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中的人r——罗森克朗茨与黑格尔《伦理体系》中的整体主义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文献学家罗森克朗茨在整理黑格尔的遗稿时,将其中的一部誊清稿命名为 《伦理体系》,虽然这个命名遭到诸多批评,然而这部手稿的主题精神却为罗森克朗茨作出了辩护.在 《伦理体系》 中,黑格尔以体系化的方式对个体的社会化做了整体主义的论证,认为只有将个体变成“体系中的人”,才能让绝对精神得以现实化.罗森克朗茨通过对黑格尔生平的研究,揭示了这部手稿与政治经济学的关联性,即黑格尔从自然伦理性出发,将个体的经验意识作为形成道德情感的因素,这个因素恰恰就是从劳动生产的实践之中形成的.罗森克朗茨接着揭示了黑格尔其后的哲学体系发展的胚芽,即从否定伦理性出发,黑格尔才设想出个体摆脱其自然因素的方式,便是以否定性的方式对自身加以改造,用以实现向绝对伦理性的过渡.最后,罗森克朗茨将绝对伦理性视为 《伦理体系》 中的个体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存在方式,也是个体能够将他在自然伦理性中潜藏着的整体主义倾向予以现实化,进而成为“体系中的人”的方式.
其他文献
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代史研究转型,就不能不谈及“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后现代范式”.按照流行的见解,40年来的学术发展先是“现代化范式”逐步代替“革命史范式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建立,将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作为培养后继学术人才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以后的20多年间,史语所先后招收了数十名研究生,由于招考制度科学、 培养精
作为20世纪中国学界的代表人物,汤用彤和陈寅恪对黄老学与道教关系的研究具有典范意义.陈寅恪的道家道教研究,证实了汤用彤关于 《太平经》 与历数关系的观点,并对汤说多有指
串谋是经济、 政治及其他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利益背反是打破串谋的一般策略.运用此策略,以行贿受贿为例,可将之分为受贿阶段和完成阶段.在受贿阶段,只要受贿者主动举报,
风险创业中的创始人与风险投资方之间的创业绩效对赌,作为一项富有争议的金融合约机制,具有期权特性,发挥严格的下行风险保护作用,为风险投资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方案
各国调控社保支出的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平滑经济增长,实现社保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协调与长期适度均衡.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证明了社保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