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常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原因有技术动作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自我保护等,建议要加强踝关节力量训练,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全面提高训练水平。
关键词 踝关节 武术套路运动员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许多瞬间发力后落地的动作使踝关节承受了大的压力而易发生扭伤。我们对常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致伤原因。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常州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40名,其中男武术套路运动员23名,女武术套路运动员17名,平均训练年限3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武术套路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研究的总体情况。
2.问卷调查法。对上述武术套路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概况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统计资料如表1。
由此可见,踝关节损伤在武术套路运动员中占有极大比例。
(二)武术套路运动时踝关节的受力和运动学动作分析
当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的支撑作用表现为肌肉收缩对足的受力的反作用,是以跟骨为力点,以跖趾关节为主要支点使足以跖趾关节为轴的转动。踝关节是个典型的鞍形关节,胫腓骨在距骨滑车前后转动,具有相对自由度。为了维持踝关节的稳定,小腿前群肌肉及后群肌肉必须形成一个稳定力系。王向东研究发现,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群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踝关节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1]。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普遍存在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的现象,由此推测这可能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之一。
(三)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原因分析
1.踝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的关系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构造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胫骨下关节面、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构成,两侧有韧带加固,外侧的韧带均较薄弱[2]。踝关节为屈伸运动的单轴关节,距骨滑车的特点是前宽后窄,当较窄的后部进入较宽大的关节囊中,足可以做60度左右的轻度外展内收运动。由于踝的构造是外踝低,内踝高,韧带也是内强外弱,所以此时的踝关节稳定性不好,易于受伤,外踝的损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内侧。
2.武术套路运动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系
随着现代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对青少年球员的技战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旋转等各种原因造成身体重心失衡等都有可能导致踝关节过度内外翻,进而超过了关节韧带的应力应变范围,极容易造成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
3.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原因分类
(1)踝关节力量较弱、过度疲劳和陈旧性的损伤[3]。武术套路运动中由于经常的跑动、跳跃等,踝关节负荷较大,参与运动的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协调性下降而导致损伤。同时,在踝部损伤没有痊愈或有陈旧伤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使踝关节韧带损伤再次复发或加重。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保证运动效果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足易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踝关节因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不够而造成损伤[4]。
(3)训练水平有待提高。一般的训练包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及心理道德品质的培养四个方面[5]。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难以完成某些动作,或者在训练、比赛后期机体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下难以更好的完成动作,从而加大损伤的几率。
(4)训练比赛时精力不够集中,容易缺少保护或防护动作不正确。这不但说明运动员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练员对运动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发生的原因,我们建议要加强运动员的踝关节力量训练,每次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提高训练的保护意识,集中精力,并全面提高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刘学贞,仰红慧,等.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6):569-572.
[2] 卢义锦.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宏杰.体育院系学生足球普修阶段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及预防[J].浙江体育科学.2003(5):35-36.
[4] 张雪山.体育院校足球运动损伤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3):465.
[5]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常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原因有技术动作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自我保护等,建议要加强踝关节力量训练,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全面提高训练水平。
关键词 踝关节 武术套路运动员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许多瞬间发力后落地的动作使踝关节承受了大的压力而易发生扭伤。我们对常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致伤原因。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常州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40名,其中男武术套路运动员23名,女武术套路运动员17名,平均训练年限3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武术套路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研究的总体情况。
2.问卷调查法。对上述武术套路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概况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统计资料如表1。
由此可见,踝关节损伤在武术套路运动员中占有极大比例。
(二)武术套路运动时踝关节的受力和运动学动作分析
当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的支撑作用表现为肌肉收缩对足的受力的反作用,是以跟骨为力点,以跖趾关节为主要支点使足以跖趾关节为轴的转动。踝关节是个典型的鞍形关节,胫腓骨在距骨滑车前后转动,具有相对自由度。为了维持踝关节的稳定,小腿前群肌肉及后群肌肉必须形成一个稳定力系。王向东研究发现,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群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踝关节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1]。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普遍存在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的现象,由此推测这可能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之一。
(三)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原因分析
1.踝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的关系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构造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胫骨下关节面、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构成,两侧有韧带加固,外侧的韧带均较薄弱[2]。踝关节为屈伸运动的单轴关节,距骨滑车的特点是前宽后窄,当较窄的后部进入较宽大的关节囊中,足可以做60度左右的轻度外展内收运动。由于踝的构造是外踝低,内踝高,韧带也是内强外弱,所以此时的踝关节稳定性不好,易于受伤,外踝的损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内侧。
2.武术套路运动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系
随着现代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对青少年球员的技战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旋转等各种原因造成身体重心失衡等都有可能导致踝关节过度内外翻,进而超过了关节韧带的应力应变范围,极容易造成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
3.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原因分类
(1)踝关节力量较弱、过度疲劳和陈旧性的损伤[3]。武术套路运动中由于经常的跑动、跳跃等,踝关节负荷较大,参与运动的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协调性下降而导致损伤。同时,在踝部损伤没有痊愈或有陈旧伤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使踝关节韧带损伤再次复发或加重。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保证运动效果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足易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踝关节因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不够而造成损伤[4]。
(3)训练水平有待提高。一般的训练包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及心理道德品质的培养四个方面[5]。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难以完成某些动作,或者在训练、比赛后期机体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下难以更好的完成动作,从而加大损伤的几率。
(4)训练比赛时精力不够集中,容易缺少保护或防护动作不正确。这不但说明运动员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练员对运动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发生的原因,我们建议要加强运动员的踝关节力量训练,每次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提高训练的保护意识,集中精力,并全面提高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刘学贞,仰红慧,等.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6):569-572.
[2] 卢义锦.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宏杰.体育院系学生足球普修阶段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及预防[J].浙江体育科学.2003(5):35-36.
[4] 张雪山.体育院校足球运动损伤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3):465.
[5]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