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培养人才,是最大的挑战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转型
  
  我认为,中国经济总的来讲现在是两个转型的时期: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从依靠外需到依靠内需的转型;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向内需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内循环,肯定要出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能解决。
  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并不是单纯抑制经济增长,而是调节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二是增长方式。所以,只有结构和增长方式合理的话,GDP的增长达到15%也没有关系,也不能说是过热。
  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宏观环境。现在政府政策对我们这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提倡向内需拉动转型和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对我们是利好。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转轨是否顺畅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会掌控大企业
  
  现在苏宁的内部管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组织问题,二是人才的问题。中国许多企业都处在高速扩张之中,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时代给了企业一个营养极其丰富的环境,企业很容易长大。但在长大的过程之中,管理是不是能有效的适应?
  如何管理大企业是中国欠缺的课程。因为过去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规模很大的国有企业很多情况下不是由企业家团队主导的,甚至不是企业的思考方式。
  所以,大企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解决扩张速度与有效控制,以及灵活性和效率的矛盾。如果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如何从集权管理到专业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制度和科学的流程?如何解决效率问题?如何保持大企业各系统的基本平衡?如何从领导人个人意志到体系化管理?就单个人来讲,他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如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和适应?这就需要现代大企业进行结构的再造,需要系统化的支持。
  你是大企业了,人家不会包容你了,但你的员工可能刚毕业,还没有什么经验,这就需要培训和培养。如何快速培养使之成为适合企业定位的人才,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而这不是一两个人和一小批人的问题。前几年苏宁每年都增加上万人,甚至是新来的人占到大多数。未来几年,我们还会大批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依然是大的挑战。
  我们也可以像竞争对手一样引进成熟的人才,一下子就能够做得还不错,但我们是体系化推进,虽然现在我们的人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的境界,但是会越来越好。
  
  没有压力,也没有休假
  
  我没有什么压力,我们的机遇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与竞争对手比我们没感到有什么是难以逾越的。不像以前我们弱小时会感到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现在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2008年还没有休假的计划,中国还不是一个休闲社会,多工作也不都是为个人,是为国家积累,因为我们欠债太多。与“铁人”王进喜的时代比,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太幸福了,如果强调太多休假会产生很多不太好的导向。管理
  采访整理:宏 君
其他文献
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作为当中的重要施工内容,混凝土施工性能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就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安全
一、引言rn1977年Feigenbaum教授系统地阐述了专家系统的思想,提出“知识工程”的概念,至此人工智能的研究有了新的转折[1].知识作为智能的基础开始受到重视,知识工程的方法
期刊