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 遴选 沟通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老师必须具备整合教材;遴选网络资源;善于与家长沟通这三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师素质;整合;遴选;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挖掘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春天。
  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课程资源?笔者认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整合、遴选、沟通这三种能力。下面,笔者想通过《背影》一文教学设计来阐述。
  
  1.教师必须以较强的整合能力去开发教材这个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整合能力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一种能力。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对于开发课程资源而言,就是“对零散的课程资源(个人、家庭、社会、自然、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
  在《背影》的教学设计中,我反观这个世界存在着亲情缺失、感恩缺失的现实,把有关这篇文章各种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亲情为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通过播放歌曲《父亲》(崔京浩),激发学生情感来导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把语、修、逻等语文知识结合到品味亲情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或给父母夹一次菜,或给他们写一张纸条,或为他们倒一杯水,或向他们道一声辛苦……整节课,我始终围绕着品味亲情、欣赏亲情、体验亲情这个中心来进行的。
  那么,在实际的教堂过程中,对教材进行融合的可操作途径有哪些呢?根据本人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为例:
  
  1.1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可以作为整合点。例如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训练:要求学生组织一次调查活动,了解某个教师的一天或一年,把它作为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
  调查活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训练。要完成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进行分工,交流心得,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这种综合活动有着单纯的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2课后练习题也是很好的整合点。例如七年级下第六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谈谈对少年毛泽东“逃学”的看法。
  应该说“逃学”是每一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很容易会激起学生的共鸣。本题其实就是一道很好的整合题,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
  
  2.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遴选鉴别能力去挖掘走进媒体与网络这个课程资源宝库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教师必须具备遴选能力。要善于从网络资源中汲取各种有用的、合适的课程资源。在教授《背影》时,我利用网络找到罗中立先生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及相关信息:《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晋代文学家陆机说过:“宣扬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绘画可起到先悦目而后悦心,可诱发人们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当学生在欣赏这幅油画时,难道不会在道德和情感上受到亲情的感染与教育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背影》的亲情主题,我还通过网络和学生一起寻找以亲情主题的歌曲,从中选出了《母亲》(阎维文)和《烛光里的妈妈》(毛阿敏)《母亲》(腾格尔)这三首歌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欣赏、演唱。我发现到这节类似音乐课的语文课,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胜过100次的课堂说教!
  我想,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果教师有较强的遴选能力,就会使课文课堂充满了时代感。
  
  3.沟通。是教师开发家长这种课程资源的必备能力
  
  “家长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做为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师,应当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家长打交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这支重要的课程资源力量。
  在教授《背影》时,我在课后大胆地搞了一个语文活动:请家长们以这样的格式:“孩子,我……”写一段话。我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或打电话,或写信,或进行家访,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收集了很多有质量的“家长作业”。我把这些“作业”制作成幻灯片,召开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孩子,请你听我说”的主题班会课。那一次,有近几十位家长主动来到了班级,现场讲出他们的心里话。这次班会之后,那些平时与自己的父母闹得很僵的孩子变了,变得体贴了,变得懂事了。以下,是本次语文活动的一个片断:
  一位家庭离异的孩子,她的父亲寄来了“孩子。我想对你说”的心里话。她的母亲来到了活动现场。我用媒体展出父亲的话,并朗读了一遍:
  孩子,我想对你说
  孩子,爸爸先对你说声对不起!不能给你一个健全的家,爸从你的眼神中体会到你的渴望。老爸我一定会努力地去满足你的愿望的。一定!
  你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小大人了,很多事你也明白,假如你再不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那以后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了!你很聪明,但不勤奋,你很漂亮,但不懂节俭,你也有很多很多愿望,但缺少的是恒心!你现在还是个学生,不要沉迷在电脑网络中,别贪玩了好吗?和老爸一起努力!有困惑时找老爸!我相信你绝不会让老爸和老师失望的!
  千言万语难表达为父对你的期望之情,只希望你不要自卑,别人行,你也能行。你,我的好女儿,也一定行!
  当我念完了之后,孩子已经泪流满面了,而她的妈妈,则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得好:“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不要我多说话了,在这样的语文活动课上,家长,这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已经帮助我把爱传达,把感悟传达。
  一个两个课时的课内精读课《背影》,我整整上了一周时间。本单元的其它课,我就只布置学生自己去看书。我认为已经够了。从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更要有很强的整合、遴选、沟通能力,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
其他文献
【摘要】“威信的形成”;“威信的来源”;“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原因”;“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建立威信和维护威信的策略”;“教师威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威信’的涵义” “威信形成的影响因素” “威信的形成状况”    Brief analysis teacher prestig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Li Guoen  【Abstrac
期刊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之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只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计算机专业的设置
期刊
[摘要]本文从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中学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探究反思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开展探索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认识;实践;思考    1.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1.1“探究性学习”产生的国际背景。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
期刊
教育界中好多直接参与孩子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学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口头叹词就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规则是“5+2=0”。即学生在学校里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五天,却在周末的两天休息里被化为泡影,甚而还有怪异,真让学校的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推究,问题就出在了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上,尤其是孩子的家庭教育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孩子教育的这个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于国家、民族的意义毋庸赘言。21世纪需要的是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    1.要运用好考试的激励作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重视“智育”,“德、体、美、劳”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在“智育”方面,又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则不教。学校教育几乎成了一条整日为升学而忙碌的流水线,许多学生的个性、天分、灵感及智能受到一定的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没有词,难以成句,人们难以沟通。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大量词汇,新教材更加大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词汇教学即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不少英语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词汇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些成果。目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或让学生看课本上的词汇表,之
期刊
[摘要]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教学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开展基础性、普及性的实践性课题研究,并将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立产学研互动、人才培养使用的良性模式,是提高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益探索。  [关健词]高校 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性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运用,对于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深入,一节数学课是否起到高效、节时功效,对于每节新课引入至关重要。新课引入得体,就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怀着一种期待、一种渴求,释放出迫切求知欲,迸发出学习激情,从而达到“引、探、用、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导入;方法;学习    伴随时代发展步伐,教育改革正逐渐深入每节课堂。尤其是新课改理念要求"20+20”的教学新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的话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是“好奇心理和锲而不舍的探索,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未来呼唤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1.教师应摆脱教学中忽视培养创新能力的做法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人方法。      1.温固知新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2.类比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