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感应教师的爱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师爱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的,有共鸣的爱才是有价值的师爱的观点,并从“真诚、赏识、得体、有度”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与学生产生爱的共鸣。
  【关键词】 学生;真正;感应;教师;爱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尤其对班主任而言,爱生是建立良好班级的一个要素。苏霍姆林斯基便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的确,教育就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相信并努力实践这一点。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在回答“你爱学生吗?”这个问题时,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老师爱你吗?”的时候,答案似乎并不是那么肯定了。记得有一份调查,在上海一所学校,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统计,结果是:90%的老师认为自己很爱学生,而学生感觉到老师爱的仅仅为20%左右。这样的结果或许让我们辛勤的园丁难以接受,不过再联系一下并不鲜见于媒体、报章的师生之间剧烈的、甚至是刀刃相见的冲突,调查的结论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热爱学生?为什么我们倾注了爱却没有得到共鸣呢?我们以爱之名义付出的是真正的爱吗?
  因此,窃以为对学生应该是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的,有共鸣的爱才是有价值的爱,如果学生感应不到你的关爱,就好似“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枉自一腔热爱付东流了。
  那么,如何与学生产生爱的共鸣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尝试:真诚、赏识、得体、有度。
  一、发自内心的真诚,是照亮孩子心空的阳光
  当我刚刚从学校毕业,来广东这片陌生的土地,面对无法用语言顺利交流的孩子,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依靠的是内心和他们的真诚的交流: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一次平等的对话,温暖了学生,也亮丽了自己。
  记得我走上讲坛的第一天的下午,我就遇上了一次挑战:有一名“重点对象”在我批评他没有按时回家的时候,竟用土话骂我并当面冲出了课室。我真没想到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当时如受重击,恨不得把他拉回来教训一顿、要不在他的家长面前告他一大状。但我还是采取了第三种解决方式:第二天上学,他按时回校,我也不动声色,到了下午,我把他单独“约”到了一角,就象和同龄人解释误会一样诚心和他谈了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他一反之前的任性,低下了头。后来我当了他三年班主任,令所有老师诧异的是他再也没有冲撞过我,而且奇怪我并不是很“凶”,语言也不通,但学生、家长还是很配合。回想起来,应该是我表现出来的真诚、友好驾起了心灵的桥梁。我的一位学生曾在作文中写到:“虽然老师和我并没有像知心朋友一样经常聊天,但每次她关爱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让我知道,她是特别关注我的。”其实我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以真诚、友善为出发点去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并不侧重到他,但对每个学生而言,老师的真诚的关注都使他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给予他的“特别的爱”。
  二、恰到好处的赏识,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钥匙
  “赏识”教育法告诉我们,对待那些有不足之处的孩子要极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用高倍的望远镜,即使他们的缺点很多很多。但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我们也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就像绿茵场上啦啦队的呼喊,能激发运动员拼搏的勇气一样。作为教师,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看“圆”!的确,赞扬、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避免学生的反感,使他们在关爱中前进。但我觉得赏识不同于一般的表扬或鼓励的,赏识更象伯乐对千里马,是对学生更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发掘他的长处,与众不同之处。赏识绝不能流于简单的表扬或过高的评价。有时候,我们出于对学生的鼓励,表扬了一位相对后进的同学:你真棒!结果可能是引起其他同学不满,嘘声四起。这样被表扬者难道会真的受到鼓舞吗?因此,我们提到的赏识学生,应该是得当的、真实的,而不是刻意为之。对此,我有过亲身的体验,小时候写作文不好,有一年遇上一位很喜欢我的老师,很是看得起我,把我的一篇作文当作范文念了。我想他本意也是鼓励我,可是那节课却让我在同学“抄的!”和我“不是我写的”小声的辩论中挨过来。下课拿回作文,我迫不及待的给同学看:是老师改的!我没有抄”,以表示自己的“清白”!当然,老师是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的好老师,可是,不恰当的赏识方式,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赏识学生,不但要信任他、鼓勵他、更要走近他,真正的发掘他内心渴望被肯定的那一点,我想,这才是爱到了点子上。
  三、采取得体的方式,真正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
  其实,不仅仅是师生之间,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同样如此,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叛离和反抗,为什么明明是爱护他,却换来怒目相对或充耳不闻?我想,表达爱的方式与孩子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应该是结症所在。不同的学生,性格、心理的不同、甚至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候,对问题的反映出的心理状态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学生希望从老师这儿的到什么样的关注,必然也有不同。而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更多、心理更成熟、相应出现的心理状况更多、更复杂,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变通,可就不要怪学生不懂你的一片苦心。比如古训里,教育是“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教育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棍棒式的教育逐步消失,更重视于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现在仍随处可见老师总是板起面孔:不许说话!不是要你怎样你又——有时更象一位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老板在质问下属,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可并不是一副“爱”的面容。即使学生理解你的苦口婆心,对你的方式他可能也不一定接受。这或许是有时会出现老师的教学成绩不错、班级评比也不错,但是学生给老师的评价却是不高,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吧。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一份“渴望的爱”。
  除了以上几点粗略的看法,还有就是“爱的有度”,我觉得有度主要指要有分寸,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放纵,不能姑息学生的错误,但批评要注意考虑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再者就是公平,博爱,以前是说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忽视他们的不足,后来说的偏爱后进生,要多给他们鼓励,其实都要避免矫枉过正,我想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友善、关爱,这样一种公平广博的爱应该更让学生感动,而且,还能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如何对待身边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同学、乃至成长后如何接人待物。
  当然,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我们不断探索深化的永恒的主题,相信每一位有责任感、有追求的教师都会孜孜以求,让教育在爱中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周仪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蔡汀,王义高,祖晶.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设置的合理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师范生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基础教育改革设施和卓越教师计划为背景,结合化学教育卓师班与普通班的课程设置并进行比较分析,为合理调控课程设置,培养更好的化学教师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化学教育;课程设置;卓师班;普通班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老师用爱心、耐心、真心、责任心去滋润孩子们时,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关键词】 责任心;爱心;榜样;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当人们在羡慕和赞叹教师职业高雅和清闲的同时,又有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学生难管,现在的老师难当。当然,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一大关键因素,为此国家对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主要讲述苏式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招生选拔的运用之处——以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招生为例,思考师范生向卓越教师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卓越教师培养;高师院校;招生要求;现代教师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1.2【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 要】 主要研究韩山师范学院2014级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的培养方案。主要从卓越教師的标准、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三个大的方面展开。从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来看,韩师卓越化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一、卓越教师的标准  “
期刊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以大學生为主题,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素质,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与总结,希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大学生  The Practice of th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更好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和沟通,需要提升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更好的为我国旅游事业服务。本文针对基于就业导向下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创新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界一直在重点关注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在多年的努力下现代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有所转变,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其中创客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中比较受到关注的全新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理念需要引入到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创客教育在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做法需要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 教育创新;创客教育;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一半。但实验内容多,学时少,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难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微课与视频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微课为基础,视频反馈为过程,最终达到以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  【关键词】 微课;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想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要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了提高学生文明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 文明礼仪;德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文明礼仪伴我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文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例,探索在小学阶段,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民族性,发展核心素养:一、在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发挥校园电视台、班会课等载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守护民族基因。二、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开展活动”三举措让学生在传承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三、“重德”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