团圆节。在中秋节时,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在节日氛围中,团圆的人们会感到快乐,而不能够团圆的人们则会激发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2]。
  幼儿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并不熟悉,认知并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育幼儿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心智,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帮助幼儿在团圆美好的氛围中感知亲人对自己的爱,从而建立热爱家庭的思想,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培养幼儿感恩亲人的精神。例如,在中秋节这天,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有关团圆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嫦娥因为偷吃了仙药而飞天成仙,离开了后羿,从而与家人分开,嫦娥飞升后便觉得十分悔恨与伤感。从这个故事中,幼儿能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关心自己的家人。教师再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积极与家人交流沟通,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重阳节到来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些感恩家人的活动任务,促使幼儿主动与家人进行沟通。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或者带领幼儿为家人做一些手工类的小礼品,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更好地感知重阳节的内涵,还能够加深幼儿对团聚的认知,进而培养幼儿的感恩精神。
  二、在节日文化传承中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意识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感恩、欢庆、纪念等情感,也包含对长辈、亲人的尊重之情,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节日,能够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意识,从而促使幼儿树立尊重先贤、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的思想[3]。
  例如,在清明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对烈士的尊重与崇敬情感;在端午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使幼儿对屈原风骨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端午节的内涵与由来,帮助幼儿感知先贤的爱国情怀,激发幼儿对先贤的怀念。
  此外,在德育教育时,教师要让幼儿懂得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例如,我国的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重阳节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还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涵。“九”字在我国民俗观念中是最大的数字,“九九重阳节”这一节日名称有着长久与长寿的寓意,其中所包含的祝愿是期望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我国于1989年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教师可以在重阳节这天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尊老爱幼的活动,如带领幼儿去敬老院陪伴老人读书、聊天,或者表演文艺节目;鼓励幼儿主动与家中老人沟通交流,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为家中的老人讲讲故事、捶捶背,并将自己的感恩之情、敬重之情向长辈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向幼儿讲解基本的礼貌礼仪,如在与长辈说话时要多使用礼貌用语、积极主动与长辈打招呼、时常向长辈们问好等。
  这种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意识,从而为幼儿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节日文化传承中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一同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民族的团结进步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的稳定繁荣。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幼儿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让幼儿树立团结、和平、友爱的精神,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4]。
  教师可以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帮助幼儿对我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包括我国的民族精神、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使得幼儿内心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深厚的情感,逐渐形成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的良好精神品质[5]。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智商与情商,采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引导方式,不能机械地将各类思想强制灌输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熏陶,让幼儿清晰感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元宵节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元宵节的相关小知识,播放各地灯会的视频,并带领幼儿开展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够对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形成初步的了解,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方在元宵节当天有扭秧歌、耍龙灯和打太平鼓等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教师将其引入德育教育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幼儿一同观看相关视频,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兴趣,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使幼儿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知德育教育。这种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培养幼儿爱国情感的方式,既能够帮助幼儿直观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地方民俗,又能够使得幼儿对我国的多元文化形成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幼儿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四、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节日文化中各种有趣的风俗习惯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与乐趣,帮助幼儿提升智力、强健体魄,所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节日文化,组织幼儿开展由节日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民间传统游戏[6]。
  例如,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划龙舟”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因为无法与其他幼儿正常交流而内心沮丧,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用礼貌用语与他人进行沟通,如“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等。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启发幼儿学会互帮互助,同时发散思维想办法解决难题。再如,“划龙舟”游戏的道具是纸箱,由于纸箱比较小,无法容纳太多的幼儿一起玩耍,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动手建造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大型“龙舟”。废弃的大纸箱比较大,一个人无法搬动,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合作搬运纸箱。“划龙舟”游戏所使用的竹竿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提醒,注意安全。这样的节日游戏不仅能够促使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智慧碰撞,还能够使幼儿体验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相互谦让、乐于助人、协同合作、礼貌交往等道德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其他的节日风俗文化,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年龄特征开展游戏,包括放风筝、舞龙、舞狮等,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使幼儿接受文化熏陶,让幼儿在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简而言之,传承节日文化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象征所在。所以,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实施德育教育,不僅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幼儿内化道德精神,提升德育品质,对幼儿未来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严建华.幼儿园传统节日中品格教育开展策略研究:以端午节为例[J].教师,2020(04):109-110.
  林静.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背景下开展幼儿孝道教育[J].新智慧,2019(13):4 49.
  姚若云.重德育,传文明:对幼儿德育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的教学思考[J].教师,2021(01):103-104.
  孙静.传统中国节 铸就民族魂: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德育方面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252-253.
  欧美榕.在传统节日文化中进行幼儿亲社会行为启蒙教育的价值与策略:以端午节为例[J].读写算:2020(20):37-38.
  陈芝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67.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科技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授课结构,不断创新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物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一、引言  生物这门课程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
【摘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确保教学改革目标得到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有利资源,不断创新、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形式;评价方法;关键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学生通过幼儿教育完成对世界万物的基本认知和知识积累,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加深入,普遍性地认为教育要从小开始,这也就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进程中,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学;游戏化教学;可行性  一、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元素解读  (一)游戏是
【摘要】高考可以说对学生未来的道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數学作为高考中难度最大、分数占比较多的学科,是每名学生必须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应用题占据着数学考卷的“半壁江山”,是数学课程规划中的难点,教师要结合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出题方式和解题逻辑,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思维,提高解决应用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应用题  高中数学的应用题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应用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应该加强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研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题策略  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现代化,小学教育事业也应该随着时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高中数学知识多而抽象,学生只有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本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体验式教学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理解所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既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能在加深学生数学印象的同时,很好地提升其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步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逻辑推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直觉洞察却是实现数学创新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文章认为培养数学直觉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关注数形结合,感悟直觉思维;利用大胆猜想,发现直觉思维;深化解题过程,形成直觉思维;强化辩证思考,升华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