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场与武器走向现实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星球大战”计划中止了,但人们对太空武器的追求并未停止,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发展步伐反而显著加快。虽然“星球大战”电影中外星人战斗的场景现在看来还是幻想,但是人类在太空真刀实枪的比拼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太空攻防走向实战。进入21世纪,美国提出“控制太空”战略,其太空军事发展重心开始从太空系统支援联合作战转向太空攻防对抗。2000年10月,美空军组建了第527太空进攻中队,专门在演习中扮演敌方太空力量,2001年1月又成立了第76太空控制中队。2001年2月,美国会发表重量级太空安全评估报告,发出“太空珍珠港”警告,促使政府和军方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太空攻防体系建设。同年,美军创办了“施里弗”太空作战演习,专门研讨对抗背景下的太空战略与作战问题,此后该演习成为常态,2009年后还从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2004年,美空军颁布了“太空攻防对抗”作战条令,系统阐述了太空攻防对抗的概念、任务、指挥与计划,还实战部署了可干扰敌方通信卫星上行/下行链路的地基移动式反卫星通信对抗系统。2013年,在美军最新发布的“联合太空作战条令”中,在战区空天作战中心新设了“太空防卫部”,专门负责战区太空攻防对抗作战行动的规划与执行。上述这些事实表明,美军太空攻防对抗发展已进入实战化阶段,太空战场已成为现实存在。
  空天飞机翱翔太空。星际战机在“星球大战”电影中多次出现,主要执行行星防卫作战、巡逻和外交护航任务。在现实中的太空战场,集航空航天优势为一体的空天飞机也已问世。它具有大范围轨道机动能力、长时间在轨运行、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和自主着陆返回等技术特征。2010年4月22日,美国研制的首架X-37B空天飞机从东部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在太空运行七个多月后,顺利降落在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这标志着太空军事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到目前为止,X-37B空天飞机的四次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虽然目前还不能说X-37B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但其离实战运用已经为时不远。
  空天飞机作战区域覆盖整个空天战场,具有太空运输、轨道作战和对地攻击的综合能力。一方面,空天飞机可根据指令自主返回地面,经过简单的快速维护和加注后重新发射升空,快速完成有效载荷发射或更换,并通过强大的轨道机动能力完成应急补网、天基攻击和在轨服务等太空作战任务,大大增加了太空作战的突然性和灵活性,显著降低了太空作战成本。另一方面,空天飞机还可以携带多种武器载荷,对地面重要战略目标实施全球快速打击,为战略突防打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2013年9月,美国军方又公布了更加雄心勃勃的XS-1空天飞机计划,并计划于2017年底首飞并开展轨道飞行试验。这种新型空天飞机能够实现与目前航空飞行航班模式类似的常态化航天飞行。一旦空天飞机投入实战应用,将与在大气层内执行任务的各种作战飞机和在轨运行的各类航天器构成一体化的空天攻防体系,不仅会极大地改变太空军事行动样式,也将对未来联合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空间机器人威风八面。超级战斗机器人是“星球大战”电影中无畏和不倦的战士,而现实中的空间机器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正日益成为太空战场的多面手。目前可用于太空作战的空间机器人通常是指一类具有一定感知与操控能力,能够接近目标航天器并完成一系列特定操作任务的智能化航天器。2007年3月~7月,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美国“轨道快车”计划成功开展了空间机器人实施的卫星在轨加注和模块更换飞行试验,标志着空间机器人无人自主在轨服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为发展攻击性空间机器人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12月,美国军方发布了研发更加先进复杂空间机器人的“凤凰”计划,设想通过发展能够实施更加复杂精细操作的空间机器人,将目前地球静止轨道上废弃通信卫星的天线拆卸下来,然后再安装到新发射的微小卫星上,进而实现太空废弃天线的重用。从理论上讲,如果空间机器人具备在太空拆卸天线这样的高级能力,必要时攻击破坏敌方卫星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空间机器人即可用“眼”观察,又可有“手”操作,在军事上具有“察打一体、攻防皆可”的显著特征,成为发展太空多功能作战平台的不二选择。通过近距离接近目标航天器,空间机器人可充当“侦察尖兵”,对目标航天器进行持续与详细的侦察监视;同时利用其搭载的多种载荷,还可以完成干扰、致盲、喷涂甚至抓捕等攻击行动。从作战样式和效果来看,空间机器人与地面战场的“特战队”十分相似,两者都需要贴近目标展开攻击,作战行动都具有“短兵相接”、“智勇双全”、“一招制敌”的特点。随着空间机器人的崛起,太空特种作战将成为未来太空战场新的作战样式。
其他文献
8月4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参加庆祝活动时遭遇无人机炸弹袭击,袭击未遂,但此事引发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马杜罗政府直指时任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为幕后主使,下令军队在两国边境加强戒备。一时间,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双边关系再度成为世人热议的话题。失和的兄弟  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历史渊源深厚,1819~1829年间曾同属于一个国家。两国边境线长达2200千米,紧密的贸易联系使这条边境成为南美洲最繁忙的边境
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于1990年诞生于美国,提出者是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在中国,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翻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人译作“软权力”,这显然是政治学的译法,因为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术语。有人译作“软力量”,这是中国人对power一词的长期理解,即指强权。有人译作“软实力”,目前大多数中国人都这样理解这个概念。还有人不喜欢“软”这个理解,因为“软”与“弱”联
岁末年初,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票选的年度汉字相继出炉。透过年度汉字,往往能看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全年的世态和民情。  中国大陆2016年度汉字是“规”,年度词是“小目标”。据介绍,“规”和“小目标”体现出中华传统与时代需求的融合。老规矩是民族的立身之本,新规矩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而无论再大、再困难的事情,都可以由若干个小目标拼接而成。日本的年度汉字为“金”,这是继2000年和2012年以来,“金”字第三次
2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将中意关系推上新的更高水平,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习近平指出,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建交47年来,双方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当前,我们两国都在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双方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互利合作前景广阔。双方要保持高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特撰文,指出中国—东盟关系将不断提质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中心愿与中国和东盟社会各界抓住机遇,携手共进,为中国—东盟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对中国、东盟以及中国—东盟关系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2016年9月9日,朝鲜宣布核弹头爆炸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朝鲜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第五次、也是迄今为止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试验。针对朝鲜第五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新的对朝制裁协议,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计划。朝鲜接连进行核试引发东北亚国家连锁反应,半岛局势进一步趋向紧张,在原有的危机—缓和—危机升级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种种迹象预示着半岛已进入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过去一个时期的半岛局势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月28日发表声明称,美韩两国已就修定双边自贸协定原则上达成一致,同时美国将在新征钢铁关税问题上豁免韩国。声明称,目前双方正在商定最后的协定条款,在正式生效前还需要分别经国内相关程序核准。修定后的协定解决了投资、关税、汽车贸易和贸易救济等问题,此外在药品、海关、纺织品等领域也取得了进展。  根据白宫当天发表的声明,韩国将降低进口美国汽车的贸易壁垒,放宽汽车安全及环境标准,将符合美
历史是个好编剧。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划出了冷战“分割线”。时隔70多年,今年3月,在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再度上演跨国投毒除奸、互逐外交官这样的事件,火药味甚浓的军演在中东欧地带频繁举行,乌克兰获得了北约成员“申请国”身份。  回想起1998年5月,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他对遏制战略设计师乔治·凯南的访谈录。凯南当时预言,北约东扩将导致
以“不确定性”著称的唐纳德·特朗普先生,2017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后,将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东南亚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关注东南亚问题者念兹在兹的大问题。综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他将转向孤立主义,以便落实“美国优先”的竞选诺言,从而给中国腾出“东南亚空间”;一种认为,他的扩军主张,将强化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从而加大中美战略博弈紧张度;还有一种观点
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2270号决议对朝鲜实施数十年来最严厉的制裁,同时也重申支持六方会谈,要求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行动。全面、完整实行联合国2270号决议,是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局势实行“软着陆”的关键举措,更是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必要步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朝核问题的当事双方并没有朝着执行决议的方向迈步。朝鲜拒绝安理会决议,连日展现强硬态度,向半岛东部海域两次发射短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