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专治“中国式聪明”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入“中国式聪明”,百度一下,竟然找到相关结果591,000个,且多为负面资料。人们对“中国式聪明”的理解大多是“小聪明”,或者“把聪明用错了地方”。网上流传的“中国式聪明”的尴尬大多集中在两种现象:一是中国人到国外很容易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充分利用;二是有些西方的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就水土不服。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看到了这种聪明,并给出了解决之道。《尚书·大禹谟》中记载,舜禅让王位给大禹时传了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法也称中华心法,是中华密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精神几乎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秘密:因为人心惟危,管人是难的。但管理人总有办法,而且办法总是妙不可言。掌握方法的途径就是用功精深、专一,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病因:人心惟危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人性假设的不同便产生不同的管理理论。因此,管理学也被称为“人性之学”。西方人以人性恶为前提,所以重视制度,试图从制度设计上使人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重视人治和自觉。但性善与性恶两种看似水火不容的人性假设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中华心法的第一句话就是“人心惟危”,指人心险恶难测,和西方的性恶理论如出一辙。“人心惟危”和西方的“人性恶的假设”道出了管理的本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管理就是要从制度上下功夫,用好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但东西方的管理都远没有这么简单。西方人的思维对“中国式聪明”深表无奈,因为西方的制度背后还有西方的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和信用体系的支撑。例如,在澳大利亚,如果你迷路了,就可以向警察问路,警察就会开车把你带到目的地。但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得知当地的“规则”后,就会利用这点来省车费,后来澳警方就定了一条规定:中国人问路不带路。同样的一些西方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就会水土不服,这不是制度的本质有问题,而是没有真正执行制度的精神。正如子思和宋大夫乐朔辩论时说的那样:假使周公和尧、舜彼此颠倒换个时代,那么尧、舜的文告,也便会和周代的文句一样了。
  中国式的制度往往如《老子》中说的那样“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之网恢恢,十分宽广的样子。看起来似乎并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其实许多西方的制度也是“天网恢恢”,但对“中国式聪明”做不到“疏而不失”。从“疏而有失”到“疏而不失”,差的是中华心法的“不可思议”。
  妙手:道心惟微
  国学大师南怀瑾这样解释“道心惟微”:“这个微是代表微妙。等于印度释迦牟尼佛的佛经翻译过来,什么叫做微?‘不可思议’!”
  觉真法师说:“什么是公司?就是指一群伙伴……伙伴,正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亲密的互助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认同、感情联系、互助互动,是很微妙的。我们哪个企业没有制度?有些问题,制度可以解决。有些问题,制度也解决不了。解决不了的,就是这种微妙性。可见,我们不仅要研究这种微妙性,而且要保护这种微妙性。一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这种微妙性更新丧失了,反而事情还不好办,也办不好。中国民谚中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种关系的微妙性被破坏了。”
  这就好像张三丰在武当山上教给张无忌太极拳那样,让张无忌只去把握太极拳的精髓原理,而忘记所有的具体招式,其中奥妙大概在于:变化是无限的,而招式却是有限的,这些相应的变化虽然并没有被记载于拳谱之上,却丝毫也不违背拳理,无论外界再怎么变化,无论敌人再怎么变化,我都有相应的解决之道。
  制度无奈于“中国式聪明”,因为“聪明”的方式总是千变万化,有限的制度能奈我何?但制度的核心原理则是“无法被记载于拳谱之上”,是无招胜有招。而这个核心原理恰恰就是对治“中国式聪明”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性”。
  人心惟危,但有治理的办法——道心惟微!
  中国人到国外很容易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充分利用,是“有招”对“有招”,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有些西方的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就水土不服,是只引进了有形的制度而丢失了“无法被记载于拳谱之上”的“制度的核心原理”。
  名医:惟精惟一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朝大诗人陆游84岁时给儿子陆遹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句诗。意思是,初作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作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
  制度无奈“中国式聪明”,就是没有做好诗外的功夫。人力资源管理除了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管理层面和战略层面。人才测评、招聘面试、薪酬方案……条文可以照搬,但往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HR更应该在公司的主营业务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多多涉猎,在此基础上,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的战略推进目标结合起来。
  惟精惟一。精:用功精深;一:专心。做到惟精惟一,前提是广泛涉猎。陆游认为: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是其经历、阅历、见解、悟性等因素决定的。如果说诗外的真功夫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格物致知的探索、砥砺磨淬的历练,那么人力资源的诗外功夫还要包括对人性的认知。
  什么是人性?孔子认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中庸”就是率性而行,从容中道。“小人反中庸”就是偏离了人的本性、任性妄为。惟精惟一,有了诗外的功夫,尤其是认识了人性,“不可思议”的“无招胜有招”之法就信手拈来,这就是允执厥中——儒家的中庸之道,是HR的心法。
  处方:允执厥中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和方法,它不仅塑造中国人的性格,并且固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西方的管理模式是有形的、形而下的,当遇上无形的、形而上的中庸之道,才不会水土不服。   但是,中庸之道被广泛误解为不偏不倚、和稀泥、和事佬,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式聪明”的源泉。于是认为中国人到国外钻空子,国外好的制度到中国就变了味儿。殊不知中庸恰恰是对治“中国式聪明”的良药。
  首先,有形的制度必须目标明确。朱熹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制度围绕目标转,就像张三丰把握太极拳的精髓原理,无论什么样的小聪明都是小菜一碟。
  其次,制度和做人一样,都要保持中正、平和。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是“致中和”,从而达到“天地位焉,万物有焉”。好的制度有其严肃性,但也要圆融,容易被人接受。在中庸的制度面前,各式各样的“聪明”都会被化解。
  最后,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中庸就是要实用,制度要实用,就是要接地气。水土不服的制度正是缺少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之道就是孔子说的“叩其两端而竭焉”。它一方面是圆融的,但仅仅圆融还不够,还要“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其两端”的目的是“竭”,即把善恶、是非、正邪的分别都去掉,从而找回失去的本心。
  中庸就是找回了人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心法。
  以中庸之“道”,御管理之“术”
  古人云:“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以道御术,内圣外王。”当规章制度遭遇“中国式聪明”,只要以中庸之“道”御管理之“术”,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最近一篇文章在微博上疯传,标题是:美国的这些制度,遭遇聪明的中国人便漏洞百出!悲哀的是,很多人只从中读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而不去反思制度本身。甚至当类似的制度在中国水土不服时,仍然不去反思制度,反而怪罪起“水土”来。
  例如,文章中说:“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这就如同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把目光放在员工的“劣根性”上,而没有针对“劣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将是管理者的失职。西方的X理论做出了人性懒惰、对集体的目标不关心的假设,因此有了对被管理者施加压力的对策,X理论也因此而伟大。
  然而,再完善的制度仍然没有摆脱“中人用术”的技术层面,从根本上治疗“中国式聪明”,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中庸之“道”御管理之“术”。
  在先秦时期,“以道驭术”的观念就已经出现。儒、墨、道、法等不同的学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建立了“以道驭术”的技术伦理思想体系。尽管他们对“道”的理解不同,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从中汲取的营养是,中国的圣人之道,往往以道德教化影响千秋万代,但需要向西方管理学习“智术”。当西方管理来到中国、遇到水土不服时,以中庸之“道”御管理之“术”,才能道术结合,相得益彰。
  《中庸》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以此说明君子的中庸就是人们从天然本有的自性出发,合于大道;小人反中庸则是回到“两端”,因此有了善恶、美丑等分别心。同理,好制度中庸,坏制度反中庸。在西方近乎十全十美的制度来到中国变得“水土不服时”,管理者应意识到,这不是“水土”的错。好制度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无法记载在“太极拳拳谱”上的“精髓”。
  中庸,专治 “中国式聪明”的尴尬。病愈,则“中国式聪明”变成“中国式智慧”。西方的管理模式也不再水土不服。不是水土变了,而是以中庸之“道”御管理之“术”,赋予“太极剑法”以灵魂。 责编/齐向宇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4日,全世界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传奇的落幕。英雄以龙虎之姿,遇风云之时。和世界交手20年,科比光彩依旧,兴趣盎然,他以华丽的60分向每一个针锋相对,嘘声与掌声交错的时刻道别。今日有完美告别,亦有完美开始。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英雄。英雄如此,凡人亦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当你决心离开了一份做了很久的工作之前,是否思考过,如何给这段时光画上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互动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Web2.0技术逐渐成熟,SNS也被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广泛推广和使用,是进行互动服务的有效措施,突破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关键词】SNS;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现状及发展  【分类号】G258.6;G252  SNS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服务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各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25%,约1.5%~8.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升级,并显著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对于管理人
黑龙江垦区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高发病区,所辖103个农场中有80个为EHF疫区,为控制EHF的发生与流行,垦区于1994年秋引进我国研制并试生产的EHF灭活疫苗,并从1995年起对杭州天元生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这些思想中不乏有伦理道德的思想,且这些思想都是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需要,为了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与生活而提出来的。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本名翟,鲁国人(也有说是宋国人),是春秋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私营企业的重要区域,集中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人员。做好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用人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当中既是班级学习和工作的组织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属于学校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笔者为了对当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负荷做到充分的了解,采用访谈的形式开展研究,访谈对象主要是西藏地区的4所初中班主任,展开了当前班主任工作负荷的情况调查,同时采用内因和外因两种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负荷;班主任工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