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对大班幼儿交流能力影响的案例研究

来源 :教育导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哲学(P4C)在幼儿园实践中被广泛接受,了解以“群体探究”模式为核心的哲学课程是如何影响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问题,是儿童哲学能否在幼儿园,尤其是中国幼儿园有效进行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以某幼儿园哲学教育活动为例,对儿童的交流记录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儿童的主要交流模式是轶事性交流和独白性交流;在P4C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大班幼儿交流能力的进步表现在儿童的自主水平和交流质量上。因此,P4C教育确实有利于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用于中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家庭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情感的表达。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家庭美术教育存在观念认识不足、内容和材料单一、评价不科学的问题。因此,家长需要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材料、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同时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科学地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用轻松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儿童的画作,呵护儿童的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施展天赋。
学习品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结合访谈对河南省3所省级示范园的313名大班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示范性幼儿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处于良好水平,但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主动性最佳,创造性最弱。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及各维度不存在明显差异,但男孩的好奇心发展优于女孩。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会受到幼儿园课程建构、教师教育支持能力、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取向,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理解并不统一。研究从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教育、亲自然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认为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内涵包括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与开发的旨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方案、教育活动或手段的总和。其概念外延主要包括对“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等方面的探索与相关美的感受。只有准确把握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自然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