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大多数农村地区已经迅速的向城市化迈进,多数的农村经济也在中部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一些耕地被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使原本就紧张的耕地建设面积进一步减少,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尽管国土部门采取了严格处理土地违法的行为的措施,尽管国家采取了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同时严格的控制着土地指标,虽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却没有达到强化耕地保护的目的,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应该持续把耕地保护问题放在紧要位置。
[关键词]耕地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72-01
1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1.1 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但是由于我国本身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影响着我国对粮食的需求。由于耕地的不断减少,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要用较少的耕地面积来养活较大的人口数量,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而且,粮食产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对现有的耕地进行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粮食产量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保证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保证国家健康稳定的发展。
1.2 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与耕地面积之间矛盾的出现。由于土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必然致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两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许多地方都存在占用耕地来建造工厂、住房的现象。牺牲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来发展经济,最终的结果会是不但失去了人们生存的基础,也没有使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维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耕地面积之间的平衡,保证城市经济在发展的同时,耕地面积也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1.3 耕地占用和补偿不平衡
为了保证耕地面积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我国实行了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生产企业在经过批准之后可以占用耕地,在耕地上进行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活动。同时也要开垦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耕地来保证耕地总面积维持在固定的一个水平。如果本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开垦同等面积的耕地,或者开垦的耕地质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就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缴纳一定金额的耕地开垦费。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生产条件较好耕地都位于城市边缘,这些耕地都被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而用来修建道路和工厂。新的耕地只能选择在远离城镇的地区进行开垦,这些新开垦的耕地在面积和生产能力上远不及被占用的那部分耕地。这就造成了耕地的占用和补偿的不平衡的情况,导致耕地面积越来越小。
2 耕地保护对策分析
2.1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切实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级更要依法依规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监督职责,用严谨的态度和严苛的标准要求各级,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有效执行、强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在制度框架内循序渐进、顺势而下,铺开耕地保护这张“防护网”,让这张网能网络一切待保护的耕地,守住这18亿亩耕地的红线也就保住了13亿人口的粮仓,甚至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的饭碗。
2.2 增强拼地保护惫识
思想上认识深刻,行为上就会更多自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耕地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国人耕地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遵法守法,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耕地意识。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水平。三是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深入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四是针对土地执法监管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重点解决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监管薄弱等问题。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执法、守法和护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2.3 强化违法查处,落实责任迫究
加强对违反规划计划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大量损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坚持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典型案件及时进行公开查处、公开曝光。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法院、检察、公安、监察等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查处合力。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年度管辖范围违法占用耕地严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据有关规定,启动党政领导问責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实行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2.4 加大建设用地审查力度
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规定,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强化建设用地预审,严格项目把关。预审时需提出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的安排,并作为通过预审的必备条件。对占用耕地100公顷以上的线性工程或占用耕地70公顷以上的块状工程,用地预审时需提交节地评价报告,并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地踏勘论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对建设项目占补平衡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坚决纠正占优补劣问题,补充耕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通过审查。要正确处理好简政放权、改革审批与保护耕地、严格监管的关系,提高土地审批效率,搞好供地服务。要严控城市向外延扩张,乡镇集镇各类用地要要依托小城镇发展,村庄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积极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向旧城区要地,向空闲地、废弃地要地,向空心村要地,在土地利用中引人‘循环经济即理念,想方设法不占、少占耕地指标,加快改造步伐,提升城市、集镇、村庄的形象和品位。
2.5 强化补充耕地质量管理
各地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列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健全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监测体系,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要先评定质量等级再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通过验收。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制订管护方案,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强化后续培肥,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补充耕地项目竣工后,跟踪管理年限原則上不少于5年。探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加大损毁土地复垦实施力度。
3 结语
我国目前对耕地的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对耕地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耕地能够有效缓解耕地逐年减少造成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艳.关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2] 陈美球,刘桃菊,周丙娟,徐星璐.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12,01:45-49.
[3]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2:765-767+791.
[关键词]耕地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72-01
1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1.1 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但是由于我国本身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影响着我国对粮食的需求。由于耕地的不断减少,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要用较少的耕地面积来养活较大的人口数量,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而且,粮食产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对现有的耕地进行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粮食产量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保证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保证国家健康稳定的发展。
1.2 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与耕地面积之间矛盾的出现。由于土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必然致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两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许多地方都存在占用耕地来建造工厂、住房的现象。牺牲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来发展经济,最终的结果会是不但失去了人们生存的基础,也没有使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维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耕地面积之间的平衡,保证城市经济在发展的同时,耕地面积也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1.3 耕地占用和补偿不平衡
为了保证耕地面积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我国实行了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生产企业在经过批准之后可以占用耕地,在耕地上进行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活动。同时也要开垦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耕地来保证耕地总面积维持在固定的一个水平。如果本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开垦同等面积的耕地,或者开垦的耕地质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就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缴纳一定金额的耕地开垦费。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生产条件较好耕地都位于城市边缘,这些耕地都被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而用来修建道路和工厂。新的耕地只能选择在远离城镇的地区进行开垦,这些新开垦的耕地在面积和生产能力上远不及被占用的那部分耕地。这就造成了耕地的占用和补偿的不平衡的情况,导致耕地面积越来越小。
2 耕地保护对策分析
2.1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切实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级更要依法依规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监督职责,用严谨的态度和严苛的标准要求各级,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有效执行、强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在制度框架内循序渐进、顺势而下,铺开耕地保护这张“防护网”,让这张网能网络一切待保护的耕地,守住这18亿亩耕地的红线也就保住了13亿人口的粮仓,甚至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的饭碗。
2.2 增强拼地保护惫识
思想上认识深刻,行为上就会更多自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耕地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国人耕地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遵法守法,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耕地意识。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水平。三是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深入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四是针对土地执法监管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重点解决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监管薄弱等问题。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执法、守法和护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2.3 强化违法查处,落实责任迫究
加强对违反规划计划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大量损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坚持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典型案件及时进行公开查处、公开曝光。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法院、检察、公安、监察等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查处合力。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年度管辖范围违法占用耕地严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据有关规定,启动党政领导问責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实行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2.4 加大建设用地审查力度
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规定,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强化建设用地预审,严格项目把关。预审时需提出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的安排,并作为通过预审的必备条件。对占用耕地100公顷以上的线性工程或占用耕地70公顷以上的块状工程,用地预审时需提交节地评价报告,并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地踏勘论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对建设项目占补平衡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坚决纠正占优补劣问题,补充耕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通过审查。要正确处理好简政放权、改革审批与保护耕地、严格监管的关系,提高土地审批效率,搞好供地服务。要严控城市向外延扩张,乡镇集镇各类用地要要依托小城镇发展,村庄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积极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向旧城区要地,向空闲地、废弃地要地,向空心村要地,在土地利用中引人‘循环经济即理念,想方设法不占、少占耕地指标,加快改造步伐,提升城市、集镇、村庄的形象和品位。
2.5 强化补充耕地质量管理
各地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列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健全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监测体系,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要先评定质量等级再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通过验收。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制订管护方案,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强化后续培肥,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补充耕地项目竣工后,跟踪管理年限原則上不少于5年。探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加大损毁土地复垦实施力度。
3 结语
我国目前对耕地的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对耕地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耕地能够有效缓解耕地逐年减少造成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艳.关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2] 陈美球,刘桃菊,周丙娟,徐星璐.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12,01:45-49.
[3]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2:765-76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