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sun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学科的教学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而且化学实验也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上进行化学实验。基于此,本文对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学生,化学属于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非常重要。在农村学校,由于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学中能进行的化学实验也是有限的,以至于学生对化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课堂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演示实验,让化学实验融入课堂。
  一、挖掘现实资源组织实验教学
  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衣、食、住、行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对衣服的作用进行总结、对现在衣料的优缺点讨论、对理想材料的构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作用以及危害,是否有取代品;住房所用的材料,材料的成分和选择;车的使用,能源的选择和尾气的排放,以及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在农村中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挖掘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实验活动,如pH试纸、烧杯、玻璃棒,就可以进行酸碱性鉴定实验,鉴定周圍环境中河水、雨水、土壤等的酸碱性;醋、洗衣粉、各种花卉能够自制酸碱指示剂。通过这样的身边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完成化学实验,同时也缓解了有限实验条件带来的尴尬局面。
  二、通过真实情景的设置增加实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在激励的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情景使学生去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在农村,许多说法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的,但也有很多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中一些是来自生活中的表面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中的化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让学生不但学会化学知识,还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例如,农耕时,农民用的锄头,犁,镰刀等农具,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不用之后要挂在墙壁上,同时,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这种做法的好处,观察自家农具的存放方法,启发并探究金属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而全面的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第一,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在指导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利用现有的智力进行创造,先由学生想象实验结果,再由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如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的教学时,除了常见的催化剂,温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颗粒大小,压强等的影响。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讨论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第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想象实验情景,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实验结果,大胆的去创造。如进行“分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香水来进行引导,用香水在教室里喷几下,片刻后清香的味道会散发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对于尚未认识微观世界的学生来说,将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这一现象。那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假设,去想象,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粒子”和“粒子运动”,并给予相关的例子,准确而形象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最后,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學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获得知识,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比如,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可以模拟抽象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以及实验中错误的操作,引发严重的事故。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自然、更逼真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活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采集和下载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应用于教学,彰显其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注重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引导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实验教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性认识知识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而且还提供了实验事实。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但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去接触实验项目,深入、规范的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该在使用教材、获取信息和选用媒体等方向加大自主管理程度,拥有更丰富的选择范围。只要是对农村学生有利的、有意义的、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应该选择的,经济有效的利用知识信息。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设计者的角色。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先预习实验目的、实验意义、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并准备好相关的实验用品;教学实验中,尽可能地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教学实验后,组织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进行实验反思。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室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中学,尽管教学资源有限,但是要尽可能的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并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海.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课的不足与建议[A].中国化学会,2007,(02):31.
  [2]代文龙.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04):53-54.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主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中,必要简要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面临着改革和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立
摘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文章结合实际,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教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使学生人人都樂于加入到思考的
摘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鲜明、艳丽的色彩抱有极大的兴趣,在幼儿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幼儿喜欢用色彩来描绘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事物,色彩也成为了其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情感和表现力尤为重要,对提高幼儿的综合审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色彩;情感;表现力  【分类号】G613.6  幼儿阶段的色彩情感和表现力指的是幼儿凭借主观感知来构成画面色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足以可见它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着林林总总问题,比如教师在小说的课堂教学中,会就只讲文本而讲文本,不对学生做一些课外知识的指导和引入,导致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使学生逐渐的厌恶小说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初中语文小说教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教材上的课文,这些课文反映出当代的一些普遍社会现象,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正的想法以及独特的情感。想要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意图,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渗透。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感因素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經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校提出“三环式”语文教学模式。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首先要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其次要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最后要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工。安全、高效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促使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
摘要:口头语言是一项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應在小学中抓起。而在实际中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素质较差的学生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孤僻的性格,常表现出不愿或是不敢开口讲话。因此,应对这部分学生引起重视,在口语交际中注重态度的评价,做好学生的保护神,增强他们开口说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