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显微定量超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评估三维显微定量超声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共270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02例)、代偿期肝硬化(LC)组(84例)和失代偿期LC组(84例)。入组患者均行三维显微定量超声检查、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计算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比较3组患者间三维显微定量超声、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和APRI评分差异。评价三维显微定量超声、2D-SWE和APRI评分指标对于LC以及LC相关肝功能失代偿的预测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3组患者三维显微定量超声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13.52、173.36,P均< 0.001)。三维显微定量超声预测LC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85~0.965,P < 0.001),取三维显微定量超声临界值为11.5分,其诊断L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0.2%;三维显微定量超声预测LC相关肝功能失代偿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5~0.905、P < 0.001),取三维显微定量超声临界值为16.5分,其诊断肝功能失代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和89.3%。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三维显微超声技术的定量诊断标准,该标准可用于LC及失代偿LC的辅助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EV71手足口病患儿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和重型各120例),两组患儿以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别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并比较两型、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介素(IL)及淋
铝合金在环境中会被腐蚀,对其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利用分形理论对腐蚀试件表面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腐蚀试件表面孔蚀率。涉及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工程
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评定涂层腐蚀损伤的9个单项指标进行了约简,消除了冗余信息,提高了评定效率,并依据粗糙集的属性重要性确定了相应评定指标的权重,消除了传统方法计算权重的
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认知。方法分析1例58岁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伯基特淋巴瘤患者多疗程化疗后病情缓解,缓解后出现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免疫重建受损,诱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引起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经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后巨细胞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视力逐渐改善。结论及时确诊及规范治疗是控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